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讨

2016-05-09 12:03张继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定向

李 峰 张继伟

沈阳急救中心神经外科 沈阳 110006

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讨

李 峰 张继伟

沈阳急救中心神经外科 沈阳 11000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ADL)评估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脑出血;基底节;高血压;立体定向;开颅手术

本研究探讨立体定向术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既往有高血压史;(2)无手术禁忌证;(3)身体状态良好;(4)均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锥体束征阳性表现;(5)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1)由其他因素,如脑静脉畸形、血液病等诱发脑出血;(2)重度昏迷;(3)严重心肺功能障碍;(4)脑外伤出血。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8-09—2014-09我院收治的9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3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2±4.29)岁;出血量30~60 mL,平均(46.29±5.28)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10分,平均(6.36±1.85)分。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性别、年龄、出血量、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立体定向抽吸术。术前行局麻,将患者头部固定于枕托上,行CT定位,将CT图像中血肿最大截面次低平面作为靶平面,确定手术靶点,常规消毒,铺设消毒巾,调整导向器的位置,避开重要区域于距离血肿最近处行颅内钻孔,骨孔大小为1 cm左右,电凝并取“十”字切口切开硬脑膜,按照导向仪设定的方向,经靶点置入细穿刺针,并行血肿抽吸术。术后固定引流管,缝合头皮。术后每日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万U,2次/d,2 h后开放,3~5 d拔出引流管。对照组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术。根据CT扫描确定血肿部位,并以此为中心,取手术切口,呈U形,经侧裂进入血肿腔,清除脑血肿;术中在无张力下缝合硬脑膜组织,并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留置引流管。2组术后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予以对症系统治疗,定期复查CT。

1.4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有轻度残疾,但未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轻度残疾:存在残疾,但可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死亡。入院时、治疗6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总分0~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记录2组术后再出血率。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观察指标对比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3 NIHSS评分与ADL评分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GCS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NIHSS、ADL与GCS评分对比,分)

2.4 再出血率 观察组中2例(4.44%)再出血,对照组无1例再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颅内出血会压迫脑组织,导致其出现变形或移位,若治疗不当,可能加重病情,诱发不良预后。研究证实,对于出血量高于30 mL的患者,应手术治疗,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脑压,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1-2]。

临床常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解除占位效应,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创伤大等缺陷,局限其临床应用[3]。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立体定向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术中在CT和立体定向仪辅助下穿刺,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有利于减少术中创伤;手术时间短,可尽快清除患者颅内血肿[4]。不同于开颅手术,立体定向抽吸术具有以下优势:(1)属于微创手术,可在局麻下行手术操作;(2)能够减小术中穿刺误差,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3)缩短操作时间短,可尽快解除颅内占位性病变;(4)术后无需进入监护病房;也可以适用于年龄大、不耐受开颅手术、脑萎缩、身体状态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

本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减少术中创伤,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何书为等[6]研究发现,立体定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证实了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立体定向手术效果,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掌握立体定向手术禁忌证,对于出血量超过60 mL、存在脑疝者,选择开颅术治疗;(2)选择距离血肿最大层面中心最近处穿刺,缩短穿刺距离,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3)术中合理控制血肿抽吸量,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预防再次出血;(4)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程序,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率[7]。虽立体定向手术可减少术中创伤,但对手术设备有特殊要求、适用于出血量30~60 mL的患者、无法在直视下行彻底止血者,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仍无法完全取代开颅手术[8]。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下,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安全有效,能够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1] 王武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安徽医学,2013,34(6):775-776.

[2] 时国兵.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21-522;525.

[3] 綦斌,左程,邬巍,等.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术辅助尿激酶灌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205.

[4] 马涛,张玉磊,孙政,等.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3,17(12):2 114-2 115.

[5] 周立田,张源源,薛云峰,等.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 285-3 286.

[6] 何书为,吴惠慈,林中满,等.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2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4):41-42.

[7] 郭卫东.经颞部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596-597.

[8] 杨光.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与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85-86.

(收稿2015-05-15)

R743.34

A

1673-5110(2016)07-0095-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定向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