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2016-05-09 06:35赖宗睿陈建伟王占文高鹏飞杨梅
关键词:力学公众微信

赖宗睿,陈建伟,王占文,高鹏飞,杨梅

(1.华北理工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河北唐山063009; 2.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赖宗睿1,陈建伟2,王占文2,高鹏飞2,杨梅2

(1.华北理工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河北唐山063009; 2.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固体力学;微信平台;教学方法;效果评估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优化,使随时随地的互动成为可能,为实现在移动终端上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种新型的在移动终端上的学习将成为传统学习的有效补充。依托微信公众号搭建固体力学教学平台,通过建立订阅号提供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方式,以及建立服务号供老师、学生查询固体力学相关内容,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的效果进行评估,实践表明,该微信平台为教学相长,知识传输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移动4G网络和移动便携式设备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综合教学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教学也随之由智能手机承载。微信作为一款应运而生的即时通讯软件,在90后大学生的网络交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搭建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方便力学教学一线老师交流心得及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将课堂教学内容,以若干知识点和例题的方式推送至学生手机上,方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同时,也及时向学生传递教学教改、考试安排等信息,加快推进微信平台引入课堂和教育领域的步伐。

一、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学习的研究现状

针对近年来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推送、接收短小精悍,实用性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容,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摆脱传统教学的教室的限制,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即时互动,使"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

周鹏琴[1]从智能手机的外在特性、学习辅助性、社会环境、技术支持的等方面,指出智能手机在处理和传输各类视频、音频、图文格式文件方面具有较为全面的技术优势,在通过QQ、MSN、微博、微信等客户终端实现资源交互的同时,为各类网络环境下的微型学习提供便利。

Wayne等[2]由微信、Line与Facebook、Skype等社会化媒体所创建的移动学习环境,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移动技术已被列为教育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的重要技术,将对教与学产生积极影响[3]。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固体力学教学领域中的潜力

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截止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一款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微信公众平台对公众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用QQ号码或手机号开通自己的微信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实现不受时间、地理、空间限制的信息资源共享,微信已经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学习者无需下载便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3]。同时,由于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等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将成为移动学习的有益形式[4]。

在理工类高校院所中,固体力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解与掌握。为激发学生学习固体力学课程的兴趣,解决该课程抽象、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二次开发来定期进行微推送、微活动、微分享等形式的活动,对课上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引入国外优秀教材的相关内容及最新的力学动态,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小案例中,使力学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三、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和功能模块设计

(一)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通过以下5个步骤:1.注册,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官网,点击右上角的"立即注册",按照提示操作填入申请用户的邮箱。2.验证,登录所填写的邮箱,打开收到的验证邮件,点击验证内容里的链接跳转到信息登记界面。3.完成登记信息的填写,按要求填写完成身份证和手机等信息后点击确认即可进入下个页面,填写固体力学教学交流公众平台的账号名称、功能介绍、运营地区、语言、类型等相关信息4.审核,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方将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用户信息和公众平台信息的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前,用户只能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基本操作。5.推广。审核通过后,融入固体力学教学的相关资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自有的用户管理、素材管理、群发消息、消息查看等功能,最终实现通过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学习的功能。

(二)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块设计是基于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当代大学生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上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讲授时间有限,受限于固定的教室环境,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提出背景和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介绍等这些缺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将从弥补以上这些方面的不足出发,在理论知识上进行强化,在力学发展背景和生产生活中的力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介绍,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当代90后大学生是社会前沿思想和前沿技术的主力推广者和享用者,新媒体时代的教学模式应当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交流沟通方式,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一种大学生所喜欢的网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与沟通,才能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基于此,2013年4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了"固体力学教学交流平台(mechanics786) "公众号,构架了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其中,在固体力学教学板块中及时发布最新教学教改信息、学术论文摘要及知识点讲解等内容,强化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在生活中的力学板块中列举生活、工程中与力学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际生产生活的学习目的;在力学与科研板块中,推荐力学与科研相辅相长的学术成果;力学发展史与力学家板块,介绍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发展史,及国内外各个时期的杰出的力学家,增强学生对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在读者交流反馈板块中,与关注公众平台用户的进行在线的文字、语音、图片的互动,解答学生学习力学课程中的问题,同时及时处理用户的意见建议。

每周向关注的用户推送实时的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讲解以及力学发展史、生活中的力学、力学与科研等相关信息资讯,如图2所示。同时及时回复用户关于力学的相关问题、处理用户意见,如图3所示。

