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6-05-09 06:35吴卫华
关键词:创客图谱论文

吴卫华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可视化分析

吴卫华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知识图谱;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来展示国内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交叉联系。研究发现: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的藏阅空间到信息共享空间,进而到学习共享空间、第三空间、创客空间等发展变化过程,文章对每个过程的研究现状、热点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现状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与把握,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从数字化时代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再到开放获取时代、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切眼花缭乱的名称,并非概念,而是当代图书馆所面临的真实技术环境,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移动服务、社会化网络、云端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引入,逐渐改变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利用的模式,纸本馆藏不断边缘化,读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子资源,到馆获取资源和进行咨询的读者越来越少。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打造新的图书馆服务空间、改变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提高馆员素质,以应对环境和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当代图书馆共同面对的议题。

本文利用信息计量工具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来展示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交叉联系,研究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演进及变革过程,以期对我国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转型、变革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与把握,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图情人员发现研究热点前沿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为"图书馆and空间"的文献信息,剔除非图书馆空间服务空间研究的论文及目录、会议通知等文献后,总共获取有效文献1716篇,进行预处理后,通过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绘制知识图谱。图谱的绘制方法是选择频次不少于n次的关键词(n≥2),然后计算它们中任意两个关键词在所有论文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并用netdraw将其可视化,这样就得到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中的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关键词,顶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这2个词同时出现在一篇论文中的情况,线条粗细代表它们共同出现在同一篇论文中的次数多少。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词频统计,共获得不重复关键词2565个,本文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如同一篇文章中的"高校and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合并为"高校图书馆"、"Web2.0""Lib2.0""图书馆2.0"合并为"图书馆2.0"、" IC""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and空间"合并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创新""创新服务"合并为"创新服务""living library并入真人图书馆"等等。经过数据的处理分析,表1列出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论文中出现的频次最高的前30个关键词(频次≥20次),图1则反映了图书馆空间服务论文研究主题的整体性结构(关键词频次≥5次)。

表1 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高频关键词(≥20次)

图1 图书馆服务空间论文主题结构整体性知识图谱(关键词频次≥7,共现频次≥4)

(一)信息共享空间

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主题中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论文共1489篇,占整个空间服务研究论文的86.77%,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信息共享空间作为极高词频和中心性的节点与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组成整个图谱的核心。很多热门节点都是通过这三个节点来建立联系的,如学科化服务、知识服务、服务创新、学习共享空间、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管理、开放存取等。由此可见,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图书馆实体服务空间的新发展,和当前图书馆的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是由美国爱荷华大学提出,其初衷是利用电子信息和多媒体为教学、研究与自主学习服务的先进设施。随着这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最终发展成信息共享空间,并相继在欧美等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逐步展开[1]。自2005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介绍到我国之后[2],国内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对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图2中节点可以看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既涉及空间的建设模式、策略、实施,又涉及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及资源建设等,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诸多图书馆开始从尝试构建到成功实践到拥有了全新服务理念的新型服务平台,信息共享空间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服务模式,从其最初的构想是为读者提供学习和协作交流的场所以及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上的支持,到之后随着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开始向不同的模式发展,如相继出现的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等。

图2 信息共享空间论文主题结构知识图谱(关键词频次≥7,共现频次≥4)

图3 学习共享空间论文主题结构知识图谱(关键词频次≥7,共现频次≥2)

(二)学习共享空间

作为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中一个词频较大的节点,学习共享空间(共145篇研究论文,占8.45%)连接了"信息共享空间"、"信息素质教育"、"协作式学习"及"泛在学习"等节点,如图3所示。统计发现,我国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是在2008年才开始出现的,近几年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从图3还发现,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的节点实线粗,共现频次高,说明其学习共享空间是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服务模式,它解决了信息共享空间无法有效满足新技术环境下读者信息使用行为及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等问题,其目的是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促进共享和协作,支持读者的学习和研究。200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2009年复旦大学江湾图书馆、2010年中科院图书馆以及近三年的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也相继建立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阅览区、咨询区、个人学习区、互动研讨区、互动培训室、多媒体视听室和休闲区等,尽管各馆共享空间名称有别,但功能和服务内容既主旨相同又各具特色。

