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2016-04-21 10:48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张 磊 李 君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张磊1李君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本文基于2006和2012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Nich指数、塞尔指数并借助Arcgis10.0软件对我国西南边境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由依靠外部投资消费推动的“输血型”经济转变为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造血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最多,且不同发展水平县域的数量分布呈“梭形”,初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2006—2012年,中缅中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县域间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明显,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扩大,该区域东部县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对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差异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差异;西南边境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区位及资源禀赋等差异极大[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性逐渐凸显。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对区域间发展差异的研究重心从宏观层面上的东中西部地带性差异[2]、南北发展差异[3]、省域间发展差异[4]逐步转向微观上的地级市和县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5,6]。我国县域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县域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上,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2002年县域经济被纳入国家经济建设改革范畴,相关研究成为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多基于加权变异系数[8]、塞尔指数[9]、因子分析[10]及聚类分析[11]等方法对东中部省份和东北地区县域发展差异或水平进行分析,对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边境地区的研究则相对缺乏。

本文研究的地区主要包括我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的区域。这片区域从云南省西北部到广西省西南部呈斜“弓”型分布。截至2012年,整个区域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925万,含33个县市(其中云南25个,广西8个)。为便于表述,在下文中我们将其称为“西南边境地区”。由于远离东部经济中心,并受行政区划分割、发展政策的影响,该区域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2013年该区域国家级贫困县14个,33个县市人均GDP仅为17447元,远低于云、桂两省平均水平。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重要桥头堡,西南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关系到西南乃至整个“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引入熵权TOPSIS法,并将其与Nich指数、塞尔指数相结合,选择2006年、2012年两个时期的县域发展属性数据,对“十一五”以来西南边境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指标体系

对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了解各县经济的基本发展状况。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因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县域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12],结合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并借鉴张宇硕[13]、杜挺[7]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投资消费水平等方面出发,选取11个指标来反映该区域33个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见表1)

表1 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西南边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结合Nich指数、塞尔指数等方法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对该区域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熵权TOPSIS法

熵权TOPSIS法通过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TOPSIS法逼近理想解的技术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其对传统TOPSIS评价法进行了改进。它不仅能客观地体现某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和指标权重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更能计算各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并进行方案的优劣排序[14]。熵权TOPSIS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5,16]:

1.数据标准化。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对判断矩阵X=(xij)m×n(i=1,2,…,m)(j=1,2, …,n)进行标准化处理,可得标准化矩阵

X=(xij′)m×n

(1)

2.计算信息熵。

(2)

(3)

(4)

3.定义指标权重。

(5)

4.计算加权矩阵。

(6)

5.计算最优、最劣解。

(7)

(8)

6.计算各方案与最优解、最劣解间的欧式距离。

(9)

(10)

7.计算综合评价指数。Ci越大表明评价对象越优。

(11)

(二)Nich指数

相对发展率[17](Nich)表示各县域某一时段人均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段整个研究区域人均GDP变化的比值。其可测度不同县域间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计算公式为:

(12)

其中,Yit、Yio分别表示i县在研究末期和初期的人均GDP,Yt、Yo表示整个研究区域在研究末期和初期的人均GDP。

(三)塞尔指数

利用塞尔指数[18]可以将整体的差异分解为组内和组间的差异,这样就可以通过区域差异分解进行多层次的空间分析,以弥补加权变异系数等测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的不足。塞尔指数已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中,其公式为:

(13)

(14)

(15)

其中:i的取值为1和2,分别代表参照西南边境县域几何重心(101.587E,23.436N)划分的东、西两部;Iinter表示东、西区域之间的差异,∑(Yi/Y)Ii(intra)表示东、西区域内部的差异,j代表各边境县,Yi/Y表示第i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西南边境县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Xi/X表示第i区域人口数占西南边境县域总人口的比重,yj/Yi表示第j个边境县国内生产总值占所在第i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xj/Xi表示第j个边境县人口数占所在第i个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三、西南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一)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子变动分析

当第Xj项指标的最优解与最劣解间的差值越大时,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熵值越小,该指标越能够向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权重越大[19]。由表2可知,在各指标的权重中,X2、X7、X9所占权重均大于0.15,X1、X3、X10所占比重均大于0.05,X4、X5、X6、X8、X11所占比重均小于0.05。

