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酒还须新瓶装

2016-05-07 10:30胡允锋程自然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光彩磨难论据

胡允锋 程自然

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增强论证效果,事例论据的使用难免会跟别人雷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旧事例并有新的效果的方法——陈酒还须新瓶装——让旧事例焕发新光彩。

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新鲜材料。大家所使用的事例大多太过于陈旧,往往是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例,诸如牛顿、爱迪生、贝多芬、屈原、陶渊明、司马迁等等。以至于在我们的印象中牛顿篇篇都要被苹果砸,屈原也要天天投江,更悲惨的是司马迁频频遭受宫刑。

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啃烂梨半筐”。如果我们有较为时兴的热点事例,那就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陈旧的事例。但生活中,大多的同学更多地生活在校园中,外界热点时事论据往往也是“供不应求”,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不得不正视“如何使用旧材料”,并使之焕发新光彩的课题研究。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一种文体,即要把道理说清楚,又要把论点论证合理。那么,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事实说话”。而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论证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而典型事例的选用难免会出现雷同,所以既然要用,就要用出点新意。

《红楼梦》中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有这样一段描写,写的是刘姥姥吃了一道菜叫茄鲞,刘姥姥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对茄子的味道本来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她吃完惊呼道“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我们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王熙凤对此如是解释:同样是茄子,因为加工制作的方法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也就有天壤之别。作文写作中,事例选用也是如此,不怕旧,就怕没有新意。

那么,具体写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日常写作训练中要正视以往的写作习惯,“对症下药”。比如,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应试作文中经常会为了为凑字数而拼命把一个事例拉长,或为了“清晰”论证论点而一味详尽地“复述”材料,结果明明是一根弹簧你硬要把它拉成钢丝!这样就使这个事例失去了弹性和力量,变得干瘪和单调。材料过于拖沓冗长,事例的运用也难免会出现过多的雷同语言,这样就使得我们学生的作文变成“千篇一律”写作。

对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增强善于概括材料,要精练语言,使之简洁有力的意识(即事例运用不应是简单的复述,而是有目的的引用,达到论证效果)。其次,我们学生在平常训练中要养成概括材料的能力,即熟悉的事例我们就尽量用一两句话将它概括出来,你只要找出这段材料最关键的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将之概括就够了。

如有关贝多芬这一事例的运用,为了论证论点,很多学生都爱这么写: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近20年的岁月,他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作斗争。面对着命运无情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没有向这样的磨难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从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完全聋了,他还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笔,依然坚持作曲。面对生活带来的磨难,他用苦难铸就快乐,他以顽强的精神在逝世前几年仍创作出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磨难,能带领他冲破黑暗,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就选取的论证事例而言,我们无可非议,但论据的论证过程“复述事例性过强”,难免会出现雷同语言,对此,我们大可这样去概括,即“贝多芬一生饱受苦难,但他用苦难铸就快乐,用乐符传递自己对生命的另一种感悟,苦难于他已成为生活的‘开胃剂,艺术创作的‘催化剂。磨难,造就了非凡的贝多芬” 。

对此,我们仍可以从整句运用角度去思考,即善于运用排比。比如我们在这里要证明磨难铸就人才这个观点,除了贝多芬这个事例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熟悉的事例可以用。对此,我们也大可这样去概括,即“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爱迪生不断失败,却能在一次次的坎坷中迸发出智慧的光芒,名垂青史。磨难,能带领他冲破黑暗,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这样,我们的论据就材料虽简短,但不单薄,再加上排比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运用到议论文中还可以使论据显得更加充实。所以,即使都是旧事例,效果也会斐然。

其次,善用修辞,增添文采。孔子曾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去营造文采,这样才能让文章吸引人。尤其面对一切“割之不舍”的旧事例我们就要善于来修改它,使它读起来不是那么的平铺直叙,即运用修辞让事例增加感染力,令其更具可读性。

如上文中写到贝多芬的事例,我们若不用排比,也可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来进行修改。对此,我们也大可这样去概括,即“是谁在无情的苦难中昂头呼喊出生命的强音?是谁在无情磨难中依旧演奏出动人的华章?他就像一把烧透的利刃突然被浸入命运的冷水中,冰冷侵蚀不了火热的激情,反而更坚定了他不屈的意志,强化了他坚韧的信念。利刃终将割断磨难的绳索,从而将‘用苦难铸就快乐的精神深深烙进每一个坎坷的足迹中,他就是贝多芬。磨难,引领他冲破黑暗,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这样我们把经历失聪磨难的贝多芬比作浸入冷水的利刃,进而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坚强,并且也能说明“磨难对人生的意义”这个论点。但是我们回首分析,同样的事例,我们用了排比、比喻后和之前不用修辞的效果就是天壤之别。这样,事例虽旧,亦可焕发新的光彩。

在假以时日的训练后,我们对事例加以概括,针对性“引述”事例,并恰当地运用修辞把人物的个性品质、思想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旧事例自然就显示出了新意。同样的一个茄子,你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给人的印象自然会更深,得分也肯定会更高。

简介:课题主持人,韩中强教师,为息县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创新与写作》研究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20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在2014年主持的信阳市课题《高效课堂研究》获得结题,并荣获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河南省省级科研课题《新课程下基于高中基础学科的高效课堂实践和策略研究》获得立项。

作者:胡允锋、程自然教师,均为校县优秀教研标兵,优秀青年教师,发表CN刊物文章均在十余篇,也都课题组骨干成员。

猜你喜欢
光彩磨难论据
夜里的光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明快透彩
光影迷踪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我给未来添光彩
光彩世界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