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集错演绎精彩
——小学低段数学错题资源收集和利用的探索

2016-05-08 08:32杨国兴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角尺不良习惯个位

杨国兴 陈 燕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构建“错题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和思辨。但构建“错题集”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错题摘录下来并写上即时的感想,是一项较为艰巨、繁琐的工作。我们也曾尝试着先改作业,然后抽空再来摘录错题,但批改作业时的一些转瞬即逝的想法却很难捕捉到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发现一些生活中支离破碎的东西,经过微信微博等的组织,会给自己带来一份有意义的回忆。为此,我们把这一技术手段引入到了我们的“错题集”教学应用之中。

一、“云端”集错,构建“错题云”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为此,我们尝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通过手机软件“有道云笔记”,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扫描,并附上自己的想法保存到“云端”,而且它支持手机版、桌面版、网页版、手机网页版等多种形式,通过它可以实现手机终端与计算机终端跨平台、跨地点进行调用与编辑,能方便地将“错题集”内容整理并分享给其他“云笔记”用户,还支持通过邮件的形式将“错题集”发给非“有道云笔记”用户,并且通过导出功能,将云笔记导出成电子文档,方便教师通过PPT与WORD对“云笔记”进行二次编辑。因此,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有道云笔记”,可以使我们的“错题集”迈入了较为便捷的“云”时代。

二、集错后析错,析错后纠错

1.个别错误,有的放矢。

“错题云”分门别类地记录着班内每个同学的错题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错题云”整理与分析,清晰地了解班内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制作相应的指导方案,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在“错题云”的实践中,我们将学生的个别错误定义成“不良习惯造成的错误”与“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错误”两大类。

(1)不良习惯造成的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书写不清楚,字迹潦草,在平时作业或者考试中容易看错、抄错或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对了,抄到作业本上却错了。面对学生作业里因不良习惯引起的错误,我们在“错题云”中,划分出一个错题分类如:“习惯不良错题本”,分为计算失误、概念模糊、答案遗漏、审题不清、做题遗漏等类型。

当有个别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作业本写评语或找其交流的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得到一个负强化。当类似错误相对普遍时,我们会在课堂中组织一个“找茬”活动,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来分析出现这些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向着认真、仔细的方向发展。

【案例1】教师将学生中由不良习惯引发的错误整理成PPT,集中呈现,并组织学生来“找茬”。

师:(PPT出示上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茬”的游戏,看谁找出的错误多。

生:我发现他在算54和29的差时把54抄成了51。

生:他把列竖式的答案94抄到横式上时写成了49。

生:我发现他把3+6算成3×6 了,应该是 3+6=9。

生:口算时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是“+”还是“×”。

教师小结:在“找茬”活动中,同学们眼力不错,找出了各种错误,这些错误都是近段时间在作业中出现的,大家觉得应该吗?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避免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

(2)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错误。

通过“错题云”的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解题过程中由不良习惯引起的错误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随着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复杂性的不断增加,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由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错误,做题目时习惯按照题目形式,把一些类似的知识点往上套,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此时,我们及时引导,以防学生再犯类似错误。

【案例2】在一次单元练习中,有几位学生出现了如下错误:

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

A.大 B.一样大 C.小

师:在数学书封面上能找到直角吗?

生:能,这4个好像都是直角。

师: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吗?

(学生操作,发现数学书封面上的角都能和三角尺上直角重合,说明都是直角)

师: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门框上、黑板上的角去比一比。

学生操作,发现全是直角,角度大小都一样,体验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2.群体错误,及时调整。

(1)教与学脱节。

由上述西部矿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中可知,虽然企业近五年的长期偿债能力一直处于良好水平,且企业的发展状况较好,但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总体来说是处于下降阶段的,短期偿债能力总体较弱,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竞争力方面优势较小、营运能力较弱,且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也较小,资金流动性不强,导致资金成本增加。

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识水平,造成学生的理解力与教师的讲解之间出现了断层,学生无法理解,教学任务落空,教与学的脱节将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如,我们在开展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在学生练习中就出现了下列情况。

【案例3】在单元练习中,有较多学生出现如下错误:

教师将此类错误收录到“错题云”的“群体性错题本”分类中,并附上分析:由于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的环节用PPT动画演示替代匆匆带过,导致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组成“一”和“十”理解不透彻,以致出现了群体性错误。

师:你能用小棒摆出2个一和9个十组成的数吗?

学生用小棒摆2个一和9个十。(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先摆2个一,再摆9个十。)

师:摆出来的数是几?生:92(有的学生在说的时同时,把小棒2个一移到9个十的后面。)

师:在计数器上把2个一和9个十表示的数拨出来。

(学生拨数)

师:谁能来说一说个位上的2和十位上的9分别表示什么?

(2)引导不到位。

教师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可是在需要精讲、细讲的地方,学生容易混淆、难于理解的关键处没能做到细致且耐心地引导,也会造成学生群体上的认知不足,出现群体性的错误。

【案例4】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有较多学生出现了如下错误:

师:请观察这两题,想一想错在哪里?

生:他把十位上的数直接减了,5-2=3,6-4=2。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减?

生:因为在这里个位上都是不够减的,要向十位退一当做十,这个时候十位上只有4了,4-2=2。

师:在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生:要从个位算起,若不够减要向十位退一。

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直面自身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以求当场反馈学生错题。课后教师将此类错题收录于“群体性错题本”中,附言:教学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以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什么是“退一当十”。

猜你喜欢
三角尺不良习惯个位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三角尺中的奥秘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神奇的三角尺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