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6-04-14 02:43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语言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缪 华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缪 华

【摘 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要让学生有效学习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切实可行的实践环境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规律。据此笔者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就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

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设计前应分析教材与学情,实施要切实可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是包括实践活动设计在内的备课的基础工作,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反之,缺乏教材与学情分析的设计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缺少学生主体的呼应与参与,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有这首诗歌。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分析语文教材体系,对学生实际情况作详细分析。同样是学习该诗,小学生应侧重工具性,即识字写字、阅读,而初二学生应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品读、写作、审美、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等。教学对象变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发展需求都在变,只有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区进行教学设计,才是切实可行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参与意愿和个性发展。

2.设计中应重形式更重效果,实施要瞄准目标

很多公开课都会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那是因为设计者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理念,而且课型新颖别致,设计别出心裁,活动紧扣课文,课堂充满活力,目标圆满实现。然而也有少数公开课的设计仅是为了迎合新课改,为探究而探究,为讨论而讨论,为开课而开课,形式热热闹闹,效果却很一般。例如,笔者听过某教师开的一堂朱自清的《春》。为体现语文整体教学中“听语文”的过程,教师播放了表现春天生机生机勃勃的化时较长的电影片段,这种仅用画面美代替语言美,用学生的视觉享受代替品读体验的教法,明显不符合在实践体验中学习与运用语言的新课标理念。究其原因就是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结果,实施时偏离了有效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目标。

3.设计内容应注意层次递进,实施要体现个性化

汉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过程有其自有的规律,所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原则。新课标倡导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情境与活动的层次性、联系性和递进性。

4.设计过程应预留学生的意义生成,实施要有启发性

新课改赋予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内涵。叶澜老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出:“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生成很多新的信息,这是因为在宽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氛围中,随着实践活动的展开,会激发起标新立异的主动性思维,从而在对话互动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教师要智慧地把握那些有教学意义的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方向,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

二、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效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并非只看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更要看有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切实可行的活动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情景为背景,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体验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运用语言,在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1.挖掘文本资源,丰富实践活动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涵盖新课标提出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教材文本开展。教师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并进行深度解析,找到语言训练的切入点,针对学生实际设计语言训练实践活动。例如,学习《沁园春 雪》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配画配乐播放自己的范读录音。第一遍播放后,教师引导:“这首词作者是毛主席,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同学们体会一下这首词作的语气语调。”第二遍播放后,教师提示:“朗读这样的文章,需要气势和力量,特别是那呐喊般的结尾,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咱们现在进行仿读,看看能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朗读风格和气势。”学生开始准备,教室内充满慷慨激昂的情绪。教师让学生反复听录音,就是要给学生以情感感染,在学生摇摇欲试时,及时让学生仿读,以取得最佳的朗读体验。诸如此类品读体验活动几乎可覆盖所有的阅读教学,当然具体操作上可根据文本内容采取分角色读、轮读等方式。

2.注重阅读训练,提升实践活动效益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本的语言精华。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摘抄笔记,通过摘抄名言、俗语、格言、警句及一些经典的美文语段,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是督促学生写读后感,做到看书必动笔,通过抒写感受,不但能进一步理解文本主旨,而且能在写作中学会作文技法,还能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强化课堂演绎,丰富实践活动体验

强化课堂语言演绎训练,能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创造契机。首先是复述课文训练。针对学生离开课文就不知如何复述的现象,笔者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内容改写,然后再讲述,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其次是排练课文剧,很多课文故事性强,人物情感丰富,笔者先组织学生将文本内容改写成课文剧剧本,再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演绎表演,生动有效地学习与运用了语言。再是组织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课堂内演讲要求学生脱稿演讲、即兴演讲,课堂辩论活动在合作学习小组间展开,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

总之,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应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发展性、互动性、整体性和探究性等新课改特征。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毕生精力去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3】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在阐述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学案例,从挖掘文本资源,丰富实践活动设计;注重阅读训练,提升实践活动效益;强化课堂演绎,丰富实践活动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规律。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语言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