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用植物》课程中的应用

2016-04-26 03:53喻晓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药用植物任务驱动

喻晓雁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用植物》课程中的应用

喻晓雁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目的:通过《药用植物》课堂教学改革之任务驱动模式,探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可行性。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问卷,通过实验班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照班常规教学,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以检验对照班和实验班对自主学能力各个测量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同地同试卷进行课程考核,比较成绩;在两年后跟踪调查实验班,访谈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结果:实验班在自学热情积极性及自学意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课程考核结果和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异;两年后跟踪访谈,实验班同学都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自学的信心也大大增强。结论: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能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药用植物;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

社会的发展使得教育变成终身制,全世界教育界都在大力提倡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自主学习理念,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终身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药用植物》属于形态学科,容易理解,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几乎达到1∶1,是非常适宜开展任务驱动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本文以《药用植物》课程为例,观察高校学生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情况。

1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背景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被全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首次设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推进我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2研究方法

2.1设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

2.1.1问卷题项设计根据相关资料的查阅和高校师生访谈,设计了反映自主学习能力的量表,该量表由23个题项组成。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测量,即1表示完全不符、2表示基本不符、3表示一半符合、4表示基本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具体见表1。

表1 自主能力测评表序号

2.1.2问卷数据收集笔者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课程中后期开展了正式问卷调研。调查对象为2013级中药专业91名学生,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46名学生采用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允许学生不听课,为实验班;另一组45名学生开展常规教学,为对照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88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问卷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93.2%。

2.2设计实验班自主学习任务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独立的任务,并设计方案或流程供学生参考,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变为主角,教师充当导演和观众的角色。

在药用植物宏观识别基础环节,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孢子及孢子囊的识别顺序设计四个任务,基本以采集或拍照不同类型的器官为主。任务一:不同类型根、茎的采集或拍照;任务二:不同类型叶的采集;任务三:不同类型花的采集或拍照;任务四:不同类型果实、种子、孢子囊的采集或拍照。

在药用植物微观识别基础环节,老师演示完显微镜和临时装片(含水合氯醛透化片)的操作方法后,提供临时装片材料、大量永久片及实验指导,设计任务为: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石细胞、导管、筛管、非腺毛、纤维、花粉粒、晶鞘纤维、树脂道、射线、形成层、木栓层、髓部等显微特征的查找并拍照打印标注。

在药用植物分类识别环节,分配的任务是每组提供一个指定区域的药用植物调查报告。老师集中讲授分类检索表的应用方法,介绍常见药用大科特征,提供本地常见大科植物名录,小科植物名录,校园(含百草园)植物名录,课程精品网站网址(里面有校园和周边公园植物图片库,有清晰图片及地点说明)。

具体举一例说明,如“药用植物叶的宏观认知”这项内容4学时,设计任务为:实验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采摘各种不同叶形、叶基、质地、叶尖、叶缘、分裂叶的单叶、不同类型的复叶及不同叶序各一种植物的小枝条或叶交给老师,每组在约定时间地点由不同代表对教师报告(可以实物展示讲解,也可以做PPT讲解),同组同学旁听、更正或补充,教师质疑并提问。提供学习资源:图文并茂的教材,课程精品网站网址(提供叶识别方面的电子学材及资料),关于叶的PPT课件,关于叶的教学录像等。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特长或喜好安排更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大家分工协作完成总任务。

2.3设计课程结束两年后访谈笔者在2015年10月对实验班的部分同学(正在实习中)进行了跟踪访谈。题目一:有没有觉得药用植物方面的基础比别班的同学差?题目二: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题目三:有新的学习任务,有没有信心自学完成?

3数据分析

3.1学习能力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各个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对照班和试验班对1努力自学(P=0)、2想来听课(P=0.004)、3喜欢中草药(P=0.031)、6阅读课程相关课外资料(P=0.007)、8培养能力(P=0)、11每周登陆课程网站(P=0)、12每周登陆时间大于半小时(P=0.042)、13自学教材(P=0.002)、14自学PPT(P=0)、15求知欲增强(P=0)、18至少认两遍植物(P=0)、19挂牌植物基本都能认识(P=0.008)、21有意识看标签(P=0)和22会归纳总结(P=0.024)等14个指标的方差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看待这些问题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这些指标上实验班的均值都大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在上述14项反映自主学习能力的指标上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见表2。

表2 对照班和实验班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对各指标的方差分析表

3.2课程考核分数比较课程期末的客观考核方式为PPT看图识别药用植物。实验班与对照班同时同地同试题展开考核。结果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4.3,对照班平均分为73.7。期末客观考核结果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在老师的宏观调控下,以任务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和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相媲美。

3.3课程结束两年后访谈两年后的跟踪访谈操作有点不便,一共只访谈了19名实验班的同学,所有被访同学认为实验课程的基础没有明显比其他班差;17名同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显著提高,有信心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访谈结果良性。

4结果与思考

本实验结果表明,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恰当的引导下得到提升,学生的自学热情、学习动机、自学效率、自学方法、自学意识、自学信心等方面都能通过任务导向而提高。同时说明,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难点是自主学习的指标与因子难以把握;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监督和管理耗费精力,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才能完成。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80-04

作者简介:喻晓雁(1975-),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副教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教学研究工作。E-mail: 762159009@qq.com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药用动植物识别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药用植物任务驱动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