习作课,如何指导才有效

2016-04-14 02:43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曾福建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小学生

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曾福建



习作课,如何指导才有效

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曾福建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每周如要专门安排出作文教学指导课是很难的,而如能腾出“习作课”来,在习作教学中,多少时间用于教师指导,多少时间用于写作?是先指导再写作,还是先写作再指导呢?如何在习作实践中让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能力呢?如何检验怎样的作文指导才是有效的,都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习作课指导应该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先让孩子们在精彩的课堂里“有样可循”,走好“写作”的每一步;然后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从积累到积淀,让“创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才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的好办法。

(一)先让孩子们“有样可循”,走好“写作”的每一步

写字,要模仿;绘画,要临摹。同样,习作也可以模仿,只要模仿得法,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习作方法,可以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也认为:“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范文领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胜于教师的空洞说教。对于笔头稚嫩的小学生而言,仿写就是一根拐杖,可以助其走过学习习作时最初的那段蹒跚路程。

小语教材精选的各类课文,语言优美、规范,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我们可依据这些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典型句段、布局谋篇、体裁和表达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像从童话般的格式《鸟儿的侦察报告》一文中学会有趣的报告撰写方式;从散文诗《我喜欢》、诗歌《微笑》等课文中学会现代诗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方法;像学习《绿色千岛湖》《观潮》《红树林》等课文时,就可模仿其结构特点与写作顺序,描写《变化中桥南片区》《校园一景》等;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最后一个自然段用“见到了最……最……最……最……最”一组排比句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我们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句式,写一写清源山、五里桥或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景点的特色;读了《最美的花束》《落花生》等课文,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再让学生学写默默无闻作贡献的“石头、竹子、学习用品”之类的习作片段,就得心应手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不会写”到“我会写”的状态过渡。

习作要从模仿中“习得方法”,但是“不恰当的模仿”却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带来“硬伤”。如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了应付习作考试,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要看优秀作文选,每种类型的作文必须要背一两篇的。天天看作文,背作文,脑子里装着一篇篇优秀作文,写起作文来,考起试来,当然不用愁了,遇到同类或同题的作文,随便从脑中的作文仓库中挑一篇或全盘照抄,或随便改头换面一番便可大功告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时倒是成了“应试教育能手”,但其后果可想而知,只是“模仿的机器”,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更别说是走到“创作”二字。

(二)从积累到积淀,让“创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想要“初生牛犊们”快点吃饱,又要吃好,我想老师课前就应该好好琢磨一些,精心备点好“料”了,当然还应注意讲究“喂”的技巧、方法和艺术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国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描写的是瀑布之壮美。如此壮美之景从何而来?来自上游水流的积蓄。写作文也要讲究“蓄”。只有“蓄”得丰厚才能“泻”得潇洒飘逸。写作素材的积累到积淀,让“创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生活积累。积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学习,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持一种观察思考的兴趣与欲望,如此日积月累,他们的经验就会无限的扩大开来。然而,观察要讲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在确定好观察的诸多对象后,要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观察材料才有一定的条理。二要突出重点。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进行详细观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与家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周边品牌企业(如安踏、亚礼得、特步等名牌企业)、泉州市经济开发区、变化中的桥南社区,访问慈善家的事迹(如大慈善家李五的丰功伟绩),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力。或者组织春游踏青,爬山励志、游览公园,观赏风景,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热爱之情,在充分的感受中有感而发、有“材”而作。

其次,是阅读积累。积累经验的间接途径是向书本学习,让学生多阅读,多读好文章,从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学习布局结构,感悟表达手法。课内优秀范文选读、课外读物、学生的佳作、教师的“下水文”等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也是最好的阅读积累的“基础养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有限,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文章的写作特点,习得写作之法。正如鲁迅所说:“如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进行经常性的,反复地诵读优秀文本素材后,使其“优秀语言”和“优秀篇章构造”等优秀写作思想的积累到积淀,作文时便可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巧妙运用,得心应手。

最后,是情感积累。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要搞好创作须具备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而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芹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我体会到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情感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感又蕴含于生活之中。小学生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逐渐丰富,随着社会性的加强,他们的情感的深刻性与稳定性也在不断地加强。积累小学生的情感除了充实生活这一途径外,还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寓意深刻的诗歌、优美隽永的散文、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解感、审美感和理智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的确应来源生活,回归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总之,一个有心想要教好学生认真写作、扎扎实实写作,并使学生成为一定“创作能力”的优秀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细心地研究好习作指导的方法和途径,用有限的时间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见缝插针”,巧妙指导,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才是真正地习作有效指导。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小学生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春色几许(简谱)
我是小学生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