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6-04-28 04:51喻君梅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偏头痛例数

喻君梅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4

心理治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喻君梅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4

目的:分析心理治疗方法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4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探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联合方法,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2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后HADS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偏头痛;心理治疗;焦虑抑郁

【引言】

偏头痛症状久治不愈,可引发多种不良心理问题,在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促进效果。本研究分析心理治疗临床效果,为此选取40例偏头痛患者,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40例偏头痛患者,所选病例均满足偏头痛相关诊疗标准。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即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干预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6.62±3.7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8.62±2.69)年。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6.13±3.83)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8.54 ±2.72)年。本研究病例收集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排除具有明显诊疗风险及合并器质性病变者,同时排除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所选病例家属均对临床诊疗情况知情,2组患者且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服药耐受性及实际病情,使用药物有;口服阿司匹林,口服布洛芬,麦角类麦角胺等。注意合并胃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避免合并消化道出血症状。同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伤者及合并心绞痛者禁用麦角胺。

1.2.2 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专项心理疏导,神经内科医师要定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对患者不良情绪及表现进行了解,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取得患者信任。与此同时,通过语言沟通、肢体接触等方式,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此外,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疾病健康宣导,讲解疾病发生机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评判标准为:①显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显著减少;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次数有所减少;③临床症状无缓解,发作次数无减少,甚至出现病情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与此同时,采用HAD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①0-7分为正常,8-10分为轻度抑郁:8-10分,11-14分为中度抑郁,15-21分则为重度抑郁表现。

1.4 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采用x2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HADS评分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HA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 HADS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DS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D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20 10.62±3.12 3.81±0.66对照组 20 10.71±3.04 8.24±2.31 t值 —— 0.354 8.652 P值 —— 0.245 0.000

3 讨论

偏头痛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影响。医学权威资料[1]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不佳,会加重病情,并显著影响治疗效果。而心理因素也会诱发偏头痛,并加重头痛程度,增加发病次数。心理治疗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为基础,旨在通过临床医师的心理干预,进一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严格执行医嘱进行用药治疗,从而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心理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改善,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韦诺夫[2]在通过研究认为,内科疗法能够显著增加患者临床治疗的针对性,配合完善可行的心理疏导、治疗及干预,能够转变患者不良心态,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通过本研究结果,结合权威文献报道结果,认为心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良心理状况,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游琳玉,贾晓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督导伦理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4(12):920-925.

[2]韦诺夫.中医内科疗法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08):1287-1288.

R747.2;R395.5

A

1672-5018(2016)11-324-01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偏头痛例数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