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影响的研究*

2016-04-23 02:14刘青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身体素质

刘青松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影响的研究*

刘青松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摘要: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影响,探索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从高校中随机抽取4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在都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中实验后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实验前(P<0.05),在对照组中篮球运动员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助跑摸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

核心是指人体的中心环节,包括人体上下肢结合的脊柱、髋关节和盆骨三个部位,以及周围的肌群。核心力量主要是指以躯干为中轴,通过强化腰椎—骨盆—髋关节核心部位肌群特别是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性、协调性、平衡性等能力的训练,来提高远端肌肉群发力效果[1]。从实践研究过程中来看,篮球运动员的传统训练中没有“核心”的概念[2],而是注重对四肢力量的训练,传统力量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四肢力量,但是对身体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等的提高有限[3],而且长期的运动训练容易造成腰、膝和脚等重要关节的损伤[4]。核心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理论的衍生,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调动整个身体协调运动提高运动员协调性、灵活性等,速度、协调等运动素养能力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得以提升,确保了运动员运动时让核心肌群保持躯体稳定[5],发挥更为稳定。林华等[6]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医学等角度解析核心力量训练原理,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够调动整个身体保持协调状态,传递上下肢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相关核心区域肌肉群的耐力、爆发力及稳定性,有助于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发展,提高专项竞技水平,预防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损伤的几率。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核心力量训练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并对于提高普通的体育动作学习均有帮助和提高[7],俨然已经成为体育训练理论体系关注的焦点。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体育运动训练实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在田径、体操、武术、篮球等多项竞技运动训练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多数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中应用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均较为传统,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基本技术掌握不够等成为影响其体育训练效果的一个较大因素。篮球运动的跑、跳、投等基本技术较其他运动多,属于多关节运动,具有能量消耗大、空间对抗性强等特征[8]。传统训练中注重四肢力量训练,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晰。曲伯霖[9]等研究核心力量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重要性分析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身体平衡和控制及肢体协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费小龙[10]等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结果与其相似,进一步证实核心力量训练符合篮球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有助于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张玉宝[11]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具体分析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篮球运动员身体的灵敏程度,预防运动损伤,控制肢体协调运动,降低篮球比赛中的能量消耗。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概念和青少年阶段研究,鲜有对于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

本文利用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以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影响,探索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完善篮球运动员训练流程,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取

从洛阳市3所高校的篮球运动员中随机抽取4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0人,分组完成后开始训练,训练期间运动员不能中途退出,也不能到另一组进行训练,所有运动员及其监护人对本实验的流程和目的等完全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咨询国内体能专家、省篮球队教练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教授后,确定了本研究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内容。选取篮球运动员的篮球特招考试的考试项目(助跑摸高、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投篮等)作为评价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指标。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而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尽量保持相同的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都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最后比较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助跑摸高、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投篮等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指标。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1)徒手训练:躬身交叉提膝、侧卧臂撑挺髋提膝、仰卧两头起、仰卧侧屈腿、俯卧两点支撑、侧卧屈腿挺身等内容;(2)器械训练:仰卧夹球两头起、侧卧肘支撑抓哑铃平举、俯姿臂撑屈腿收瑞士球等内容,训练动作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分组进行,严格控制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保持为期12周的训练。

传统力量训练内容主要包括:(1)俯卧撑、俯卧举腿、俯卧两头起;(2)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3)杠铃卧推、杠铃硬拉、颈前举杠铃、颈后举杠铃、杠铃深蹲、杠铃蹲举;(4)引体向上等。分组进行,合理训练,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

测试方法:(1)助跑摸高:助跑距离和方法不限,采用单脚起跳摸高,触及最高点计入成绩,每人限跳两次,取最好成绩;(2)全场快速运球投篮(见图1):测试者从球场端线中点右手运球出发,运球时球落地开表,到达①处做背后运球变向,换左手运球,至②处做左手后转身运球变向,运球至③处,右手做跨下运球动作后采用左手行进间低手投篮。球中篮后必须用左手运球返回③处,然后做背后运球,运球至②处做右手后转身运球,左手运球至①处做跨下运球,然后采用右手行进间低手投篮。球中篮后返回做同样动作一次,最后至①处做跨下运球直接运球至原点停表。篮球场地上的标志①、②、③是半径为40cm的圆圈,①、③到端线的距离为6m、到边线的距离为2m。②在中线上并到中圈中心距离为2.8m。要求测试者在测试时必须任意一脚触及圈内地面,然后做运球动作,否则视为无效;运球投篮时须球中篮,投不进必须补篮,投中后方可运球前进,否则视为无效。每人测试二次,取最好成绩[12];(3)投篮:测试者位于距篮圈中心投影点5.5m外,1min内自投自抢[13],投篮方式不限,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图1 全场快速运球上篮示意

1.3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实验前两组篮球运动员基本资料比较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篮球运动员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表1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助跑摸高、全场快速运球上篮和投篮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始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别。

