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良反应及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2016-04-28 04:51邝荣贵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药学中药用药

邝荣贵

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贵州都匀 558000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邝荣贵

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贵州都匀 558000

目的:对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适宜的药学服务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良反应者的临床表现与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中药不良反应者中,皮疹11例,占27.5%;胃肠道反应19例,占47.5%;嗜睡4例,占10.0%;其他6例,占15.0%。导致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品种混用、用药不当等。结论:在治疗中药不良反应症状时,临床医生不断增强自身的用药认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中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对策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药疗保健的意识得到了普遍提升,大多数人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较小,安全有效性强。随着“中药属于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错误观念越发深入人心,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中获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但“无毒无副作用”的认知是不规范的,无法正确揭示中药的科学内涵[1],不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药监与药检职能的逐步完善,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在不断上升,受到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高度关注。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患者在二次就诊或是多次就诊之后便向医务人员倾诉服药之后的不良反应,由于中药饮片的成分十分复杂,用法也繁琐,再加上许多患者已经自愈,此类情况普遍发生。对此,本院回顾性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药学服务对策,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3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嗜睡等,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原发病、药物名称与计量等,详细记录其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分析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在所有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皮疹 11例,占比 27.5%;胃肠道反应19例,占比47.5%;嗜睡4例,占比10.0%;其他6例,占比15.0%。

2.2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品种混用、用药不当等,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3.1.1 品种混乱

中药的来源十分广泛,成本也较为复杂,同时,每一种药物的药性大不相同。如果医生无法正确的辨别各类临床用药的品种,药物配制错误,极有可能诱发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例如金钱草的同名异物较多,在江苏,全草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在四川,大金钱草主要用于治疗胆结石。所以,如果药物出现了混用的情况,极有可能诱发不良反应。

3.1.2 用药方法不当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少数中药含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能合理用药,较容易引发呕吐、口腔麻木等不良反应。例如:在治疗阿米痢疾病症时,如果选用鸦胆子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此类药物含有鸦胆子碱、鸦胆子昔、皂化物脂肪酸等成分,会严重刺激到患者的胃肠道,引发呕吐、腹泻,甚至是过敏性体克等症状。

3.1.3 个体差异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体质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在临床用药中,即便使用了相同的药物剂量,但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毒副作用[2],而其他患者则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例如:年老者体质较弱,对药物耐受力差,在使用相同剂量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要大于中年人。

3.1.4 服药期间饮食不合理

在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大多需要忌口,但许多患者未能严格要求自己,依旧进食各类会对药物的疗效造成影响的食物,不仅会引起不良反应,还会加重病情。

3.1.5 长期用同一处万药

中医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一般讲究“守法不守方”,即为重在药理,而不是药方,不要求药方的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患者定期复诊,然后根据实际病情开具药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常常会有患者使用之前的处方药多次调配服用。长期服用相同的处方药,药理与疾病不对应,较容易引起失眠、头晕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产生心律失常、心脏不适等严重后果。

3.2 药学服务对策

3.2.1 加大宣传,普及药物常识

就当前情况来看,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还存在不足,甚至有片面认识,应当进一步增强此方面的宣传,使得广大群众能够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当医疗事故的频发情况获得群众的高度关注时,医院应当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到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不可就某一味药或是某一种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之后便否决了中医药的科学性[3],应当理解中药是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的。

对此,应当定期进行重要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常常深入群众进行科学的宣传,避免媒体报道不良反应对人们产生的误导。不仅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与不良反应的错误宣传,还需要避免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大力提倡不管是致病还是防病,均需要在医师与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现。此外,还可定期举办讲座、发派医药讯息等活动,以此来向医生与患者宣传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各类中成药的特征、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常用剂型分类、功效分类、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

3.2.2 确保药物质量

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药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且还应严格按照中药的生产标准进行加工。此外,还应当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职能,严厉打击伪劣药品,从源头上确保药物的质量,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3.2.3 合理使用中药

中药使用得当便能够治病救人,获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但如果使用不恰当,轻则浪费钱财与药品,严重时还会耽误患者的治疗,导致死亡。因此,医生与药师应当不断深入的学习、推敲中医学,针对病情给患者开设药方,药到病除。同时,在治疗时,还需要详细患者的过敏史等;如果有必要,应先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老人、几童以及妊娠妇女,更加需要注意药量。对于自身含有毒素的中药,应尽量不用或是少用,发药人员应当向患者详细清楚的交代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要求等内容。

3.2.4 完善自身药学服务

药剂工作人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患者有任何疑问时,应耐心、详细讲解服用说明,包括服用时间、计量与注意事项,避免患者服药之后发生无法挽回的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任何可疑的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查清楚是哪一个患者出现了差错,并且还要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对于药学人员,应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之后需进行妥善的整理,定期向患者与医务人员传达最新的信息,指导督促临床的合理用药,预防、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临床医师需对其投入高度的关注,且还需要增强对用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得患者能够了解中药的基础知识,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与规范性。

[1]袁联华.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中药药学人才的培养[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84-84.

[2]孙菊林.中药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与临床药学服务预防对策[J].北方药学,2011,08(3):75-76.

[3]邹元平,梁进权,邢珂,等.中药不良反应知识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4):316-317.

R288

A

1672-5018(2016)11-199-02

猜你喜欢
药学中药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