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2016-05-12 05:17武汉市蔡甸区恒大绿洲小学熊秀春
成才 2016年4期
关键词:段落狮子形状

■ 武汉市蔡甸区恒大绿洲小学 熊秀春



一枝一叶总关情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武汉市蔡甸区恒大绿洲小学熊秀春

何为“语用能力”?即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规范、恰当、个性地加以运用的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常苦恼于学生不擅长表达。但我们也都清楚,表达能力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培养形成的。曹文轩曾说过:“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2011年版的新课标也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再不能只纠缠于内容的理解和意义体会,而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那么,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从“语用”的视角来展开教学呢?下面我就依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找准词句训练点,激发表达兴趣

1.句式模仿训练,循序渐进

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高于书面表达能力。但孩子的表达用语不是死记硬背的,多数是通过模仿学来的,而且他们本身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需求。所以对于低年级孩子,在听中学说,是培养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请看一年级课文《请星星》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文中句子“月亮弯弯,像只小船”,点多名学生朗读后提问):月亮为什么像只小船呀?

生:因为月亮弯弯的,小船也是弯弯的。

师:月亮弯弯的,还像什么呢?(出示句式:月亮弯弯,像___________。)

生:像香蕉,像镰刀……

师:月亮除了弯弯的还有什么样子,又像什么呢?(出示句式:月亮____, 像____________。)

生:月亮圆圆,像个玉盘。

生:月亮圆圆,像面镜子。

……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能模仿这个句子,再说几句话吗?(出示句式: ________,像_______。)

生:太阳红红,像个火球。

生:云儿白白,像棉花糖。

生:小河弯弯,像根飘带。

……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从扶到放的说话训练过程,很好地实现了抓例句的语言特点。这种知识迁移的语用能力训练,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心门。

2.拓展想象训练,乐于表达

低年级的孩子是最具想象力的,也最乐于挥动想象的翅膀。若老师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乐于表达,也是培养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来看《请星星》的另一个教学片断:

师(学完课文后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请星星?想请星星干什么?

生:我想请星星去游泳池游泳。小星星游过泳后一定会更亮了。

师:想法真棒!

生:我想请星星和我一起看动画片。看了动画片小星星一定会很开心的。

生:我想请星星给我讲一讲天上的故事,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

低年级孩子们的表达虽然充满稚气,一样也能精彩纷呈。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让老师聆听到了孩子的心声,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孩子表达的欲望,也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二、找准段落训练点,实现语用能力提升

1.体会构段特点,实现言之有物

到了中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是关注重点段落。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一篇文章抓一个重点段落,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如何组句成段,如何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材料,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教材选编的课文中有不少构段特点鲜明的范例,抓住这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迁移训练,就能让学生的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时,有位老师这样做——

课件出示语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是围绕“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句话来写的。

师:段落是什么结构?

生:总分结构。

师:分写部分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些狮子有意思?

生:从两个方面来写,分别是大小和形状。

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可不可以先写形状,再写大小?

生: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大小是从整体上观察的,而形状必须观察得更细致。

师:是啊,观察时一般都是从整体到局部。

师: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写狮子的大小该选择什么样的狮子来写呢?

生:作者选择了最大和最小的狮子来写。

师:是啊,应该选择典型的材料写。

师:作者是怎么写卢沟桥狮子的形态的?

生:写出它们的形态不一,具体描写了五种狮子的形态,段落最后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种形态。

师:“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中的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先后顺序吗?

生:没有。

师:五个分句的写法是一样的吗?

生:是的,都是先写狮子的形态,再根据形态进行想象。

师:这样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生:能体现出卢沟桥的栩栩如生。

师:生活中,你们觉得什么事物也很有意思?

生:我觉得天上的白云很有意思。

师:那好,我们就来模仿这段话将白云的“有意思”写出来。

生:天上的白云真有意思。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整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山峦,连绵起伏……它们还会千变万化呢!你看,一朵狗熊似的云团,慢悠悠地过来,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后面紧跟着一只白绒绒的哈叭狗摇头晃脑,逗人喜爱。接着又是几朵小白云飘来,似软绵绵的棉花糖,使人看了要流口水似的。

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按照一定的思路将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自然段“写什么”,还要领会是“如何写”的,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把握段落内部结构,更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补白练习,体会围绕主题表达

中国画讲究“留白”,留白之处,未曾着墨却给人以无限遐想。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留白,就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有位老师同样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出示语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在省略号前再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生甲:我会这样写——还有的眯缝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

生乙:我想这样写——还有的专心致志,像是在听母狮子讲故事。

……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写?

生:因为这段话从“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这句话开始就是在写卢沟桥狮子的不同形状,段落中描写了五种,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种形状没有描写出来,所以我就写了我想象到的其中一种形状。

师:你们在写句子时,有没有考虑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

生:我知道,段落中对五种狮子形状的描写,都是先描写动作神态,再根据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所以我也模仿着写,这样才能与课文的语句融合。

师:你们真棒!

很明显,这样的补白练习,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更提升了他们对段落特点的把控能力及围绕主题表达的能力。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先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独到的理解,才能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语用能力的提升。

三、体会谋篇布局的技巧,升华语用能力

歌德曾说过:“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要培养对字、词、句有一定掌握的高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就要引领学生探索揭开这个“秘密”的方法。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做了这样的引导:

师:课文明明是写鲁迅先生的,为什么不用第三人称“他”来写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大家小组内交流讨论讨论。

生:我认为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会使文章真实感人,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课文为什么在开头部分描写鲁迅先生去世了,众人吊唁,而“我”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生:这样开头提出疑问的写法,是在设置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我们都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后文写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

生:后文写了四件事,分别是讲《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师:这四件事与第一自然段中“我”的疑问有关系吗?

生:有,作者通过这四件事的回忆,得出结论:鲁迅先生就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回答了“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疑问。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四件事来写呢?

生:我觉得,通过作者回忆的这四件事,我理解了第一自然段里写到的“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师:是的,这样写既做到了前后照应,又突出了中心。

师:作者在四件事的叙述上是不是平均使用笔墨?有不同之处吗?

生:不是,有详有略,前三件事详写,第四件事略写。讲《水浒传》、谈“碰壁”重在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救助车夫”重在动作描写,而“关心女佣”则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写人。

师:说得好,这些都是写文章时谋篇布局的好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谋篇布局,既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握文本,又能学到各种表达的技巧。这些技巧还包括写作顺序的运用、文章结构的安排等等。我们常常希望学生的表达有条有理,构思新颖,但这些能力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学习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以这些例子为依托,凭自己的一双慧眼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体会、感悟方法,从而产生表达的冲动,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语用能力是语文学习本真的归宿。人们常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育的长久,教育的不易。是的,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语言运用的“参天大树”,我们应当牢记:日常阅读教学中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哪!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段落狮子形状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狮子的喷嚏
你的形状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狮子鱼
火眼金睛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