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古典音乐是做一种信仰

2016-05-12 19:43任海杰
音乐爱好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英女高音歌剧院

任海杰

近年来,我已很少采访音乐人士,除非他真正感动了我。黄英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二十年前的1996年,黄英凭借法国导演密特朗执导的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一举成名,随即出国,闯荡美欧。其间,她多次回国,回到家乡上海,就是在上海有限的几次演出中,黄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远的不说,就说近年来的几场:她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演唱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在威尔第歌剧《弄臣》中饰演吉尔达,2011年在上海大剧院的独唱音乐会……黄英的演唱声情并茂,角色感强,专业素养出类拔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现场掀起阵阵高潮,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记得《弄臣》演出结束后,我难抑激动之情,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后台,面对那时并不认识我的黄英发出由衷的赞叹:“今晚我仿佛感受到了玛利亚·卡拉斯的复活!”黄英还沉浸在角色的氛围中,轻声说道:“不能跟卡拉斯相比。”还记得大剧院独唱音乐会后的那晚,我彻夜难眠,耳畔似一直回响着黄英那夜莺般的美妙歌声和现场感人肺腑的场面(她最后一曲《我爱你,中国》令全场沸腾!)。

黄英曾在国内的两部原创歌剧中出演主角,尽管歌剧脚本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但黄英的演唱依然光彩夺目,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点燃了整部戏,其炉火纯青、扭转乾坤的艺术功力令人钦佩。

没有歌剧表演经验的歌剧明星

舞台上的辉煌,来自幕后的辛勤耕耘。回首黄英出道、成名的经历,异于常人。1996年,刚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的她,在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中饰演女主角蝴蝶夫人。当年的密特朗为了选择蝴蝶夫人,曾在世界声乐界进行海选,最后幸运之神降临到了当时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黄英的头上,堪称是个奇迹,同时也说明了黄英潜在的与众不同的实力。在乐界,能拍成歌剧电影发行,屈指可数,黄英幸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几乎是一夜之间走向了世界乐坛。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迅速成名固然是好事,但当时的黄英,按她自己所言,毕竟还是位学生,没有经过正规的歌剧表演训练,缺少更上一层的学习积累和磨练,没有参加过国际上的声乐比赛,舞台实践几乎为零,正所谓是一位没有歌剧表演经验的歌剧明星。如此特殊的状况,要真正立足国际歌坛,难度可想而知。

成名后的黄英,由此经历了她艺术生涯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初到美国,不仅生活不习惯,饮食不习惯,更主要的是文化上的差异,语言不通,没有认同感,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但她没有放弃,没有气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孜孜不倦地钻研声乐艺术。她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哪怕是小剧院、小角色,她也认真对待,全心投入。黄英说,这十年是她潜心修炼、积累的十年,为她以后更大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也始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幸运的黄英,功夫不负努力的人。”在此期间,她演出过的歌剧院有奥马哈歌剧院(据说是美国最小的歌剧院)、圣路易斯歌剧院、圣特菲歌剧院等。2004年,黄英在纽约城市歌剧院出演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其清丽娇美的形象、生动的表演、独具魅力的演唱,赢得广泛好评,由此开启了她艺术生涯中的新里程。

春暖花开结硕果

执着的努力终于迎来春暖花开。由于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出色表现,黄英的莫扎特风格得到专家高度赞扬,2006年底,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邀请黄英饰演莫扎特《魔笛》中的帕米娜,这不仅是黄英第一次荣登这座世界著名的歌剧殿堂,也是第一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这一角色。黄英出色的表现征服了纽约观众,《纽约时报》先后评论道:“黄英柔和优美的音色非常适合莫扎特的音乐风格。”“黄英是个可爱而声音清澈的抒情女高音,她饰演的帕米娜很有吸引力。”该剧还以高清电影的形式向全球放映,而且是艺术总监彼得·盖尔博入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后,第一部向全球同步放映的高清歌剧电影——又是歌剧电影(虽然拍摄方法有些不同),黄英与歌剧电影真是有缘。2009年,黄英作为杰出的华人歌唱家代表,荣登大都会歌剧院一百二十五周年庆典的“明星照片墙”。

