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腐烂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2016-04-16 10:44孔婷婷岳朝阳刘爱华张静文克热曼努尔古丽阿衣夏木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核桃树分生孢子病斑

孔婷婷,岳朝阳,刘爱华,张静文,克热曼,努尔古丽,阿衣夏木

(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核桃腐烂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孔婷婷,岳朝阳,刘爱华,张静文,克热曼,努尔古丽,阿衣夏木

(新疆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核桃腐烂病是新疆核桃产区常见的真菌病害,随着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核桃产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进一步为核桃腐烂病的研究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近年来核桃腐烂病的症状、危害、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病因素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将来核桃腐烂病菌的生物防治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核桃腐烂病;发病因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是核桃原产地,也是世界第一大核桃生产国[1]。核桃广泛分布于我国的25个省(区、市)。新疆是我国核桃的生产大省(区、市)之一。品种多、产量高、皮薄、果仁饱满,深受喜爱,核桃产区主要分布在和田、喀什和阿克苏等地区[2]。随着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核桃病害也逐年加重。核桃腐烂病又称烂皮病、黑水病,是一种常见的核桃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新疆核桃产区,山西、山东、安徽等省零星发生[3],该病主要危害树干皮层,一般植株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可达100%,导致枝枯、结果能力下降或整株死亡[4,5]。近年来新疆产区天气变化多端、冷热天气交替现象频繁、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比往年偏多,核桃腐烂病的发生趋势加重,给核桃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症状与危害

核桃腐烂病主要危害枝干的皮层,因树龄和感病部位的不同,病害症状也有所差异。幼树受害后,病斑初期近梭形,暗灰色,水渍状,微隆肿,按压后可见带泡沫状液体流出,有酒糟味。后期病组织失水下陷,皮下形成许多小黑点。湿度大时,小黑点上有红色胶质丝状物涌出。病斑沿树干纵向发展,后期病部皮层纵裂,流出大量黑水,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引起全株死亡[3,6,7]。成年树多为溃疡斑,病斑潜伏皮层内,可深达木质部,病斑呈小岛状互相串联蔓延,病斑周围有大量白色菌丝集结,当看出明显病斑时,皮下病部已扩展至20 cm以上[8]。后期病斑处沿树皮裂缝流出黏稠状黑水,干后发亮,像刷了一层黑漆。枝条受害,一种是失绿,皮层充水与木质部分离,致枝条干枯,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另一种在剪锯口出现明显病斑,沿梢部向下或向另一分枝蔓延,环绕一周后形成枯梢[6-8]。

2 病原菌

壳囊孢属(CytosporaEhrenb.)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间座壳目(Diaporthales)黑腐皮壳菌科(Valsaceae)[9],可引起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桑、核桃树等60多个属的阔叶树和针叶树的枝枯病和腐烂病[10]。

一般认为核桃腐烂病的病原菌为胡桃壳囊孢(CytosporajuglandinaSacc.)[3,6]。分生孢子器埋生于皮下,直径1~2 mm,多室,疏散,形状不规则,间或聚集,黑褐色,有明显长颈,成熟时孔口突出表皮外露。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腊肠状,3~7 μm。孢子梗不分枝,丛生,16~33 μm。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寄主组织内越冬,不断放射孢子角,进行新的侵染。病菌属弱寄生菌,树势生长不良等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

郭开发等对南疆3个地州的10份核桃腐烂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认为南疆核桃树腐烂病的病原菌是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病菌菌落较紧密,菌落白色至乳白色,菌落背面米黄色,培养后期褐色产孢体随机在菌落分布。子座埋生在树皮中,突出,褐色,圆形至椭圆形,直径1.5~1.9 mm;孔口 1 个,黑色,与顶盘同高;分生孢子器由大量内陷的小腔室组成,共用壁,内陷不规则排列呈迷宫状;分生孢子透明、香蕉形,(3.5~5.0) μm ×(0.9~1.4) μm[11]。

