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童话文本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

2016-04-14 02:4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陶行知童话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方 慧



在小学童话文本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方 慧

【摘 要】

【关键词】

小学童话 陶行知 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去解放发展儿童的创造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呢?下面,我以小学童话文本教学为例,探究在童话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

一、大胆创新,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文本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曲解、成见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精神枷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这是想象的基础,然而又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备粮、小树穿衣的秋景图,教师创造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通过看图交流:“秋姑娘让大雁小心什么?”“小松鼠认为时间还早呢,还想玩一会,你是秋姑娘,你会怎么对它说?”在创造性交流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减少教化,增强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道德感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试图从文本中挖掘出一个“道理”,从而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并提出学生的“六大解放”,就是要求学校进行开放式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减少道德教化,增强文本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出蚂蚁满头大汗的劳动场面,演出蝈蝈自由自在的享乐画面。这样学生在创造性表演中不仅学会了故事的内容,还感受到了童话的生动有趣。

三、尊重个性阅读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2]在童话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

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后,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认为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是自私自利、凶狠残暴的;也有人认为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是注重诚信、惩恶扬善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把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故事揭示的善与恶、美与丑,从 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童话文本富有儿童情趣,留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文本的空白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美好。除了复述童话、表演童话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的时候,适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续写童话。

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沙漠归来后,小骆驼再见到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教师设计开放的话题,营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提高教师童话素养

教师要通过创造教育,教学童话文本,教师自身的童话素养至关重要,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的童话素养呢?

1.丰富教师自身童话阅读经验

教师要经常走访图书馆和书店,广泛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积累可以和学生分享童话故事的丰富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会看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口袋里装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著名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云杉》《夜莺》等。我们还会看到德国格林兄弟,他们不只写过《白雪公主》和《小红帽》,还有很多陌生的故事,比如《水晶球》《金钥匙》……教师要亲近童话,在阅读中唤起童心,感受童趣,丰富童话阅读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童话修养。

2.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多年的经验证明,如果童年时代读过关于善与恶、真理与谬误、真诚与虚伪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就会成为这个人的财富。童话与童年有着不解之缘。”[3]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童话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为儿童起了道德启蒙作用,教师应该重视童话的这种精神力量。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可以从课题“一路花香”入手,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一幅怎样的美景,为什么会有一路花香,从而在读挑水工与破水罐的对话中,明白这个童话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文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减少道德教化,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童话素养。在践行“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童话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人民教育出版,1998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去解放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呢?本文以小学童话文本教学为例,探究在童话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主要方式包括:大胆创新,激发想象;减少教化,增强趣味;尊重个性阅读感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童话素养。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陶行知童话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