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选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转变

2016-04-25 03:47寿开,尤冰心,商晓芹
高中数理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试管现象导管



基于选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转变

◇浙江寿开1尤冰心2

北京商晓芹3(特级教师)

2015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以下简称选考化学试题)与以往的会考、高考试题相比,无论是形式、目标、内容、难度、题型和分值都有较大的变化.对比发现两者既有延续性又显现出较多的变化,选考的化学试题更像是会考与高考的结合体.从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角度对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 1)弱化电化学知识,增加了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有机化学知识; 2)图象题是重中之重,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能力; 3)更加注重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针对选考试题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与各位同仁分享.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能力

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本质、得出科学结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完善其认知结构.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让学生对《必修1》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使之巩固和系统化;学习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时,使学生理解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同时,让学生将这些规律迁移到其他族元素的学习中,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

1.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个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钠是一种密度小(比水轻)、熔点低、银白色的金属,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教师还提出:若使用不慎导致金属钠着火,用什么方法灭火?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联系、巩固.可以借鉴元素周期表中的“位—构—性”的思路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学习:位置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例如,学习氯气时,可以先从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入手进行剖析,得出其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再根据其性质学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最后推断其用途.层层推进,紧密联系,使知识变得有序、有条理.

2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学目标的调控

2.1回归书本、夯实基础、落实概念

选考试题中有多道题与教材的内容直接相关,考点源于教材.在教学时用好教材,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教材进行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落实概念,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主干知识.

2.2强调细节、抓住重点、把握热点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较多、较杂,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抓住重点、注重细节,把握热点.在教学、复习、备考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备考时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准备,否则容易事倍功半.

2.3注重理解、强化记忆、有效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重要的知识点要在理解中记忆,要边理解边记忆.比如学习电化学时可以与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利用双线桥来判断阴、阳极和正、负极,写出正确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既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又能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

2.4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2015年选考化学试题第28题的第1小题第(1)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为例说明.

图1

在正式评卷时,命题组给出的意见是,“气密性检查的方法”重点在“方法”:有方法,有现象(2分);有方法,现象错(1分);无方法,有现象(0分).方法是热敷或冷敷2种:即对试管a进行加热或冷敷.而且方法与现象之间必须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若没有逻辑关系,则只给方法分,即1分.

评卷结果分析显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对试管b进行了加热(0分); 2)先用手捂住试管a,后将导管插入水中,出现气泡(1分); 3)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手捂住a,出现倒吸现象(1分); 4)在试管a中加入高锰酸钾,加热或在试管a中加入铁和稀硫酸加热(0分);5)导管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0分);6)用手握住试管,看b的一端是否产生气泡,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漏气(1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化学用语的表述要正确和规范.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离子符号、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作业、测试中都要正确和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2) 构建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如在气体制备的时候应强调: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并让学生亲手搭建;物质的鉴定应强调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整体要求.

3) 熟悉元素的不同形态.原高考也好、选考也罢,其考查的元素种类一般是确定的,通常是我们熟悉的元素,但有时会用不常见的形态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如2015年的学考测试卷中出现了Al2O这种平时未见过的物质.此外,在平时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迁移能力,综合运用化学、数学和物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解题的能力,如2015年学考测试卷中考查了瞬时速率,该考点与数学的切线知识相关.

总之,浙江省实行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后,选考试卷无论是试题类型、测试内容及难度上较之原会考、高考都有明显的改变.笔者根据其变化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以期与各位化学同仁分享.总的来说,教师应详细阅读并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该小题的正确答案是:如图1,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a, 若导管口出现气泡,片刻后松开手,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猜你喜欢
试管现象导管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试管难题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