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6-04-14 02:43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曾卓人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定势思维能力想象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 曾卓人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 曾卓人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而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还遵循着文本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花了大量精力教授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布局谋篇,对于应试作文来说,这似乎有些效果,学生也能写出比较规范的文章来。但是这容易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模式化、缺乏生机与灵气、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新思维。

【关键

作文词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 作文教学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未来的社会呼唤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培养出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学生,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世界教育早就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须克服创新思维的拦路虎——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

定势思维是1889年德国心理学家缪勒与舒曼提出的概念,后经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加以改造,发展成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定势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主要表现就是思维定势,学生总是把自己的思维装在笼子里 ,循规蹈矩,不去冲破。这种思维定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在遇到异常的问题时不求创新,形成机械盲目的习惯性反应倾向,导致思维僵化、呆板,而难以寻到新的思路。如一个研究生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黑夜荒地上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儿子,而大人不是小孩的父亲,问大人是小孩的什么?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有的却答“叔叔、祖父”,只有少数人回答说大人是小孩的母亲。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由于他们陷入思维定势障碍中。题中“小孩和大人在黑夜荒地上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儿子”,容易使他们把“大人”考虑为男性,就导致了以上的结局。思维定势在学生作文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联想和想象的。例如一位老师为了了解学生们的想象力,在黑板上点了粉笔点,要求同学们发挥想象黑板上的是什么,结果许多同学都只能回答是粉笔点,只有少数同学想到了“雪花”“爆火花”“星星”“眼睛”等答案。作文进入了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新性的思维,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终生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下功夫,培养他们在角度变化或多角度中思考或观察问题,在变化中求通、通中求活、活中求新。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定势思维对学生作文的消极影响。

二、在作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学说的创立者是美国著名的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他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指向,在脑袋里呈散发型。根据他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说”中的观点,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为它可以从一个信息源输出多种不同的信息,开启各种各样新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新的创意识。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作者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向多方向推进,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古今中外,全方位扫描,而后找到最新答案。例如,国外有人曾设计一道测试思维方法及能力的题目:符号∞像什么?如果你答是:望远镜、两面镜子、眼镜…… 那就显示出思维的单一性,缺乏多向的思维。如果你答是:望远镜、手铐、花坛、无穷大、鼻孔、自行车轮、两个车轮、耳环……就显示出思维的多向性,因为它是从军事、建筑、数学概念、人体、交通、工业、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找出的答案。专家指出,人类的思维本质就具有多向性。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利用这种思维优势,每找到一个思维的新方向,往往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结论。

(二)在作文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沿着原先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的角度和方向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诱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是指不良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作文题,这就能给人以新鲜之感。同样《卫生所不卫生》《不扫一屋也能扫天下》《王婆卖瓜,就是要夸》《打鱼也须晒网》等题目和观点,都是方向思维的结果。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差不多所有矛盾的事物和道理都可以采用正反置换的办法进行逆向思考,从中找到与众不同的新观点。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思路逆转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思维方法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并不是说所有思路逆转后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思维使人们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构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克服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它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学生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创意的亮点。学生在写作时,缺乏想象思维,就无法从事写作。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第一,利用事物间相近、相似、相对的关联,进行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接近联想揭示的是原信息与联想物之间的相关性,相似联想揭示的是原信息与联想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对联想揭示的是原信息与联想物之间的相对性。譬如面对《夜》这个题目,你可能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撬门入室的小偷等黑夜中的种种事物,这便是接近联想。如果由《夜》想到就社会的黑暗,想到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由黑暗走向光明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便是相似联想。如果由《夜》这题目,想到白天的所作所为,由黑夜想到白天,这便是相对联想。掌握这些联想的方法,展开多姿多彩的联想,就可以使文章的主题、题材和写法不同凡响。第二,超越时空。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再存在。作者超越时空的限制,让意念插上飞翔的翅膀,春香秋冬,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任意驰骋,往来穿梭,潇洒自如。对事物进行超越时空的描写,往往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譬如写《灯》这个题目,按照时间顺序可以这样想象:古代点的是松明火把灯,到祖辈点的是桐油灯,后来点的是煤油灯,我们现在照的是电灯,将来照的应该是比现在更先进的灯。如果按空间想象,可由眼前教室里的电灯联想到街上的路灯,海上的导航灯等等。在作文时,只要打开思维的闸门,超越时空想象,必定能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到最新材料,在众多的观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新见解。不过不管任何形式的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贫瘠的土地张不出茂盛的庄稼,空虚的大脑不可能产生想象的火花,想象的思维方法架设了由此及彼的桥梁,思路能否通达新信息的彼岸,还必须靠平时的积累。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定势思维能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