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6-05-07 10:30姚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文文章

姚淇

【摘 要】

朗读在要求方面除了咬字清晰、吐字顺畅之外,对于感情的收放自如和声情并茂的掌握程度上也是一个硬性要求。而小学阶段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语文更是一个可以对后天的人文情怀和基本素养影响颇为深远的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朗读教学更是松懈不得,不仅是因为语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比重举足轻重,还因为朗读对于教学质量而言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接下来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对策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认清字形、学会发音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自己的感情,将朗读的张力和表现力很好的把握。朗读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将无声和有声部分有机的结合统一在了一起,让学生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将语言文字细心的体会,因此,朗读教学这个部分可谓十分重要。然而现今的教学课堂上关于朗读教学的纰漏层出不穷,本文接下来将针对现状提出应对措施。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对朗读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读”和“朗读”仅一字之差,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读只是将看到的文字加以声音表述出来,而朗读则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看到的文字辅之以充沛的感情诵读出来,这是需要长久的学习习惯和感情表达方式才能培养出来的行为习惯。然而,现如今小学生对于朗读的重要性认知远远不够,一篇好的文章草草读下来便觉得万事大吉,殊不知编者在有些课文的后页都会标注“朗读并背诵全文”这样的字眼,一篇好的文章要想真正烂熟于心,最重要的是体会个中情感,有口无心的读只会让文章宗旨和立意无法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千篇一律的教学下,无法很好的培养问题意识,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丝毫没有产生过“为什么”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表现。

2.教师对于朗读指导不够上心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这并不代表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需要担负起指导的作用,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们认清字形,咬准字音,还要做好楷模,以身作则,做好朗读指导工作。然而,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教师普遍都缺乏朗读指导的工作量,只是将文章草草的读过一遍就了事,甚至有些只是例行公事,根本谈不上有感情的指导,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试问长此以往,学生如何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另外,过度关注声音表现力而忽视内涵,也是制约学生朗读水平提升的一个原因。

3.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教学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充当教学课堂上的主体部分,而现如今的教学课堂依然存在沿袭以往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这也是造成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片进入课堂也着实为教师准备课件的多样化贡献了不少心力,课文在相应的配图和背景音乐的感染下也显得立体起来,然而长此以往,教学课堂便形成了老师和学生都是幻灯片的听众这样的画面,对于学生的参与度而言更是有害无益。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确保学生自己的阅读时间,而不是一味的让老师站在讲台上宣讲,否则长久下去,只会让学生感到对语文学科的厌烦,根本不会有往下学的动力和兴趣。更何况过多的讲解会制约学生天马行空的自我思考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过于被动,势必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行为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对学生的禁锢作用,也能启发学生多去自我思考。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思考,如在《司马光》这一课中,老师不妨以学生自己的视角,想象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司马光,又会怎么做呢?当然,这些思想活动都需要在很好的阅读完课文后再慢慢揣摩,务必要让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保证,才能让学生在后期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

2.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同时做到读与思结合

以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点拨学生在“迷了路”三个字上加强语气的修饰作用从而体现出着急的心理,之后提到的“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中午的时候它在南方”等句要表现出告知办法的那股神采,这些都是需要细细揣摩的地方,而学生在刚开始的阶段不得要领也是正常的表现,老师应该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学生,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课后的习题,了解作者的深意,这也是为了更好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需要。

3.配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干讲不是明智之举,有效的结合情境才是硬道理,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过程中,除了灌输知识之外,教师还应该针对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情境教学,这也是为了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课堂做准备。毕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会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结合情境展开教学才是符合当代朗读教学课堂的大势所趋。

【结 语】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体现出教师的艺术素养,也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要求很高。好的朗读水平能够使得学生关于通篇文章的把握如虎添翼,也能让学生的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索,因此,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朗读多思考,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认知,对于教学质量而言也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吴然.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2】王翠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文文章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