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 无处当有
——略谈“假园”艺术展

2016-04-21 03:43路洪明LuHongmi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太湖石当代艺术园林

路洪明/Lu Hongming

假作真时 无处当有
——略谈“假园”艺术展

When False Is Taken for True, Non-Being Turns into Being: On the Art Exhibition “The False Garden”

路洪明/Lu Hongming

编者按:在当下,面对艺术上的多种表达方式,寻找中国的、民族的当代文化态度尤为关键。当观看“假园”艺术展后,带给我们的应是深深的思考。艺术无古今,每一个时代经典的艺术都是反映那个时代精神的“当代艺术”。展览结合现在中国的人造景观与自然秩序的关系,以艺术的方式阐述“现代假园”从材料、景观到审美、感知,几乎都是“假性体验”的课题,启迪人们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都应逐渐回归到尊重自然的状态,建立起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Editor’s note:Nowadays, when artists are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expression modes in art, it is crucial to quest for Chinese and ethnic cultural attitudes. After visiting the exhibition, audiences have so much to think about. There is nothing ancient or present in art. The classic artworks of each age are “contemporary art” reflecting the spirit of that certain age.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man-made landscapes and the natural order is incorporated in the exhibition which states in an artistic way the “modern false garden” from the angles such as material, landscap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perception. The topics of false experiences inspire people to return to the state of respecting nature both in life and in art, and thus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e may be set up.

陈春木 草木诗经(4拼) 综合材料(木板、宣纸、丙烯、墨汁、油画) 191.5×600cm 2015年

“假园”艺术展于2016年3月19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21位艺术家的49件作品,艺术家通过作品引领观者从嗅觉、视觉、听觉全方位地体验当代艺术。策展人廖雯借“贾园”的谐声与艺术家一起,为日日生活在“假园”中习惯并享受于这种“假性体验”的人们以提示,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脉传承的思考,以及在当今中国多元的文化诉求境况下,文化现代化转型所遇到的困境,祈求找寻到遗失的“心灵之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以假当真”创造出宜人的园林生态。在工业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当今世界,这种思想理念的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哲学道理,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这个展览从展题到作品都试图在表达这样的诉求。

中国园林是世界上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在一定空间内,造园艺术家经过苦心经营,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实物元素加以组合而构配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和造化巧妙地结合,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这种“师法自然”而又再造自然的造园手法,使中国古典园林成为借景抒情的人造自然山水。人们常用“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副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用于中国文人园林亦然。它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

展览链接:假园

主 办:今日美术馆

协 办:艺琅国际、聚德文化

策 划:廖 雯

参展艺术家:陈春木、何成瑶、洪 磊、靳卫红、李 博、廖建华、孟柏伸、欧阳文东、沈 岳、师进滇、史金淞、苏亚碧、王长明、谢 帆、杨 帆、杨 光、杨 千、余 加、展 望、张 伟、张震宇

展览时间:2016年3月19日—4月5日

何成瑶 40h33m07s 40小时33分07秒 针、汉皮纸 直径约145cm 2015年

张震宇 dust160223-250cm-Through gathering dust, burnish and polish repeatedly, the canvas showed a mirror effect

孟柏伸 这是什么 瓷器上铅笔,木质家具上铅笔 118.5×60cm 2014年

廖建华 京LJH1519 布面丙烯 150×150cm×2 2015年

洪磊 既见君子 丝绸上纺织颜料 36×49cm 2016年

展望 假园作品20160306—今日方案

苏亚碧 昆虫1 铁丝、镜子40×13×9cm 2015年

沈岳 惊蜇 陶瓷彩绘 尺寸各样 2015年

杨千 游园 装置 霓虹灯、亚克力、电脑打印600×306cm

王长明 假园1 太湖石 180×100×30cm 2016年

张伟 一座大山 综合材料 225×135×200cm 2006年

师进滇 浮沉 不锈钢丝着色 165×42cm×10 2015年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是运用了“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景色,无论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还是假山池塘,像文人炼句一样都经过推敲锤炼,注入诗心画意,以收到笔少意深、景简情浓的艺术效果。参与假园展览的艺术家虽然在某些形式上未必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但归根结底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中国园林的精神是相类的,都试图营造真正的、真实的心灵憩息园。

这些艺术作品与“园”一样亦假亦真,正如策展人自述所言:“就人为建造而言,园都是假园。就人心需求而言,园都是真园。”艺术作品何尝不是如此。人性的某些要素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管是造园还是艺术创作都可以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建造自己的秩序,达到凝神聚气、宁心养性的境界。

余加 白草地 装置

杨光 胜利5 树脂、树 20×20×60cm 2011年

杨帆 赞美诗之一 服装辅料 175×175cm 2012年

整个“假园”展览,从策展人的策划理念到艺术家的创作,皆使用了“假借”的艺术方式。中国园林以家族姓氏题名者居多,“假园”,假借“贾园”之声,听上去几乎是一座私家园林,事实上是一个当代艺术的展场。虽然展示的作品风格各异,但在整体观念的表达统领下,以艺术家的敏感和态度来表达他们对当下生活的真实体验,用艺术的方式提示问题。观众可以看到张震宇用灰尘打磨成镜面的“影壁”,展望依原样翻制的不锈钢太湖石,余加把建筑扎带栽种在水泥上的“草地”,杨千运用手机软件走出来的北海湖水,张伟靠铅皮金条塑造的“山”。同样是假借太湖石的形象,王长明用现代概念的“方直”切割打磨的作品不仅与不锈钢太湖石不同,也失去太湖石传统审美瘦、漏、透、皱的特点。史金淞依原样翻制的铜质金色的松树、椅子、太湖石组合的“文人画”场景和杨帆用纺织材料手工缝制的花圃,以及陈春木用木板绘制和铜树组成的“欲望花园”,杨光用不锈钢、玻璃钢等废弃材料长在一起的“盆景”,苏亚碧用金属丝编制的昆虫和花朵,这些假的物象虽形式各异却意在营造一种理想的境象。各种非传统绘画方式绘制的“透窗”(谢帆)、“花窗”(廖建华)、“圆窗”(何成瑶),透视解剖园林的丝面绘画(洪磊),金属丝原样编织翻制镂空的门扇、条屏、古琴(师进滇),非写实意义的绘画屏风(靳卫红),铅笔完全涂盖的官帽椅、几、梅兰竹菊条幅,和电脑键盘“键”像素化马赛克拼贴的《千里江山图》(孟柏申),意象多彩的陶瓷花园(沈岳),则是有无相生的视觉假象。另有两个“无形”作品予人全新的展览体验,一个是“嗅觉体验”,欧阳文东采集展览当地、当时原料制作的香,另一个是“听觉体验”,李博以现代观念改造的中国传统乐器和中国音乐的自创曲目,还有一个“视觉体验”,现代“假性生活”的录像作品。观众可以在熟悉又陌生、习惯又新奇的感觉中,走进当代艺术的“假园”一游。

路洪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编审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太湖石当代艺术园林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李卫平作品
李卫平作品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