随时间推移,各指标权重值变动差异明显。投资消费水平在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权重明显减小,经济实力的权重明显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占的权重最小,这表明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主要依靠“输血型”的外部投资消费转变为依靠“造血型”的自身经济实力。在各指标中,X9的权重由0.303下降到0.173,这表明西南边境地区各县域自身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家政策性补贴对西南边境地区各县域发展的影响逐渐削弱,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从各指标权重值的排名变动中可以看出:X1、X3、X6、X7、X10的权重排名不变,X2、X4、X11的权重排名上升,这说明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在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X5、X8的权重排名下降,这说明“十一五”以来西南边境地区县域整体的产业结构侧重于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下降;X9的最优解与最劣解之差从2006年的0.299下降至2012年的0.166,这不仅表明其变异程度逐渐缩小,也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变动使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降。

表2 各指标最优解、最劣解、熵值和权重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通过熵权TOPSIS法可得出西南边境地区各县域2006年和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Ci(表3)。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南边境地区33个县域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经济发展高等水平县域(Ci>0.5),第二类为经济发展中等水平县域(0.2

图1 2006年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图2 2012年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区域Sep+iSep_iCi排名20062012200620122006201220062012Ci变动排名变动腾冲县0.3580.2980.0590.0740.1420.19819110.0568龙陵县0.3750.3250.0450.0450.1080.12225190.0146江城县0.3850.3390.0290.0350.0700.09329270.0232孟连县0.3720.3350.0460.0490.1100.12724170.0177澜沧县0.3990.3470.0120.0280.0290.07633290.0474西盟县0.3820.3590.0280.0160.0670.0443033-0.024-3镇康县0.3620.3210.0450.0530.1100.14123160.0317耿马县0.3560.3250.0520.0460.1280.1242018-0.0042沧源县0.3800.3320.0290.0410.0700.10928240.0394金平县0.3910.3530.0240.0210.0580.0563130-0.0021绿春县0.3010.3550.1580.0180.3450.048631-0.296-25河口县0.3370.2950.1080.0790.2420.210810-0.031-2麻栗坡县0.3770.3290.0430.0440.1020.11926210.0175马关县0.3710.3220.0540.0550.1280.14621150.0186富宁县0.2820.3410.1600.0420.3610.110523-0.251-18景洪市0.3350.2730.1050.1070.2390.282950.0434勐海县0.3760.3390.0380.0360.0920.09627260.0051勐腊县0.2100.3220.3080.0570.5940.150314-0.445-11瑞丽市0.2950.1990.2080.2210.4140.526430.1121芒市0.3450.2930.0780.0790.1830.2121390.0284

续表3

结合2012年数据可知,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以下特征(见表3和图2):

1.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区域差异,多层次空间分布格局逐步凸显(图2)。在东部形成了以东兴市、凭祥市为核心,以中等发展水平县域为主体的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①;中部形成了以景洪市、河口县为核心,以低等和极低发展水平县域为主体的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②;西部形成以瑞丽市、芒市为核心,以低等发展水平县域为主体的中缅中部边境县域发展区③。由表3可知,高等、中等、低等和极低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的Ci平均得分分别为0.714、0.242、0.135以及0.068,表明该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化组合已达到一定程度,其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南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2.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最多,不同发展水平县域数量呈梭形分布。西南边境地区各发展等级县域数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高等发展水平县域,中等发展水平县域,极低发展水平县域,低等发展水平县域。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占西南边境地区县域总数的60%,明显多于其它发展等级县域。

四、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南边境不同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以下特征(见表3和图3、图4)。

第一,县域间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差异扩大,西南边境地区东部县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对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起决定作用。采用相对发展率(Nich)测度西南边境各县域的发展能力,依据图3可看出,2006—2012年Nich值小于1的19个县市有12个分布在西南边境地区西部,而Nich值大于1.5的5个县市则全部分布在西南边境地区东部。西南边境地区东部各县域的Nich平均值为1.207,远大于其西部县域的0.827,这表明西南边境县域间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距;西南边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分Ci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由2006年的0.184和0.859扩大为2012年的0.187和0.963,这表明该区域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逐渐扩大。本文基于重心分析法将该区域分为东西两部,通过计算塞尔指数将该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分为东、西部区域间和各区域内部差异。由图4可知,2006—2012年,西南边境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差异呈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M”型变动,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差异的变动与其东部县域内部发展差异的变动近乎一致,这表明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受其东部县域内部发展差异的影响明显;其西部县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整体减小,塞尔指数从0.014下降至0.009,这表明西南边境地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对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降低;东西部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塞尔指数在0.001以下,因此,其对西南边境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的贡献份额可忽略不计。

