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16-04-28 04:50张启书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神经节脑病组间

张启书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张启书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 NBNA评分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0天后和治疗一个月后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其他严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指的是围生期由于窒息引起的部分或者完全缺氧的现象,会导致胎儿出现脑损伤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现象,基于其特殊性,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确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患儿窒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出现瘫痪或者智力低下等症状,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最大程度维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进而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死亡率,进而提升生存质量。医护人员要掌握神经节苷脂的治疗要点,结合具体要求,合理用药。为了探究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均是足月患儿,平均胎龄(39.8 ±1.8)周。治疗组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均是足月患儿,平均胎龄在(39.2±1.7)周。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治疗方式,包括吸氧治疗,控制惊厥和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血糖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应用神经节苷脂加入 5%的葡萄糖稀释后进行滴注治疗,一个疗程为1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 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不存在不良反应,意识恢复正常。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减少。无效: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其他炎症。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 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当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35例患者中有效人数24例,总有效率为 68.6%,治疗组 36例患者中有效人数 32例,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NBNA评分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0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和肌张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三:

表三: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当前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中枢系统疾病,对患儿自身有严重的影响,基于其特殊性,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结合具体情况,选有效措施进行治疗[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比较特殊,主要是由于病理生理过程出现组织缺氧或者在灌注损伤引起的,患儿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存在毒性作用,缺血缺氧后,一氧化氮的合成量会逐渐增加,氧自由基以及细胞会出现凋亡的现象,增加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地方发生几率。氧自由基生成后属于中间代谢类产物,不断生成新的自由基,整体上形成了连锁反应,可以和其他细胞发生反应,基于其特殊性,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必然会引起细胞结构损伤或者功能性障碍等问题[2]。

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作用分子本身是变化的,因此考虑到酰胺部分以及唾液酸寡糖等基因组成要求,需要对神经细胞膜进行分析,神经细胞本身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在低氧作用的影响下,外源性神经节苷脂能直接进入到神经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细胞凋亡。考虑到临床治疗的具体变化,为了避免出现脑细胞损伤或者受损的现象,需要做好系统在修复工作,促进神经支配功能的恢复[3]。由于新生儿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治疗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抵触治疗的现象,因此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和患儿家属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使其掌握临床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结合具体情况,让患者配合接受治疗,进而提升治疗优势[4]。在后续治疗过程中,由于脑细胞受到损伤,患者病情会出现不同程度恶化或者其他变化,因此要做好病情的检查工作,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治疗,避免神经元细胞再次受到影响[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0天后和治疗一个月后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和肌张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治愈率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谭强,王希斌.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3(01):82-84.

[2]东建亭.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33(12):3882-3884.

[3]于宗君.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33(01):5478-5480.

[4]赵幽燕,平鹦,封云,孙晓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01(12):67-69.

[5]蒋昌科,龚放.100例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分析[A].中国中药杂志,2015,12(01):98-100.

R722.1

A

1672-5018(2016)11-088-02

猜你喜欢
神经节脑病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