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2016-05-07 10:30詹江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个性化师生

詹江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话,才能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对话的语文课堂呢?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个性化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必先有感悟;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先受到文中情感的洗礼。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想,安徒生是在用这篇童话给痛苦的人催眠,让人从潜意识中认识死亡,认识现实的痛苦,但他同样没有忘记去唤醒人们激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激。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应当学会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这样的理解是教师对教材对教参感性认识和理性审视的结合,它能使教师更好地预测学生理解的多样性,让文本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对话的展开。

二、师生关于文本的对话——民主平等

“师生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如今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

1.俯身倾听,真诚评价——自由对话

俯身倾听,真诚评价意味着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带着满怀期待的“童眼”捕捉学生精彩或个性的发言,适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就会感觉像是和亲人、朋友、知己在自由地对话,也就更加自信,思维更加活跃。这样的对话才能持续深入,学生才有创造性的发挥。曾有一位专家说过,学生不是不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的倾听,善于启发引导。

2.人人对话——关注后进生

对话式的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这样才能体现民主平等性。有一次初读课文,我请了一位学生读第一节,读得结结巴巴,还读错了两个字,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我又请他读了两遍,还有读不准的地方,已有同学开始笑了。而我仍认真地倾听,耐心地鼓励,及时纠正错误。或许是我的态度感染了学生,当那位同学流利地读完这节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节课上,那位同学竟频频举手,回答也相当精彩。我想这短短的40分钟,也许给这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生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合作学习

1.学生既当“观众”又当“演员”

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才能充分领会文本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寻求认同的过程。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演四个小故事,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本中去找台词,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碰壁”的故事时,台下学生就提出:鲁迅在说“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时,应意味深长、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的回答应该是似懂非懂,所以可以加一个抓后脑勺的动作……如此深刻的领悟是学生体验生活,再现文本,真情表演,真心欣赏,用心评价。这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由学生自主拉起的台上台下、组内组间互动式的对话网络。

2.学生既是质疑者,又是释疑者

我们都知道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倡学生自主质疑和解疑,这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成功对话模式。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两个任务组,“壮士”组阅读课文和交流理解教师提供的相关语段,准备回答群众的问题;“群众”组研读课文,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在“壮士”和“群众”间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深深地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样的对话过程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也就容易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的场景。

四、学生自主与文本的对话——反复朗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想到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共读了十几遍课文。如此反复朗读,学生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质疑,读中感悟,并生成个性化的理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成功的对话是有个性化的思想的碰撞,而有个性化的思想来自于学生深深的品读感悟。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品读文本。

当今教育,我们一定要摒弃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要提倡教师在课堂中跟儿童之间创建一种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就是要把这种相互关系演绎出来,并做到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的对话有机地结合。只有这样充分的对话,才能不断地创造生成,展现出孩子们真实的精神世界,师生也必将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同得到生命的成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个性化师生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麻辣师生
同桌宝贝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