表1实验前两组篮球运动员基本资料比较

2.2两组篮球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比较

通过分别比较两组篮球运动员实验前后的助跑摸高、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投篮等指标发现,在实验组中除助跑摸高外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实验前;而在对照组中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的篮球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均无差别(见表2)。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和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效果不明显(见图2)。

2.3实验后两组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比较

通过分别比较实验后两组篮球运动员的助跑摸高、全场快速运球上篮、投篮等指标发现,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与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助跑摸高与投篮均高于对照组篮球运动员;而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与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助跑摸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与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助跑摸高无差别(见表3)。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等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见图2)。

表2 两组篮球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比较

表3 实验后两组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比较

图2 篮球运动员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比较

3讨论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有多方面的要求,包括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爆发力等[14]。传统的体育训练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本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是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15]。核心力量训练较之传统的训练方式更加科学,更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有相关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16]。而传统的训练方法训练范围较广,对身体训练力度不够,不能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效果缓慢。本研究结果证实,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训练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弥补传统训练方法单一的训练功效,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等综合素质,增强了篮球动员的运球速度与投篮等基本技术。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外学者提出,核心力量训练短时间内对篮球运动员的某些身体素质提高有限[17],只有经一定的时间训练后才能提高该项身体素质指标,且训练持续时间越长训练的效果越明显[18]。本研究显示,核心力量训练未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助跑摸高,说明核心力量短时间难以提高身体素质,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不足之处:首先,我们从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中挑选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便于研究的进行,但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地区差异等,本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其次,在本研究中虽然对训练的方式和时间等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和测试当天的身体状况等,都可能造成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最后,本研究中只比较了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影响,如需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尚需对进攻、防守等其余综合技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4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等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可见,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篮球运动员日常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运球和投球训练效果,增强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术。

参考文献:

[1]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曹春梅,陈小平.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 体育科学,2008,18(4):19-29

[2] Barfield J P, Johnson R J, Russo P, Cobler D C.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erformance index evaluation among men's and women's college baske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 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2007,21(2):643-645

[3] Chappell J D, Limpisvasti O. Effect of a neuromuscular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of jumping task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8,36(6):1081-1086

[4] 刘震. 对高校篮球运动员技术化体能训练的探讨[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39(8):32-34

[5] 孙健,孙斌. 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 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4(12):48-50

[6] 林华,王润生,丛培信.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7] Sugimoto D, Myer G D, Bush H M, Hewett T E. Effects of compliance on trunk and hip 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 on hip abductor strength in female athlete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 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2014,28(5):1187-1194

[8] 赵娜. 核心力量训练对长春市某高校篮球运动员体适能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2

[9] 曲伯霖,钟泽,薛继升. 核心力量训练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重要性的分析[J]. 华章,2013,8(5):202

[10]费小龙,王萌.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3,2(6):52-54

[11]张玉宝.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12,29(16):281

[12]Ralph Pim,陈健.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技能测验[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4(3):63-64

[13]孟琛博. 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与评价研究综述[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2):87-89

[14]杨旭. 论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分析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7):24+26

[15]Cheatham S, Kolber M J, Hanney W J. Rehabilitation of a 23-year-old male after right knee arthroscopy and open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with a tibialis anterior allograft: a case repo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4,9(2):208-221

[16]罗永林. 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7]Hadzovic-Dzuvo A, Valjevac A, Lepara O, Pjanic S, Hadzimuratovic A, Mekic A.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in elite athletes engaged in different sport disciplines[J]. 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 Udruzenje basicnih mediciniskih znanosti Association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2014,14(2):56-62

[18]Zadro I, Sepulcri L, Lazzer S, Fregolent R, Zamparo P. A protocol of intermittent exercise (shuttle runs) to train young baske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2011,25(6):1767-1773

[19]Wilkerson G B, Colston M A, Short N I, Neal K L, Hoewischer P E, Pixley J J. Neuromuscular Changes in Female Collegiate Athletes Resulting From a Plyometric Jump-Training Program[J].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2004,39(1):17-23

Study on Influence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for University Men's Basketball Athlete on Physical Quality and Basic Technology

LIU Qing-s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Abstract:Purpose: to research core strength training for university men's basketball athlete to physical quality and basic technology,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s for men's basketball athlete, providing the proper theoretical base and data for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y. Objective Testing Methods: to select 40 basketball athletes randomly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vide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thlet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re trained by core strength training for 12 weeks, and the athletes in control group are trained by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 the same time. After testing, the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basic technology and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SPSS 20.0 will be mad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1)the index of athlete's full court dribbling lay up and shooting is higher than bef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esting(P<0.05);and index of difference of run-up to touch high in the control group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2) the index of full court dribbling lay up and shooting i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of run-up to touch high between two groups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basic technology including dribbling and shooting, and the influ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run-up touch isn't obvious.

Key words:Core strength training; Basketball athlete; Physical quality; Basi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2-0081-04

*项目基金:《基于中国传统哲学视角的躯体维度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132102310168

作者简介:刘青松(1974-),男,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20

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健康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探讨
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如何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