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路径

2016-04-18 18:16曾瑜宋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义务教育

曾瑜 宋璞

摘 要 当前,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应转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上来,走质量均衡的发展道路。这一方向本质上是实现义务教育质量公平,其着力点在于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内涵提升三个方面。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建设的实施应从倡导专家引领、推进名师引导、开展校本研修、树立样板工程以及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义务教育 质量提升工程 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事业就被作为第一民生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的重要战略路线,由此我国教育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西部地区要发展,关键是要依靠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逐渐普及、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化、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成长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校园安全管理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教育惠民工程成效显著等。这些成绩得益于政府部门勇于承担教育责任,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和大力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攻坚克难和奋力拼搏。虽然本世纪初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东西部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与东部教育相比,我国西部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管理方式粗放、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当前,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这要求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推进方案,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促使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实现教育发展的地区均衡。

一、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西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的教育质量诊断框架就提出:教育质量应涉及发展目标、预期产出、核心过程、核心资源和支持机制五部分[1]。从横向比较来看,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等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有学者提出:西部地区发展基础、发展底线与其他地区的巨大落差,决定了其义务教育均衡是一种不断提升自身底线的教育均衡发展模式[2]。因此,西部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有着自己的目标定位。一方面,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义务教育城乡、县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水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着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保障教育资源和经费的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以及充分考虑到在当前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基本情况,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应转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上来,新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向质量均衡,应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缩小差距为目的,具体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3]。因此,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应着力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通过建立四个协同创新体系——教育政策与质量监控、教师教育与合作共同体、校长专业发展研究、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从而稳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二、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建设的着力点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作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本质上体现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质量公平,是指适龄儿童、少年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公正、平等地享受教育内部资源而达到的理想化效果,它是义务教育公平的高级阶段[4]。因此,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着力点就是要围绕目标定位,按照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要求,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这主要是要吸收先进经验、结合本土实际,采用科学高效、民主法治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加快学校高效管理和法治管理建设的进程。第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传授、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的教育。第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内涵提升。这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多种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是通过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培养一批名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其二,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引入教育理念和方法,开放课程开发模式;根据各校教育发展的特情,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和良好氛围。其三,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西部地区民族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特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涵义,使得校园文化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发展。第四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方面通过科学调研和严密论证,采取可行措施优化西部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特别是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的模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建立硬件和软件应用的服务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提升资源利用率方法的交流平台。第五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在今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要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可行方案,特别是明确权利和责任以及回报率等问题,因地制宜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工作和活动当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三、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1.倡导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研究人员,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某方面问题具有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先进理念的研究人员,其具有相当的理论敏感性,能够发现教育问题、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困境。专家引领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步步推进,规划有序,保障“专家引领”的实效性;(2)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专家引领的高度;(3)以教育实践为根本,加强专家引领的深度;(4)选择教育质量较好的西部义务教育学校为改革试点,并辐射其他层次和区域的学校,提高专家引领的系统性;(5)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问题和平衡发展为出发点,构建教育质量提升的方案。

2.推进名师引导

名师引导的首要作用就是“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德识才学与卓越工作,起到一种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而通过科学管理和系统整合组建名师团队,可以促进地域间的人才流动、协调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教师;践行课改、提高教育质量;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名师引导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组建名师团队并予以专门培训,提高名师流动的频次和效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建设名师讲堂,通过名师的经验传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3)找准推动教学发展的支点,注重教师教学实践的合作和交流;(4)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师学会引导学生从学习的主体向着实践知识的主体转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它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教师专业进修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网络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更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校本研修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提升教育和管理的观念,深化对校本研修、教师教育的认识,确立“以校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师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实践知识”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认识、“教师即是研究者”的行动研究认识;(2)营造校本研修的良好环境,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建立“同伴互助、校际联动、区域协作”协作网络,创建科研兴校的平台和氛围,促进区域教师教育“一体化”工程建设;(3)校本研修应当在区域范围内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研修内容、研修方式、组织管理、操作策略;(4)建立校本研修中知识与经验的持续生长、良性循环增长系统;(5)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校本研修的机制运行和制度创新;(6)改造学校现有的教学研究组织,建立多元的、专业取向的研修组织,将教师的实践问题和问题解决成果转化为研修的内容。

4.树立样板工程

样板工程主要是以具有代表性的义务教育地区和学校为试点,将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目标和特色加以实施和呈现,体现出改革效果,实现这些地区和学校在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中的引领功能和模范作用。样板工程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通过专家引领,建立一个具有“诊断”和“改革”功能的机制;(2)通过名师引导,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3)通过校本研修,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和特色建设能力;(4)多种方式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建立科学法治的捐助办学模式,增强募集资金的能力;(5)建立资源(人、物、理论、方法等)流动平台和相关机制,发掘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明确各相关主体和部门的责任,建立主体和部门的网络化联动机制。

5.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1)教育提升工程督导奖惩激励机制。针对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细化具体目标和奖惩机制,既可以是督导评估的自评机制,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研究院在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的成效进行评估。同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健全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协助教育部门优化绩效分配机制,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将人才流动机制和晋升机制相结合,建立公平公正的聘任制度,确保各项治理提升工程具体方案能够最终落实。(2)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队伍建设。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团队和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对当地具体教育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制定发展规划、给各级各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对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和监督进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应结合本地情况,邀请本地和东部地区基础教育教学名师、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组成专门团队,对名师引导相关项目具体落实,采取经验分享、教学观摩、实践指导,逐步推进教学名师工程的培养培训工作。(3)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其他保障。一方面要完善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促进资源和信息的流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实现不同部门的工作沟通,理顺政府、学校、社会的法律关系,明确职责,建立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各方面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 毕斯塔,何培,李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质量的解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0).

[2] 曹能秀,苟琳.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历程、特色与趋势[J].学术探索,2015(1).

[3] 冯建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内涵、特征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4] 许邦兴.关于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