图3 2006—2012年西南边境地区县域Nich值

图4 西南边境地区东、西部县域发展差异演变趋势

第二,中部地区高等和中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减少,东西部地区则明显提升,东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化作用有所加强,中西部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相较于2006年,2012年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高等和中等发展水平的县域数量增加,区位优势有所增强;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高等和中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和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以瑞丽和芒市为核心的中缅中部边境县域发展区高等和中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有所提升。

竖炉密封性较好,通常难以知晓竖炉内部炉墙的实际工况,可使用Raytek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检测铜砖部位的温度,且关注超过500 ℃的状况,再根据炉壳发红现象进行综合判断,该测温仪具有响应时间快、非接触、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及寿命长等优点。

第三,东部低等发展水平县域空间集聚性增强,由广泛分布于中越边境变为向中越边境云南部分集中;西部低等发展水平县域则由中缅中部边境逐渐向中缅南部边境乃至中老边境扩散,分布的扩散性有所增强;极低发展水平县域主要在中缅南部边境和中越西部边境集中分布,整体变动较小。

第四,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发展变动差异明显。中缅中部边境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西南边境地区2006、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Nich指数、塞尔指数,以GIS空间可视化技术为支撑,对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随着时间推移,固定资产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权重明显下降,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的重要性则逐渐凸显,各县域自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家政策性投资补贴对县域发展的影响逐渐削弱,县域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明显,县域经济由依靠外部投资消费推动的“输血型”经济转变为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造血型”经济。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区域差异,低等发展水平县域相对较多,不同发展水平县域的数量呈“梭形”排列,初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中越东部边境发展区,中缅中部边境发展区,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在短期内,对西南边境地区而言,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

第四,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发展变动差异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部地区高等和中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减少,东部和西部有所提升;东部地区低等发展水平县域的空间集聚性增强,而西部地区则有所减弱,极低发展水平县域主要在中缅南部边境和中越西部边境集中分布;中缅中部边境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

第五,“十一五”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整体扩大,区域内部东西部发展差距日趋明显。作为我国典型的边境贸易频繁区,西南边境地区各县域应基于国家沿边开放的有利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所提供的有利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交流作出贡献。

注释:

①中越东部边境县域发展区包括:东兴市、凭祥市、防城区、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县、那坡县等8县市。

②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县域发展区包括:景洪市、河口县、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金平县、绿春县、江城县、勐腊县、勐海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等13个县市。

③中缅中部边境县域发展区包括:瑞丽市、芒市、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龙陵县、陇川县、盈江县、腾冲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等12个县市。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J].管理世界,2001(2):45-55.

[2]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1-7.

[3]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20(2):238-246.

[4]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28-33.

[5]罗迎新.梅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6,26(1):32-36.

[6]陈扬乐.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J].经济地理,2003,12(2):183-184.

[7]杜挺.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40-47.

[8]许桂红,肖亮.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4-58.

[9]欧向军,赵清.基于区域分离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4):693-704.

[10]王锡朝,崔爱平,金浩.因子分析法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6):90-96.

[11]李松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产业政策探讨[J].经济地理,2009,29(11):1890-1893.

[12]王敏,杨永国,杨何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测绘科学,2011,36(6):64-66.

[13]张宇硕,白永平,李慧.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183-188.

[14]李刚,迟国泰,程砚秋.基于熵权TOPSIS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J].系统工程学报,2011,26(3):400-407.

[15]张明华,郑元文.近1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79-85.

[16]张目,周宗放.基于粗集和熵权TOPSIS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24):52-58.

[17]蒋海兵,徐建刚,商硕.江苏沿海乡镇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6):998-1004.

[18]韩增林,许旭.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08(2):106-112.

[19]张洪,张燕.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00-505.

[责任编辑杨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24(2016)02-0081-08

作者简介:张磊(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开发管理。通讯作者:李君(1981—),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社创新培育团队项目(2014cxp02)。

收稿日期:2015-12-07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