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

2016-04-19 03:14张国根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课程改革

张国根

【摘要】近年来,“中国梦”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这一趋势直观的表现在了语文教育工作中进行的深入切实的改革。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体,文学教育尤其受到重视。几年来,文学教育的改革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成果可圈可点,令人倍感欣慰,尽管如此,文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教育者在熏陶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知能力、指引学生独立鉴赏文学作品等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5-02

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外国思想理念的不断涌入,短时间内,国内掀起了“外语热”,严重的冲击了汉语文化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梦”刮起了一缕清风,针锋相对地强调了传统的重要性,语文的教育工作提上日程,语文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文学教育工作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在改革潮流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受到了高度关注:小学生开始从国学经典里汲取做人的道理,中学生书包里多了许多课外的文学读本,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学社团空前活跃思想,文学教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对文学教育的工作仍然有待指正,文学学习不排除任务式、填鸭式这种传统而又不可取的方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文学思维的熏陶和培养,文学思维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日常阅读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教育者的工作要紧的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启示,唯此,文学教育工作才能得到长远深入的发展。本文着眼于文学教育的现状,阐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文学的塑造性,并提出文学教育工作长远发展的建议和方略。

上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工业时代宣布正式到来,许多人成了机器上的螺丝钉,物质变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开始蚕食人们的心灵。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处在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中,并开始局限于汉字的传授,和语言的运用,文学教育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变得可有可无,文学素养缺乏,学生审美情趣的日益低下,使得文学教育工作拉响了警钟。

为何文学教育如此重要,许多人感到不解。文学是思想的流露,借助文学,后人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通过文学作品,世人了解历史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看清生活的是非黑白,读懂人生的艰难险阻,收获一份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借助文学,从前人的生活体验中解开当下的疑惑,这些都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是文学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于一体的重要体现。文学情操的高低也直接关乎于人生幸福感的获得,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建立在一人的审美情趣之上的,美的东西总会给人带来无可替代的幸福感,但如果人不在感受到美,幸福又何从谈起,可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满怀高尚的审美情操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文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常常被教育者所忽视。“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直观的道出了文学对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如若不具备这种思维,苹果的落地如何砸出了牛顿惊天骇世的万有引力;水壶喷汽又怎能创造推动时代进步的蒸汽机。文学总是以柔美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力,这正是年轻一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制胜法宝。文学总是以她独特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高尚人格,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生存的痕迹,和智慧的结晶。重视文学教育工作自然是语文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也是最紧迫的一部分,文学教育和文字语言的教育截然不同,新中国建立后,文学教育曲折发展,教育出现的根本问题是语文教学出现了“轻文学,重读写”的不良现象。上世纪90年代,经济趋于稳定发展,文学界掀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浪潮,主要针对语文教育中学生文学素养、文学感知能力,文学语言的欣赏与运用能力和文学创造力的培养缺失提出了批评, 这一浪潮使得文学教育工作重回人们的视野,得以振兴,文学教育理念也开始与中学语文教育相融合。到了2003年,教育部对语文课程中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予以新的规定,重点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文学中发展自己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文学表达能力。

据此,文学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完善文学教育体对中小学阶段,一、扩大课外文学阅读,文学教育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并能初步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九年级以后,二、积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利用文学教育提升人品格、塑造人的个性、净化人的心灵,并完善学生精神上的价值取向;三、提高学生文学语言的运用力,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字鉴赏,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学生个性,并形成自身的文学鉴赏体系,和拥有较高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四、文学作品类课文的讲解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及哲理的启示和文学的熏陶。五、因材施教,因情引导,因趣造氛,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影响。六、小说教学要通过人物命运的描述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影响。七、带领学生细细品味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极力烘托。

总之,文学教育工作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文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培养国家所需的新型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语文文学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必做功课,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必须加强文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谢.浅析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J].

[2]龚经恒.浅析高中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07,(1):102-103.

[3]侯春莉.浅析文学艺术与初级语文教育的关系[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6):175-176.

[4]周燕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浅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文学教育(中),2013,(8):123.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课程改革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学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