3 侵染循环

3.1 侵染途径

病原菌为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树势生长不良等因素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腐烂病菌能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部树皮上越冬,也能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形态在病害皮下面的木质部越冬[12]。次年早春树液流动时,病菌孢子借雨水、风力、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死亡的皮层组织,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周围的活细胞,引起发病[13]。

3.2 发病规律

核桃春季树液流动时,病菌即开始活动,直至秋末为止,成熟的分生孢子器陆续放射分生孢子角,因此生长季节可以发生多次感染。病害一年有两次流行期,即4月下旬到5月,7月下旬至8月。每年 7-9 月相对湿度较大时,新形成的分生孢子器会分泌大量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角,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越冬,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14]。但新病斑的形成,老病斑的扩展蔓延和分生孢子角的放射,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为主要时期。

4 发病因素及主要发病因子

4.1 发病因素

4.1.1 核桃园立地条件 地下水位高,土壤过度潮湿,腐烂病危害严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或因间种蔬菜、灌溉次数多,造成土壤过度潮湿,一到生长季节温度上升,为腐烂病菌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温湿度条件,发病迅速而严重;成片核桃园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在核桃园内部比较闷热,近地面的空气湿度较大,这样核桃树之间容易感染。

4.1.2 气候因素 幼苗或幼树时期,由于生长旺盛,新稍未木质化,冬季遇到低温容易冻梢,或在早春气温上升快,造成抽干或日灼,由于部分组织造成损伤,容易受腐烂病的感染。

4.1.3 伤口 枝接、整形修剪以及中耕等造成的伤口,都容易感染腐烂病,伤口愈大,感病愈重。因此,对枝接、修剪的伤口,应及时消毒。

4.1.4 品种差异 核桃树对腐烂病的感染程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晚实类核桃抗病性强,早实类核桃抗病性弱,但其中也有抗病强的类型。丰产的品种类型,或结实量多的丰产年份,由于消耗养分多,生长衰弱,并出现许多枯枝,这也容易造成腐烂病的侵染。

4.2 主要发病因子研究进展

岳朝阳[15]等研究表明病原菌数量、低温和低温处理时间均为核桃腐烂病的主要发病因子,三个因子对核桃腐烂病的发病率、感病指数及潜育期均有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对核桃腐烂病影响程度依次为病原菌数量、低温和低温处理时间。进一步验证了冻害是核桃腐烂病最重要的诱发因子,每当出现异常低温并造成冻害的年份,必将导致核桃腐烂病的大发生。马荣[16]等研究发现,核桃树腐烂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与栽植密度、胸径、间作模式和病斑部位等因子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胸径为主导作用,其次是栽植密度。阿布都如苏里[13]研究发现,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栽植密度、树龄、间作模式、管理水平及结果量有密切关系。周根强[7]等认为中龄核桃树腐烂病病害程度重于老、幼龄树。所以,核桃腐烂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是多种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栽培措施

(1)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类型。(2)核桃园设立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控制灌水次数,适时除草松土保墒。(3)在比较潮湿的地区,定植时应适当考虑密植,并加强对树冠的控制,避免过度郁闭。(4)春秋两季及时清洁果园,销毁枯枝败叶,消灭初侵染源。冬前及时剔除病枝、刮净病斑;加强树体保护,树干涂白防冻,降低树皮昼夜温差,降低冻害水平;发现伤口或病斑,及时除去病斑并进行消毒处理。(5)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水肥,生长期适当增施磷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寒抗病能力,9月停止灌水,对徒长枝在晚秋进行摘心,以促进木质化进程。李美美[17]等研究表明,不同修剪措施可以降低核桃腐烂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既重回缩又拉枝的综合修剪方式效果最为明显。