近十几年来,黄英先后登上了包括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比利时皇家歌剧院、丹麦国家歌剧院、德国科隆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内的众多歌剧舞台,出演了《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爱的甘醇》《弄臣》《唐璜》《法尔斯塔夫》《玫瑰骑士》《塞魅丽》等多部歌剧中的女主角。同时,黄英多年来还致力于推广中国原创歌剧,她是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歌剧最多的歌唱家,先后参与创排了谭盾的《秦始皇》、演出了《牡丹亭》以及郭文景的《诗人李白》等歌剧。2011年4月,由周龙作曲、黄英主演的歌剧《白蛇传》获得全球性的重要奖项——第九十五届“普利策音乐奖”。

说起周龙的《白蛇传》,尽管已过去了几年,黄英依然感慨万千。她说,她为这部歌剧准备了一年多,从参加排练到正式演出,花了两个多月。因为是原创歌剧,除了导演的启发指点以外,没有先人的经验可供参考,全凭自己琢磨和感悟,因此难度很大。最终,黄英以出色的艺术功力,生动传神地演活了剧中人物,以致有评论认为黄英就是白娘娘,白娘娘就是黄英。2011年9月21日,黄英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的“中国文化月”开幕音乐会演出后,权威的《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在选自周龙2009年歌剧《白蛇传》的两段华美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咏叹调中,黄英的演唱和表演引人入胜、光彩灿烂,成为当晚的最大亮点!”可以说,黄英的白娘娘在歌剧《白蛇传》的演出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黄英还是一位活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歌唱家。她多次亮相纽约莫扎特音乐节、巴黎秋季音乐节、维也纳音乐节、辛辛那提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夏季音乐节等世界各大音乐节,以及卡内基音乐厅、肯尼迪艺术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并多次与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以及詹姆斯·莱文、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夏尔·迪图瓦等指挥大师合作。

荣归故里,再创新高

2013年,受中国政府之邀,黄英以“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身份荣归故里,回到其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执教,主持“大师班”和“专业发展指导”等课程,培养后起之秀。黄英坦言,这对她来说是新的尝试;做老师和做演员,这是两个不同的角色,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以前有些不会去深度思考的问题,现在通过教学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甚至会碰撞出火花和灵感,这也是一种独到的收获。作为在世界一流舞台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女高音歌唱家,黄英的教学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她不仅仅教授学生声乐技巧,而且以全方位歌剧演员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包括他们的仪表、服装、台步、礼节、事业发展的前景规划等。黄英强调,歌剧演员不仅仅是唱,不仅仅是一副好嗓子,更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表演经验。

当然,作为一名各方面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女高音,黄英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到国内外的歌剧院演出。2016年4月30日,她就要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一场“莺歌燕语——黄英独唱音乐会”。为此,黄英作了精心准备,年初就特意飞到纽约,请声乐专家指点和把关。也许读者会问:黄英已经是著名的女高音了,还要请老师指教?黄英说,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过一段时间,或者要演新角色,她都要请有经验的声乐指导帮助指点。“这是必须的,再好再大牌的歌剧演员,也有薄弱点,需要不断修正和提高。帕瓦罗蒂和多明戈都要请声乐指导,何况我们?真正的艺术必须是纯粹的,必须精益求精。”这些年来,黄英把休假时间都花在了请声乐指导以及对专业的钻研上。黄英说:“在女高音领域,我是属于比较小号的抒情花腔女高音。在国外,这种类型的女高音很多,与大号的戏剧性强的女高音相比,显然不具备优势,因此,我只有在自己的园地内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形成特色。”黄英为什么与众不同,答案就在这里。

在东艺的独唱音乐会上,黄英将用五种语言演唱亨德尔、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以及中国作曲家黄自、丁善德、刘聪等人的作品,时间跨度从巴洛克到当代,地域跨度从欧美到中国,风格各异,曲目类型包含清唱剧、歌剧、艺术歌曲等,这对黄英的声乐艺术是一次综合全面的检验。如此高品格高难度的独唱音乐会,在国内声乐演员中是不多见的。黄英说:“这场音乐会,是对我出国二十年后归来的一次艺术回顾和展示。我们做歌剧艺术,做古典音乐,其实是做一种信仰。相信自己,不断地执着追求,才能有新的成功。”

二十年后归来的上海女儿、东方夜莺,将在自己故乡的舞台上又一次激情放歌,展现风采,令人期待!

猜你喜欢
黄英女高音歌剧院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黄英推出倾心之作《奶奶的蒲扇》
黄英 不改野路子
孩子的不同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