图1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

图2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每周推送的截图

图3 回复用户相关问题及意见处理的截图

四、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效果评估

(一)教学效果评估对象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是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结构力学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的利用移动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自2015年3月28日向微信用户正式开放,截止到同年的12月28日,在这9个月内,总计共406人通过手动搜索、朋友圈推荐、扫描二维码等形式关注"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其中共11人在此期间取消关注。因此本研究的的网络采集样本对象为这406名用户(如表1、表2所示),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同时对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3级土木工程专业总计160余人发放纸质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表1 网络问卷调查样本按用户所在地区(城市)

表2 网络问卷调查样本按用户性别统计

(二)教学评估方法

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的固体力学教学交流平台的这种教学形式,是远程教育在当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便携设备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因此利用在远程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方法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1形成性评价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估

在"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的实际应用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累计关注人数、学习者的图文阅读量、信息转发、分享、收藏的次数。

"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中学习资源内容的构建是平台运行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学习信息内容都应具备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和多样性[5]。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行期间,总计发布25期内容,包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知识点、力学发展史、力学家介绍、生活中的力学、力学与科研实践等资源内容以及有关教学辅助、学习支持的相关信息。(见表2)

表3 公众平台发布内容分类统计

在资源内容方面"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平台"共有31条知识点采用图文并排方式,介绍了16为国内外杰出力学家,及16期关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等的发展概况,另外还有混凝土大坝抗震、抗震型砖等力学与工程实践结合的内容,同时还有结构力学辅导书及考研院校介绍、考试安排、材料力学竞赛通知等教学辅助和学习支持方面的内容。从内容收集选取到编辑发布的工程中,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性和实用性,为学习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平台累计关注人数、学习者的图文阅读量、信息转发、分享、次数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平台运行期间对以上评价因素进行了统计。(见图4-6)

图4 平台累计关注人数统计

图5 图文阅读人数、次数统计

图6 图文分享转发人数、次数

平台累计关注人数在九个多月运行期间内达到406人,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图文阅读次数统计图和转发次数统计图反应了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变化,每条推送消息在发布当天都会达到阅读人数的峰值,最高峰值达到412人次,随后一两天迅速回落,分享转发情况与阅读人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微型公众平台的学习内容的用户集中关注时间较短,这对微内容制作与推送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当减少资源发布的时间间隔,并能保持相对平稳,将有助于提升用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6]。

2总结性评价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估

在"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际应用中,总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用户对"固体力学教学交流平台"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对学生学习帮助的检测评定,根据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纸质问卷的调查结果,对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在406名用户以及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3级土木工程专业所有学生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共304份。调查结果显示,其中86.18%的调查对象在之前没有接触过通过微信进行的固体力学学习;其中9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这种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 92.11%的调查对象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非常有帮助或一定程度上有帮助;其中55.59%的调查对象非常愿意与老师通过微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等;其中57.57%的调查对象非常愿意浏览发布的生活中的力学、力学与科研、力学家、力学发展史等内容,34.12%的调查对象比较愿意浏览发布的内容;其中89.15%的调查对象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能帮助呈现学科特点,便于梳理和掌握; 58.88%的调查对象认为该平台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64.14%调查对象认为该平台加强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66.45%的调查对象认为该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并且还有66.12%的调查对象愿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形式学习其他课程。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及统计见图7(a) -(e)。

五、结论

对"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图文阅读量、转发量等的进行分析及对问卷调查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表明,固体力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补充。并在资源内容、交流沟通、实用性等方面,得到了学习者的认可,在支持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学习者得到更加的学习效果。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普及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和云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模式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速度和频率也不断加快,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新型学习模式,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不断升级的求知欲,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基础。

图7 问卷调查结果及统计图

[1]周鹏琴.基于智能手机的泛在学习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 :24 -26.

[2]Wang,J.,Wei -Chieh Wayne Yu&Emily Wu.Em-powering mobile assisted social e -learning students'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J].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2013,(2) :59 -70.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34 -41.

[4]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7) :128 -l32.

[5]南国农.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 :97-103.

[7]陈建伟等.土木工程专业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15,41(增刊1) :184-187.

[8]李成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1-39.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WeChat Platform of Solid Mechanics Teaching

LAI Zong-rui1,CHEN Jian-wei2,WANG Zhan-wen2,GAO Peng-fei2,YANG Mei2
(1.Yisheng Colleg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2.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solid mechanics; WeChat platform; teaching method; effect evalu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phones technolog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network environment,make it possible to interact anytime,anywhere.It provided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on the mobile terminal for learning,the new study method on the mobile terminal will become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learning.The study relies on micro message public platform to establish a solid mechanics teaching platform that provides a new way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scription,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rvice for teachers,students to inquire related content about solid mechanics.And use the way of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to make effect evaluation on solid mechanics teaching micro message platform.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icro message platform has made positive effects on teaching,lear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ring.

G642.0

A

2095-2708(2016) 02-0079-08

2015-12-31

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1470-28)。

猜你喜欢
力学公众微信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公众号3月热榜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力学 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