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生产率现状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策研究

2016-05-08 18:12庞磊
关键词: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

庞磊

摘 要: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包括运输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具体反映到我单位的劳动生产率集中体现在每人年均完成换算道岔组数(组/人)及每人年均完成信号换算道岔组数(组/人)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符合目前铁路系统实行市场化改革,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趋势,是发展生产、扩大生产积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铁路检修;劳动生产率;因素分析;人员素养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20-2

1 目前劳产率状况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就铁路而言,劳产率则是总工作量与人员投入的比值,工作量一定,人员投入的越少,劳产率越高。劳产率数值应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变化,若劳产率过高或过低,都说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劳产率过高,则说明员工处于整体超劳状态,现有员工人数不足支撑整个铁路行业的运转,企业应该加大人员投入;劳产率过低,说明单位冗员问题严重,应该进行减员增效。

2 影响劳产率因素分析

计算信号维修人员劳产率的公式为:

每人年均完成信号换算道岔组数(组/人)=

每年劳产率出现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工作量和生产人员数量的巨大变化,所以工作量和生产人员数量的变化是劳产率产生变化的关键因素。

2.1 检修工作量

检修完成工作量与当年生产任务的安排、维修人员素质、劳动生产组织、检修质量、设备工装配备、检修后勤保障等,这些因素同样制约着我段劳产率的提高。

2.2 生产人员数量

我段信号检维修生产人员数量均按照劳动定员标准配备,通过换算工作量核定车间定员人数,合理制定各班组岗位人员数量。通过减少配备人员数量虽然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减少运用检修生产人员数量会导致生产人员出现紧张,不能够完全保障检修质量,甚至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运行。

因此生产人员的正常配备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不能一味地以减少生产人员数量的方式来提高信号维修劳动生产率。

3 提高劳产率瓶颈分析

3.1 人员素质与设备更新不适应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就我单位现状而言,我段现有职工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共187人,占总人数的12.2%;中专、技校学历人员共499人,占总人数的32.8%;大专及以上学历共837人,占总人数的55%,虽然从学历上看人员素质还不错,可在专业上明显素质不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铁路扩招大专(本)科毕业生,为铁路带来了新鲜力量,从另一方面看,专业对口人员较少,大多数大学生与本专业相近或所学内容不是信号专业,所以专业知识缺乏,况且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技术业务不过硬,使得检修人员业务素质技能水平整体不高。

3.2 劳动作业组织与运输不断改进还不适应

实行天窗修,大部分班组检修时间集中在夜间,夜间作业,效率低、质量低、安全控制难度大,对职工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特别是一些年龄结构相对偏大的工区,影响到职工队伍稳定。而紧紧的天窗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设备维修养护,给夜间的检修作业组织和检修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还会遇到个别突发情况(如:专运、节日、春运、暑运、不良天气等)造成检修进度无法正常按时完成,不利于检修工作的正常开展。

3.3 检修作业难度增高

检修质量是保障劳产率的生命线之一。由于设备信号设备复杂、更新快,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设备维修难度增加、技术含量提升。大量新职人员对设备维修经验少,关键掌握不准确。且由于天窗时间受限和检修人员技术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设备质量下降,往往因检修质量不高,造成设备故障,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4 提高劳产率对策研究

4.1 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舒尔茨早在20世纪60年代也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各相关业务部门对培训内容、方法有全面的计划,培训内容紧贴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职教部门必须对培训教师,教材、参加人员和时间等做系统的规划和安排,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不可千篇一律。第二,建立培训激励机制,从而提高职工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训不是目的,通过培训,使得员工素质得到提高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预期设想培训所能达到的效果,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后续培训指引方向,以此来不断提高我段检修人员的技能素质,以满足我段职工业务需求。

4.2 逐步优化现有劳动组织

面对夜间检修任务量集中,检修计划兑现率不高且天窗时间有限的问题,我段将检修设备外观安排在白天点外进行作业,机内需要测试和试验的项目在夜间天窗点内进行,以提高劳动效率。自调整作业组织以来,有效降低了检修人员的疲劳程度,同时检维修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3 不断提高检修运用质量

提高检修质量,减少“无用功”的数量,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按照指导书作业,落实作业标准,保证质量。

为加强检修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控制,开展各项设备专项整治和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相应办法, 明确“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同时为防止道岔故障发生率高的特点,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创建标准化道岔活动,对检修好的车间进行排名奖励,充分调动职工,自觉提高检修质量的积极性。

4.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力

目前,我段整体呈现一线紧、二线松现状。因此,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不同岗位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定员核定,对主业人员进行合理配备。以此促进工作量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合理配备。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让干部职工清楚自身所处岗位的职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合理压缩其余生产人员配备;对于辅助性岗位,在保证作业质量的情况下,实行兼职配备,合理地合并作业人员,减少人员配备。

4.5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不难看出,企业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4.6 加大自主研发

我段积极引导全段干部职工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和合理化建议,对质量管理进行攻关克难。截至2016年5月,全段立项20项技改技革课题,其中12项已转化为成果并在段内各部门推广应用,为促进全段安全生产、提高检修效率、加强经营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4.7 配齐必要的工具

为避免出现由于工具材质不良的影响,造成检修人员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为职工配齐配全所需工具、材料,以满足职工在检维修时,工具拿得出、用得上且质量过关用得得心应手。

4.8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犹如它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就是推进企业发展,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自然不和谐声音没有了,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站段。建设美好环境,通过种花、植树等活动,美化段内环境,有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职工心情愉悦,工作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通过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增强职工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发扬铁路人员并肩作战、顽强拼搏、勇于争先的优良品质。

5 成效显著

通过以上对策,我单位劳产率大幅提高,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综上所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人员素质、科学技术、生产组织是关键,我们应该对于现实情况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分析,找出提高、優化因素的可行办法,加强管理和投入,不断地深化内部改革,挖掘潜力,促使我段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
转移效应、增长效应与劳动生产率增长
——基于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