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阅读指导 促习惯养成 提升语文素养

2016-04-14 02:43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王秀兰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好书课外习惯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秀兰



重阅读指导 促习惯养成 提升语文素养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秀兰

阅读,是人一生发展的地基,更是儿童时代的生命底色。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孩子们为浓墨重彩的人生“打底”的阶段。语文课中,激发阅读兴趣是前奏,培养阅读能力是重点,养成阅读好习惯是关键。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爱读?怎么读才有效?怎样才能让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前提——明确阅读意义

了解阅读的重要性、认识阅读的发展意义是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把读书放在第一位,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还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纵观古今,哪个文学名家不是多读、爱读,在读中顿悟,“读”出来的呢?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故事、儿童文学等等,只要学生主动去读了, 坚持去读了,长此以往,读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2.培养写作能力需要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气质。从字正腔圆的书声里,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音韵之美;在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语中,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情态之美。只有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博采众长,才能让写作成为学生抒发心灵、表达自我的窗口,才能让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一件自由自在的事情。

二、动力——激发阅读兴趣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究其原因,缺乏兴趣是最大的问题。孩子们大多是因为兴趣而阅读,缺乏主动性,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就像一条流动的河,兴趣就是激起水花的那个小石子,以兴趣引领阅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其在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1.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兴趣的先决条件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其中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深厚的书香氛围尤为重要。比如学校要开放图书室,班级要设立图书角,定期开展美文诵读、好书共读会、阅读交流课、阅读小明星等活动,家长每天陪孩子亲子阅读等等,让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激发兴趣,树立自信,自然就会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从而热爱阅读,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2.激励评价是兴趣阅读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称赞。激励性教育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就是赏识教育。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多一分童趣,多一分宽容。当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肯定和赞许,自然就会收获阅读成就感。如此一来,读书学习的欲望就更高了,孩子们会在阅读喜悦中发展个性,挖掘潜力,自然养成读书习惯。

比如,学校开展“手抄报”比赛,故事演讲比赛,读书节汇报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班级开展阅读之星评比,利用每天的晨读,课前三分钟,在班长的带领下开展吟诵经典活动,并定时汇报评比。这种以个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可以形成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班级读书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保持对阅读的长久兴趣,让“读好书、好读书”蔚然成风。

三、关键——读写紧密结合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在于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提高,有赖于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究竟要怎么读,怎样读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可见,学生不仅仅要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书籍,更要掌握各种读书的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会读书会学习的人。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的引导是关键。诸多语文名家都曾坦言:“语文功夫,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只有把课内的三分功夫学好了,才能在课外得到七分的发展,才能使习惯真正成为自然。

1.加强预习指导,教给预习课文的方法

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在预习中,要教会孩子“分步走”。首先记字音、认字形、读词语,而后借助工具书,弄清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之后通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预习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能力。

2.指导笔记,促进读写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古今中外许多学有成就者的共同经验。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一边读一边记,读后再抄一抄、写一写,养成动笔读书、善思勤写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做到有目的的读书积累,才能有效地落实写作实践,真正提升思维感悟。因此,要指导学生读前,笔和笔记本与读物同时到位;读时,笔与阅读同行,该画的画,该抄的抄,该记的记;读后,要检查写笔记的情况,未写的要补上。

四、延伸——家校完美配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阅读更是得法于课内,而提升则要仰仗课外聚沙成塔的积累。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阅读量,走“开放型”大教育之路。

家校配合,破旧立新是阅读习惯得以养成的延伸拓展。因此,家校合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使阅读习惯的培养得以有效的延伸拓展。亲子阅读,家庭阅读,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儿童自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成长,从阅读开始!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好书课外习惯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小满课外班
上课好习惯
好书共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好书推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