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研究

2016-04-28 04:51王婷婷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血透发生率研究组

王婷婷

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5

血透室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研究

王婷婷

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305

目的:探究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效果与特点。方法:我院血透室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的是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着医疗科技理念的进步与发展,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开始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采用全方位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督。并在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中抽取血透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则是从应用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阶段中抽取血透室患者60例,分析并观察两组血透室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血透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管理与改进后的全方位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后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5%与18.84%,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对其满意度分别为93.68%与77.25%,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制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较大。结论 针对血透室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采用改革后的全方位风险防范护理管理模式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血透室;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本文通过对抽取的两组血透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制度的评价等。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透室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抽取血透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则是从应用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阶段中抽取血透室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开始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采用全方位风险防范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 3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区间在36 - 78岁,平均年龄为59.6 ±2.3岁;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中男性33 例,女性27例,年龄区间在37 - 74岁,平均年龄为60 .3±3.5岁,在实验中抽取的两组研究对象都通过200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透室慢性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排除了具有严重脏器受损疾病与存在精神异常的患者,且都是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两组研究的对象在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应用的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而研究组患者时对传统模式进行改进,并分析传统血透室感染的因素,制定全方位护理管理模式。加强对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条例,规定消毒和质量检查流程,并要明确责任人。定期对全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医院感染因素的讲解,并要树立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定期进行抽检和评估,按绩效考核进行奖惩。优化质量管控流程,建立感染应急通道,并制定应急方案。血透室等保证其干净、整洁,无菌,并要做好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探视次数和人数。做好传染病筛查工作,并要定期进行复查,消除感染因素,对病人家属进行指导,并要约束其进出和探查等。

1.3 统计学的数据分析

本次实验的研究数据全部通过统计学专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19.0观察与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组间数据资料粉笔应用卡方值检验和t值检验,并以P值小于0.05 表明实验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管理与改进后的全方位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后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5%与18.84%,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对其满意度分别为93.68%与77.25%,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血透室患者对护理管理制度评价分析

表1 两组血透室患者对护理管理制度的评价对照

3.讨论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上遗传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患有慢性肾脏性疾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慢性肾病的治疗需要在血透室中进行透析治疗。血透室中的慢性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加上病情较为严重,身体素质降低,容易因操作以及治疗中的各种因素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并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临床上针对血透室患者的治疗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改善血透室患者的状态,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实验研究中研究组对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并分析了其导致感染的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管理中应用和推荐。

[1]王洪灿.罗庆云,戴红贤.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4: 208-209.

[2]刘峥,谢琼,潘红,张乾坤.血透室实施护理管理后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26: 71-73.

[3]杨芳.龙裴.胡微澜,韩威利,叶建新.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 16:88-90.

[4]陈芳芳.刘小力.叶秋霞,许巧玲,林宇芳.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管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4,13: 1230-1231.

R473.5

A

1672-5018(2016)11-280-01

猜你喜欢
血透发生率研究组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