5.2 化学防治

为了有效防治核桃腐烂病,化学防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治方法。在早春喷洒果树防冻液,防止倒春寒对核桃树造成的危害;对腐烂病一般采用刮除病斑,涂抹药剂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刮干净腐烂组织并刮除病斑四周1 cm的健康组织,要求深达木质部,最后涂抹药剂1~2次进行保护,常用药剂有福美砷、果腐康、甲基托布津、代森铵、石硫合剂等,大病疤当年可望基本愈合;也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树冠喷洒药剂,每7 d喷1次,连喷3次。

阿布都如苏里[13]的田间药效防治结果表明,采用刮除病斑涂抹治腐灵的防治方法,效果最好,复发率低,防效可达100%。魏驰峰[18]使用5种药剂防治核桃腐烂病,田间均取得较好防效,并且发现用药周期越短,防治效果越好,防治频率为7 d时,防效可达10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张帆[19]等发现四霉素和坤元涂干肥具有促进愈伤组织生成的作用,坤元涂干肥的效果更优,能起到抑制腐烂病生长的作用。

5.3 生物防治

目前防治核桃腐烂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容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病害防治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自然界分离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并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马荣[20]等从核桃腐烂病枝条中分离到156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6株对核桃腐烂病病原菌抑制率超过50%,其中一株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的拮抗效果达85%。张晶晶等[21]从核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30株,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大田试验最终筛选出7株拮抗菌,对核桃腐烂病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假单孢杆菌为优势种属。将生防菌应用到生物农药中,对病害进行防治,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李国和. 核桃种质资源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7

[2] 李忠新,杨丽玲,阿布力孜,等. 新疆核桃产业化发展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4,51(5):973-980

[3] 白岗栓. 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J]. 陕西林业科技,2000,101(3):38-40

[4] 张天勇. 核桃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山西林业科技,2012(3):78-79

[5] 商靖. 核桃基腐病病原学基础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10

[6] 严兆福. 新疆核桃[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4

[7] 周根强. 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32

[8] 木合塔尔•艾合买提,努尔曼•依马木.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2,32(3):5-6

[9] Kirk P M,Cannon P E,Minter D W,et al. The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10th edition)[M].U.K.: CAB International,2008

[10] 张星耀,骆有庆. 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1] 郭开发,王刚,吴彩兰,等. 新疆南疆核桃树腐烂病菌鉴定[J]. 新疆农业科学,2016,53(3):496-501

[12] 胡柏文,车凤斌,潘俨,等. 核桃腐烂病发生与防治[J]. 农村科技,2012(1):41-42

[13] 阿布都如苏里•阿不来提. 核桃腐烂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14] 刘正兴,孙卫中,张新浩,等. 阿克苏地区核桃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J]. 农村科技,2015(3):56

[15] 岳朝阳,孔婷婷,阿衣夏木,等. 核桃腐烂病主要发病因子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154-157

[16] 马荣,阿地力•沙塔尔,李宏,等. 新疆叶城县核桃树腐烂病发生及相关因子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38(5):402-405

[17] 李美美,马华冰,宋新英,等. 不同修剪措施对成龄‘绿岭’核桃抗腐烂病能力及树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4,32(3):61-67

[18] 魏驰峰. 云南保山大泡核桃和细香核桃腐烂病防治技术研究[J].农技推广,2015(2):141,144

[19] 张帆,梁刚,王海娥,等. 5种药剂防治核桃腐烂病药效试验[J].山西果树,2014(6):7-8

[20] 马荣,王阳阳,刘晓琳,等. 新疆核桃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5):895-901

[21] 张晶晶,李建贵,郭艺鹏,等. 新疆核桃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J].经济林研究,2016,34(1):71-75

1005-5215(2016)10-0065-02

2016-07-27

孔婷婷(1985-),女,新疆石河子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林木有害生物研究,Email:55312984@qq.com

S4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0.026

猜你喜欢
核桃树分生孢子病斑
核桃树栽植技术要点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
走出核桃树不能冬剪的误区
核桃树育苗及嫁接技术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