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09 12:03魏艺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开封市强迫症教养

马 宁 魏艺铭 高 刚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 开封 475000

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马 宁 魏艺铭 高 刚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 开封 475000

目的 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为当地青少年强迫症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105例为观察组,105例健康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选择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观察2组研究对象处事的应对方式,选择家庭环境量表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家庭环境,选择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30.3±5.6)分,低于对照组的(39.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35.2±6.8)分,高于对照组的(28.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情感表达(4.27±1.13)分、亲密度(4.84±1.35)分、娱乐性(3.26±2.0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12±1.42)分、(7.82±1.55)分、(5.76±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矛盾性(5.47±1.11)分高于对照组的(3.3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情感温暖与理解(41.3±7.0)分低于对照组的(49.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惩罚与严厉(19.8±4.8)分高于对照组的(15.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情感表达、亲密度是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强迫症在开封市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应针对开封市青少年人群强迫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青少年;强迫症;应对方式;影响因素

强迫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十分普遍[1]。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出遇事过度小心谨慎、过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固执与僵化、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特征[2],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危害。现阶段临床上关于青少年强迫症影响因素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见,因而无法针对性地展开预防。本研究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青少年强迫症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07—2014-12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59例,女46例,年龄12~18岁,平均(15.2±3.1)岁。排除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强迫症状与精神疾病,均为首次发病,未接受过系统的治疗,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同时以105例健康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男57例,女48例,年龄12~18岁,平均(15.8±3.5)岁。研究对象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积极配合调查。2组性别、平均年龄、居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通过社会学调查表掌握2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母职业及父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选择特质应对方式问卷[3]观察2组研究对象处事的应对方式,主要分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5分,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α系数为0.70、0.69,重测系数为0.65、0.75。选择家庭环境量表(FES)[3]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家庭环境,主要包括情感表达、独立性、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娱乐性、控制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等分量,包含90道是非题。同时选择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3]评价2组研究对象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主要包括过分干涉、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过分保护、偏爱被试6个因子,包含81个条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分比较±s,分)

2.2 家庭环境量表 观察组情感表达、亲密度、娱乐性均低于对照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家庭环境量表评分比较±s,分)

2.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观察组情感温暖与理解低于对照组,惩罚与严厉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评分比较±s,分)

2.4 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情感表达、亲密度是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则是其危险因素。见表5。

表6 青少年强迫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具有病因复杂、异质性高的特点[4]。研究发现[5],绝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会选择消极的方式处理问题而很少使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且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是青少年强迫症的保护因素,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降低青少年强迫症发生的风险。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若能够坚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则可以缓解紧张、焦虑、慌张的负面情绪,减少冲突、保护自我。但如果通过逃避、幻想、敌对等消极方式处理问题则可能加剧自己和外界的冲突,进而导致强迫症状[6]。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也存在密切联系[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的评分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表达、亲密度是青少年强迫症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则是其危险因素。表明家庭成员关系亲密度好、情感表达好的青少年人群发生强迫症的风险小,家庭矛盾多的青少年人群发生强迫症的风险高,与牛琪惠等[8]的研究一致。家庭各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差、亲密度低会导致家庭成员猜疑,出现孤独、恐惧、不安全感。而家庭长期存在矛盾会使个体处于敌对、紧张、愤怒的情绪中,因而更易发生强迫症[9]。因此,优化家庭环境是降低青少年强迫症发生率、预防青少年强迫症的关键,父母应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增加情感交流,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同时,在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家庭状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患者的恢复[10]。

父母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1-12]。另外,伴痛经、月经周期紊乱现象的女生也大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3]。本次研究结果未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强迫症之间的相关性,但观察组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惩罚与严厉的评分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说明缺少情感温暖与理解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孤独感。惩罚过多、过于严厉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恐惧、自卑、压抑的心理,加剧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重青少年强迫症的表现[14]。父母需要纠正不当的教养方式,尊重、鼓励、认同孩子,让子女养成良好的性格[15]。

综上,强迫症在开封市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应针对开封市青少年人群强迫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1] 罗伟连,张程赪.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焦虑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2):67-70.

[2] Weber AM, Soreni N, Stanley JA, et al.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prefrontal white matter in psychotropic na?v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Psychiatry Res,2014,222(1/2):67-74.

[3] 赵伟,刘桂萍,张华,等.大学生强迫症与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 238-1 241.

[4] 张治坤,孙华,孟纲,等.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亲属家庭因素的比较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229-232.

[5] Lewin AB, Larson MJ, Park JM,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youth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an examination of executive function and memory impairment[J].Psychiatry Res,2014,216(1):108-115.

[6] 储召学,董毅,朱道民,等.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与应对方式及自动思维的关系[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69-271.

[7] Taylor S, McKay D, Crowe KB, et al. The sense of incompleteness as a motivator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cepts and correlates[J].Behav Ther,2014,45(2):254-262.

[8] 牛琪惠,陈岩,张华,等.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5):428-429.

[9] Koutoufa I, Furnham A.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J].Psychiatry Res,2014,215(1):223-238.

[10] 高丽娟,祁富生.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个性特征、家庭环境对强迫症状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 809-1 811.

[11] 化振,杨来启,刘光雄,等.强迫症患者艾森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908-910.

[12] De Caluwé E, Rettew DC, De Clercq B. The continuity between DSM-5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traits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study[J]. J Clin Psychiatry,2014, 75(11):e1 271-e1 277.

[13] 谢玲.遵义市650例女大学生月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 884-2 885.

[14] 董姣姣,周晟,朱熊兆,等.强迫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4):342-345.

[15] 储昕,周朝昀,沙维伟,等.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71-72.

(收稿 2015-05-10)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22102310413)

R749.92

A

1673-5110(2016)07-0074-03

猜你喜欢
开封市强迫症教养
开封市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