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中古典诗歌赏析题的备课

2016-05-07 10:30周晶飞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古典赏析事物

周晶飞

【摘 要】

古典诗歌的赏析是学生厚积古典文化释放点,虽然在高考卷面中所占分数并不高,却能集中反映学生运用古文言知识和赏析语言表达的能力,它是高考题中不可或缺的载体。

【关键词】

备课 古典诗歌 析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史的一株奇葩,它的意境和意蕴是其他国家诗歌无可比拟的。读中国诗歌是一种享受,如品茗,越咀嚼越回味无穷,从而由衷地产生了对古代诗人、词人顶礼膜拜之心,佩服他们运用语言的精准,心甘情愿地担当起古典诗歌的传承任务。于是精心备课,目的是厚积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备考纲的考点

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针对考纲的要求明确备课的范围: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主要以唐宋诗词为主,一般是二流作家一流作品居上。3.考题的角度一般选择赏析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备所教的学生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材施教

赏析古典诗歌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所教年级,了解学生赏析古典诗歌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一学生古文基础比较薄弱,老师此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学习计划,循序渐进,不能一棒子打死,使学生畏惧读诗歌,只有从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运用,如用典、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借古喻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兴、抑扬结合、象征等常用的表现手法。高二学生古文知识的储备日益雄厚,感情日益丰富,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也日益加强,重点赏析诗歌作品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以及诗人通过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高三学生心理已经成熟而且知识储备丰富,综合分析能力日益提高,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艺术形象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引导。

三、备赏析古典诗歌方法,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赏析古典诗歌方法很多,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把握时代特点,知人论世,抓住唐诗宋词特点,兼顾元明清时代性。从最简单的修辞入手,兼顾诗歌的语言特点,抓住情景交融艺术特点,由浅入深,一点点剥开实质,使学生享受豁然开朗的乐趣。

高一学生缺少赏析技巧,在每次讲授新课时都有侧重点,做好高考链接,比如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上阕时就重点教授艺术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和拟人、设问等修辞,渗透学习,使学生进行量的积累,进而达到质变。在讲授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时,重点讲解了比兴手法的运用。宋代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之生动形象。“兴”就是借助比喻的事物引起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就是用头羊比喻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作用,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借桑树的葱茏茂盛来比喻女主人公和氓的爱情如火如荼的甜蜜;当女主人公的爱情由高潮转入低谷时期,诗人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树枯萎凋零来比喻女主人公容颜衰老,爱情走到崩溃的边缘的意境,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所以高一时先让学生理解艺术手法概念的含义,由浅入深,结合诗词时代特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揭示其象征意义,打好赏析古典诗歌的基础。

高二阶段,学生已经储备了大量古典诗文名篇,理解能力有质的飞跃。所以在理解方面游刃有余,重点是诗歌形象的赏析,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明确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

学生快速阅读文本之后,第一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只有了解是哪个朝代的作品才能知道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环境,因为特定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评价“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所以我们在赏析陶渊明的诗时就要了解东晋官场黑暗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出仕做官,向往“桃花源”的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田园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和怡然自得的《归园田居生》的诗作。所以赏析古典诗歌的关键第一步就是知人论世,从而明确诗词的人物形象。第二找诗词中的关键字,这样就会把人物形象活化在我们面前。例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的关键字“僵卧”“尚思”就活化诗人无私忘我的爱国形象。

(二)对于事物形象的赏析

作者通过作品事物形象,用象征性手法,把所描写的事物人格化,从而抒发作者的情感。所以松、梅、竹、菊等就成为作者歌咏的对象。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借助菊的事物写出诗人悠然自得的隐逸者的形象。

(三)对于景物形象的赏析

借景抒情是写诗最常见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事物环境,冷暖色调等表达诗人的情感,还有通过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来抒发作者对战争等的态度。例如写边塞战争场面的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将士们黑夜行军,在易水交战时,战士们苦战的场面和壮怀激烈的豪情,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展现将士们的雄心壮志。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高三学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赏析能力进一步加强,把高二学生的赏析知识加以渗透补充,从而达到质的飞越。

总之,教师备好课,就好比教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开启赏析古典诗歌的大门。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学生只有掌握赏析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涵养。教师在备课时交给学生疏通用典,解读意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诗歌和自己的交融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诗歌内蕴,体味诗歌美感。

猜你喜欢
古典赏析事物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单独中的洞见
步辇图赏析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春天来啦(2则)
作品赏析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