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得意时清白乃心,失败后倔强到底

2016-04-15 08:47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7期
关键词:吴佩孚日本



吴佩孚:得意时清白乃心,失败后倔强到底

吴佩孚曾自撰对联总结一生: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时代》周刊刊登吴佩孚为封面

横空出世的“中国最强者”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第一张中国面孔,他就是吴佩孚。这位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的北洋军阀,是个毁誉一身、盖棺尤难论定的人物。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

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

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 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

以破落秀才而横空出世手握重兵势倾朝野,吴佩孚一生几度失势又几度雄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1939年12月4日经日本牙医施行手术而当晚暴卒后,吴佩孚被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为人处世有直接的关系。

一生信笃“四不”原则

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不贪财,是吴佩孚的人生信条。吴佩孚年轻时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这道理说得简明、形象,他想做个道德完善的真君子。吴佩孚三十开外才娶结发妻子李氏,后吴母坚持让他纳张佩兰为妾。李氏病故后,吴佩孚也不再娶。一德国女子对他一见钟情,写信表白,吴以一句“老妻尚在”拒人于千里之外。

吴佩孚自比关羽、岳飞,对贪官污吏向来痛恨,虽出身农家,但坚持不置产、不贪污、不索贿、不受贿,廉洁自律。吴佩孚一生衣食俭朴,吃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与吴佩孚初次见面的情景:吴穿着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钱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1927年5月的一天,吴佩孚率卫队逃往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吴佩孚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

吴佩孚当权后,前来跑官的亲友络绎不绝。一次他亲写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叙用。”这5个字都是蓬莱吴姓一系,一道手谕将自家亲戚攀附之路全堵死了。有个老同学为官名声不佳,来求吴为他在河南谋个官职。吴佩孚批条“豫民何辜”回绝,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要你来害他们?手下有个老同事无能,不安于有职无权的闲差,便毛遂自荐,写下军令状,“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吴佩孚批道:“且先种树。”

辛亥革命后,一些议员商议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废墟上另建议会大厦。远在洛阳的吴佩孚听到后拍案大骂:“这群蠢猪!”马上命令部下给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发电报,很快,电文被各地报纸刊载。故宫三大殿躲过了灭顶之灾。

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军警逮捕了30多名所谓的“暴徒”,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几天后,远在南岳衡山的吴佩孚得知消息,这位被称为敢“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小小师长,竟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数日后,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国家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和日本决一死战!

1924年兵败后,有人建议吴佩孚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到了汉口,日本人探询他是否愿游日本,吴佩孚回答:“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

被奉系打败后的1925年,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意借款给吴佩孚支持他东山再起,并且不需要抵押,结果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在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1927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四川后,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荒城二郎派特务机关长与吴接触,表示日方可资助大量军火并助款百万,也被严词拒绝。吴给日本人的回答是:“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立即通电反对。他曾到北京怒责张学良:“为何不打?”张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道:“自治者,自乱也。”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要吴佩孚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依旧凛然拒之。

1938年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日本的土肥原贤二又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日本人还在什锦花园安排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也已经读到了打印好的“吴氏对时局的意见”。但吴佩孚身着中国士绅装束,放下打印稿,义正词严地说:“本人认为,中日和平,唯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象。”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令秘书“断乎不容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

1937年,听到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他绝食一天,以示抗议。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失声痛哭。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投敌后,派亲信陈中孚游说吴佩孚与他合作,许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吴佩孚毫不留情地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边骂边顺手拿出一个手卷,递给陈中孚说:“这是我亲笔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你替我带回去,送给汪精卫!”陈中孚展开手卷,一行行工整有力的字出现在眼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中孚满脸通红,落荒而逃。

1939年年底,吴佩孚吃饺子时被饺馅里的骨屑伤了牙齿,疼痛异常,几天后越发严重,危及生命。德国医生让他住院做手术,但吴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执意不肯,后请日本医生来家里治疗,吴大帅却在接受治疗后暴卒,终年66岁。

当时,驻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朱权利荐自《中华儿女》2014 年02期)

原创天地

猜你喜欢
吴佩孚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吴佩孚公报私恩不可取
《黄金时代》日本版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低情商,易受伤
吴佩孚的批文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吴佩孚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