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俯卧位肩臂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16-04-21 08:16侯晓敏
护理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手术设计

侯晓敏



侧俯卧位肩臂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侯晓敏

关键词:肩臂固定装置;侧俯卧位;手术;设计;应用

侧俯卧位是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手术体位,适用于后颅窝手术、桥小脑角手术、枕部手术等[1]。由于该体位对病人头颅的位置和角度要求高,加之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使病人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易导致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循环、呼吸障碍等并发症[2]。近年来,有研究者在为病人安置侧俯卧位时,将受压的上肢沿着手术床与头架之间的间隙下垂,即“垂肩侧卧位”[3-4]。这种手术体位能确保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改善了皮肤及神经受压情况,但还没有一种专用的固定装置能对下垂上肢进行稳妥的固定。为此,我们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适用于侧俯卧手术体位的肩臂固定装置,经过临床应用,此装置安全实用,现介绍如下。

1结构与设计

手术侧俯卧位肩臂固定装置由气囊、黏合部、调宽卡口、绑带、充气阀门、按压球囊、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充气装置组成。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包括可充气的气囊部分和上下两层紧密相连的黏合部,气囊部分通过气管连通,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包括充气阀门、球囊、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的首尾两端分别为自由端,与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固定连接的部分为连接部,在连接部的旁侧、充气式承托保护垫上分别沿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可供自由端穿设的调宽卡口,位于同一侧的相邻调宽卡口之间保持一定间距。见图1。

1—气囊部分;2—黏合部;3—调宽卡口;4—绑带自由端;

2使用方法

步骤一:将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垫在病人健侧上肢下方,将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的自由端固定在手术床缘上,将充气阀门调到充气位置,按压球囊进行充气,选择适合的调宽卡口,调节好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上的自由端从相应的调宽卡口位置中穿出。步骤二:将已充气并调好宽度的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包裹固定病人的健侧上肢,调好松紧度后,把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上的自由端固定在手术床缘上。

3优点

安置侧俯卧位的病人身体主要受力点为健侧肩峰侧面、股骨外上髁、髂前上棘、外踝等部位。由于病人身体冠状面与手术床面呈30°,健侧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架上,健侧肩峰侧面所承受的压力较大。侧俯卧位肩臂固定装置设有充气式承托保护垫,可在安置侧俯卧位后包裹并承托病人受压上肢,通过充气,使肢体固定处于功能位置,同时与手术床上缘的金属部分间隔,保证体位的舒适与安全;该调宽卡口可调节自由端的穿出位置,每一侧的固定绑带通过相应侧的连接部与充气式承托保护垫紧密相连,每根固定绑带的自由端分别绑在手术床的床沿,保护及固定病人肢体。

参考文献:

[1]程宗燕.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手术侧卧位并发症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55-56.

[2]杨翠芳,肖华,王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侧斜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1-1082.

[3]潘爱芬,刘思兰,蒋海娟,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20):53-54.

[4]刘凤茹,刘颖,吴震,等.改良侧俯卧位在颅底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2C):517-518.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8-10;修回日期:2016-03-1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1.04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B-1407-02

作者简介侯晓敏,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编号:B2013245;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5 2 0111959.2。

猜你喜欢
应用手术设计
手术之后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