(三)第三空间

统计中发现,共有134篇关于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研究论文,占整个空间服务研究论文的7.81%,说明第三空间是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三空间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提出,在他的观点中:家庭居住环境为第一空间,职场环境为第二空间,城市中心的的咖啡厅、音乐厅、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是第三空间[3]。图书馆第三空间,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空间,其本质是把图书馆空间服务由"书"向"人"转变,满足读者自由的学习与交流、平等的获取信息。从图3可以看出,与图书馆第三空间研究相关的节点主要有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休闲空间、公共空间、城市文化等,且与公共图书馆的节点实线最粗,共现频次最高,说明免费开放、平等、自由的公共图书馆是第三空间的重要载体,将其打造成城市第三空间已经获得学术界的认可。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也根据不同的需求人群,积极尝试建立相应读者的第三空间,并已初步实现知识共享、信息交流、文化共同体的功效。

(四)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也是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变革中的一个新出现节点,统计中可知,关于创客空间的研究论文仅为41篇,说明该空间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创客空间最早起源于创客运动,2012年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著作中对创客运动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创客运动"的工业化,即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合体,其实质是将心怀创意者聚集在一起,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将创意实物化,实现兴趣、事业、价值与效益的统一[4]。而创客空间则是配备创客所需设备和资源的开放的工作场所。如今创客风潮已经席卷全球,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在这股风潮中捕捉机遇,研究建立适合自己的创客空间,寻找图书馆未来的定位和出路。

从图4的关键词图谱中发现,创客空间节点主要与创客、3D打印、创新服务、图书馆馆员、信息共享空间、创客文化相连接,说明创客空间的研究中离不开人、设备、环境等主要因素,即任何创客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设备设计出自己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可以获得馆员一站式的服务。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创客空间是2012年中科院图书馆创建的"创意空间",其建设源于2006年成功创建信息共享空间、2009年创建学习共享共建的基础之上,它侧重利用其馆内的信息资源、馆员资源、技术资源等建设科技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与创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图4 第三空间论文主题结构知识图谱 (关键词频次≥2,共现频次≥2)

图5 创客空间论文主题结构知识图谱(关键词频次≥2,共现频次≥2)

三、结语

当前图书馆正处于全面数字化的转型期,图书馆空间不再是单纯的馆藏存储地,而作为集学习、思考、创新、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空间而存在,近年来国内很多图书馆重新规划空间服务,变革空间利用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图书馆空间服务经历了从阅读空间到信息共享空间,进而向学习共享空间、第三空间、创客空间、休闲空间、体验空间等发展变化的过程,逐步实现了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从资源到人的改变。而且,研究中还发现,在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的转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空间服务理念,如双重使用空间,即开馆时作为馆内空间,闭馆时作为馆外空间的区域,这样可以使读者在闭馆时间自主的使用图书馆的空间及服务设施,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利用率;又如馆外延伸空间,将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扩展到图书馆外围周边,配备适宜的资源及服务设施,方便具有研究兴趣相投的人汇集、交流、获取信息,激发创作灵感等。这些新理念将为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肖蔚,何平.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34(5) :96-100.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03:7-10.

[3]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05:16-18,26.

[4]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2) :52-55,57.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Library Space Service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WU Wei-hua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library; space service; research focu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n the common service of Library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visual map.The study found:Study on library service common mainly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ack and reading rooms to information common,learning common,the third space,creative passenger space and so on,the research status of each process and other hot domains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mmon services status of our country library from a whole and comprehensive point,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library.

G252

A

2095-2708(2016) 02-0057-04

2015-12-17

2014年华北理工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图书馆知识实验室(K-Lab)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1421-21; 2015年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图书馆知识实验室(K-Lab)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P1509。

猜你喜欢
创客图谱论文
绘一张成长图谱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