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教师如何利用媒介素养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2016-05-08 18:40朱文英
关键词:数字时代媒介素养顶岗实习

朱文英

摘 要:在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时代里,老师们是否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被学生无情的甩在时代的后头,甚至有落伍了或OUT的感慨,这个时代就是数字时代。面对残酷现实,教育家告诫我们,在今天我们要更加倍的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熟悉他们的沟通习惯,掌握他们的沟通途径,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适应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尤其是顶岗实习班的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及时的将学校的通知信息等传达给学生,又能最有效的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我们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不断的探索新的沟通渠道和手段。在此本人利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来利用媒介素养指导好毕业班的顶岗实习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数字时代;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0-2

0 引言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和大人在使用着同样的工具,同步获取最新的资讯。而且,我们的学生在他小的时候就可能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走得比我们更快、更远。在这个时代孩子一出生就“掉进”了媒介的海洋里,从小就有“不学而能”的神奇能力。他们几乎无师自通的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滑动手指,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工具。拍照片,看视频;他们用“美图秀秀”做成毫不逊色于大人的摄影作品;他们在微博和微信里,交朋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热情的欢迎你来他的QQ空间和微博上踩踩、赞赞,他们还会“潜水”在大人的微博里,了解父母的动向等。作为父母以及老师的大人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被学生无情的甩在时代的后头,甚至有落伍了或OUT的感慨。如果有人想问这是什么时代,就是数字时代。

面对数字时代的残酷现实,我们的老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都分散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参加实习,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及时的将学校的通知信息等传达给学生,又最有效的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合理运用媒介指导学生。

1 教师要提升媒介素养

数字时代,首先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时代的变化。然后,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

何为“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的说就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正如研究者所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在信息时代获取资源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分享的能力。

也就是说“媒介素养”决定了我们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调转头来学习使用新媒介(如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终端等),并通过这些工具学习教育学生的相关知识,了解与学生沟通的最有效途径。过去教育学生的知识多数通过图书馆查阅、到书店查阅;过去回答、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滞后一段时间,现在学生需要老师解答的问题往往非常紧急,而且信息量也非常大;过去老师指导学生都靠面对面或信函的形式,要占去指导老师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极低。有了数字媒介,以上问题都变得很简单,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一些制度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复杂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实时实地的即时化,很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和了解学生的动态。但,在数字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那样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常常刷刷微博、摇摇微信、聊聊QQ。

2 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新媒介

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工作重心就是与学生的沟通。然而,由于学生的实习地点极为分散,我们班58位同学实习主要分布在全省各地,还有十几位同学在四川、湖南、安徽等省实习。要想实现与学生沟通的无缝化、不间断、无死角的状况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是不是我们只能缴械投降呢?随着数字媒介的出现,我认为这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在学生第四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把班上的所有学生分成7小组,每组成员8-9名,每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且在实习动员课的时候,我给大家明确了几种沟通形式:

第一,通过QQ聊天的形式。

首先,开辟“1111班实习考勤群”(考勤专用)、 “1111班休闲群”(聊天用);

然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加入,同时开辟了“组长群”。

操作过程中我将有关的学校实习规定和相关通知放在三个群的共享群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随时查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周一和周四在考勤群内报到(报告自己实习地点和实习状况,如工作场景照片、录像等)和查看相关通知,由组长负责考勤(组长将本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在组长群内通告)。我会在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时候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对未报到的学生进行特别联系、电话或现场跟踪等督促手段。该群起考勤的作用,也是大家对自己的实习工作进行汇报和交流的平台,有超过1/4的同学通过群的交流实现了寻找实习(工作)岗位和调整实习岗位的意愿。

第二,利用飞信方式。

虽然飞信没有QQ途径更方便,但也弥补了QQ因为网络故障而导致的不便。为了保证沟通和跟踪的无障碍化、不间断化,在所有学生都有手机的情况下,飞信还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因此,多數情况下我还是会用飞信来传递相应的信息。再通知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通知学生的家长及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师傅)。争取更多的力量来指导好学生的实习工作,确保指导工作出实效。

第三,利用微信朋友圈了解情况。

随着数字媒介的升级换代,我们的学生所有同学都有自己的微信号,在了解学生实习动向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到心理动向和交友动向。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公共朋友圈给学生订阅一些有利于职业发展需要的主题、文章及一些重点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圈给他带来的慰藉和鼓励,克服学生因在偏远工地实习而带来的寂寞和孤独感。從而让学生的实习过程更加稳定,学习的信念更加坚定,成长步伐更加快速,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第四,鼓励学生写微博。

学生写微博可以对自己的实习过程、学习过程所留下痕迹的记载,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压力得到释放,同时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和肯定的过程,让自己在总结昨天的同时,过好今天,思考明天。学生自己记载人生成长的历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领悟。

3 教师运用新媒介进行实习管理的成效

本人带0702班的实习主要通过本人跟学生电话联系,这一届带1111班充分合理利用媒介,同时分组(先定组长,自由报名成为组长的组员,每组最少8人,最多9人),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本人的管理能力。今年所带的1111班比上一届带的0702班学生的实习离岗率大大下降,实习报告通过率超过98%,提前毕业率大大提高,1111班提前毕业的学生占本班人数的70%,是0702班的两倍。两届学生实习状况对比如下图1所示:

通过借助新媒体的手段,今年我在指导1111班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明显发现自己心理压力小得多,电话沟通成本也大大的降低,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和学生的沟通次数却大大的增加,明显的提高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效率,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两届学生的实习成效对比图

图2 借助新媒介手段前后成效对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必然的,合理运用媒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确实既能省钱又能省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班主任和学生的联系面,还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这是笔者做实习班班主任的切身体会。

参 考 文 献

[1] 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1.10.1.

[2] 詹姆斯·波特(James Potter),媒介素养(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1.

[3] 张海波.新媒介:天使还是魔鬼[J].都市丽人(成长),2013(11):3-25.

[4] 王红梅.中职生实习的心理误区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5):183,189.

[5] 张冉.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化顶岗实习指导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1).

[6] 郝靖.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2(1).

[7] 王成宇.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策略[J].科技传播,2012(12).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媒介素养顶岗实习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