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光临伦敦

2016-05-12 21:06
音乐爱好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拨鼠维也纳音乐节

“土拨鼠”光临伦敦

2016年在伦敦备受关注的一部新音乐剧《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确定于8月16日在伦敦老维克剧院(Old Vic)做全球首演。曾联手打造了热门音乐剧《玛蒂尔达》(Matilda)的导演马修·沃克斯(Matthew Warchus)与作曲提姆·明庆(Tim Minchin)再度联手打造新剧。

该剧讲述一位平时在镜头前风光幽默的气象节目主持人,每年都要前往宾西法尼亚的普苏塔尼(Punxsutawney)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他对这一庆典不屑一顾,但每年他还是照例要完成这一任务。可这一次,他在庆典结束后亟不可待地回家的路上,突然遭遇了暴风雪袭击。当他苏醒过来,发现时间又回到了前一天的土拨鼠日庆典的当天早晨,然后所有经历过的事件再一一经历,像一个死循环,让他不断审视自己的每一天生活,直到最后他才醒悟自己发自内心的行动是打破这个怪圈的唯一秘诀。

高龄女伶再登台

芭芭拉·库克(Barbara Cook)曾在1950年代出演了百老汇音乐剧《憨第德》(Candide)、《乐器推销员》(The Music Man)等,让无数美国观众记住了她的美妙嗓音,还曾获美国肯尼迪中心荣誉奖(Kennedy Center Honors)。而今年八十八岁的库克女士,又将回归舞台。自4月12日起,她的个人秀《芭芭拉·库克的过去与现在》(Barbara Cook: Then and Now)在外百老汇新世界舞台剧场上演。

普利策戏剧奖(Pulitzer Prize for Drama)得主詹姆斯·拉潘(James Lapine)为其编写脚本,去年托尼奖(Tony Award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汤米·图恩(Tommy Tune)为导演。演出将展现库克女士的生平故事和多首代表作品,并持续演到今年6月。

《网虫》梦断百老汇

原计划在2016年4月登上百老汇的新音乐剧《网虫》(Nerds,A Musical Dot-Comedy),于3月8日宣布了取消演出的消息。制作人卡尔·莱文(Carl Levin)表示,由于失去了一笔主要投资,因此不得不叫停整个百老汇的演出。他同时表示,虽然百老汇的演出计划泡汤,但巡演计划仍在进行,仍期待《网虫》能席卷全国。该剧特色在于观众在演出前后和中场休息期间均可以通过特制APP参与到剧中,甚至影响故事的结局。

奥利弗奖提名揭晓

备受瞩目的英国戏剧大奖——劳伦斯·奥利弗奖(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今年的提名名单已经揭晓。最近大热的嘻哈风音乐剧《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斩获颇丰,入围最佳音乐剧、最佳编舞、杰出音乐贡献等奖项提名。另外,音乐剧《我爱贝克汉姆》(Bend It Like Beckham)、《长靴妖姬》(Kinky Boots)、《向哈德森夫人致敬》(Mrs. Henderson Presents)也一同入围最佳音乐剧奖提名。同是奇切斯特节日剧院制作的两部复排音乐剧,《玫瑰舞后》(Gypsy)和《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也都表现抢眼,分别拿下八项与六项提名。

2016年的奥利弗奖颁奖典礼于4月3日在伦敦的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举行。英国演员迈克尔·波尔(Michael Ball)与艾美达·斯汤顿(Imelda Staunton)将联手主持本届典礼,ITV也照例将对晚会做电视转播。

吸血伯爵重登柏林舞台

自从舞台娱乐德国公司(Stage Entertainment Germany)宣布《吸血鬼之舞》(Tanz der Vampire)将重回柏林西部剧院(Stage Theater des Westens),剧迷们就在纷纷猜测谁会是该版的男女主角克罗洛克伯爵(Graf von Krolock)和莎拉(Sarah)。2月26日舞台娱乐公司放出的录音室版《心之全蚀》(Totale Finsternis)视频揭晓了最终答案——马克·赛博特(Mark Seibert)与维罗妮卡·阿佩杜(Veronica Appeddu)。马克在此前的维也纳2012年复排版和巡演版《伊丽莎白》(Elisabeth)中饰演了死神(der Tod)一角,也随剧组来上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目前正在音乐剧《莫扎特!》(Mozart!)中饰演科罗雷多大主教(Colloredo)。维罗妮卡对于德奥观众来说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面孔,这位来自意大利的演员此前参加过《悲惨世界》和《修女也疯狂》等剧的意大利版演出,这次也是她第一次参演德语音乐剧。马克将在7月10日结束其在《吸血鬼之舞》剧组的演出。舞台娱乐公司随后表示,杨·阿曼(Jan Ammann)将会回归《吸血鬼之舞》,接任伯爵一角直至柏林终场演出。杨此前在奥伯豪森和斯图加特版的《吸血鬼之舞》中饰演的克罗洛克伯爵为许多观众所喜爱。

德版《莫扎特!》来沪巡演

虽然维也纳联合剧院(VBW)宣布《莫扎特!》(Mozart!)在维也纳莱蒙德剧院(Raimund Theater)的演出档期将不会延长,也就是说该剧维也纳复排版将在3月20日迎来最后一场。但今后剧迷们有可能在家里就能欣赏到这部剧。2月26日和27日,本该在罗纳赫剧院(Ronacher)进行《艾薇塔》(Evita)排练的托马斯·博赫特(Thomas Borchert)出人意料地回到了莱蒙德剧院进行了两场《莫扎特!》的演出。博赫特之前在剧中出演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但由于《贝隆夫人》的排演,他于1月17日就离开了《莫扎特!》剧组。此外在剧中饰演科罗雷多大主教(Colloredo)的马克·赛博特(Mark Seibert)也证实VBW确实在这两天进行了官方录像。但VBW对此回应称,录像只是用作剧目影像存档。不过,上海的观众今年年底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一部剧的现场表演了——《莫扎特!》将会于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1月15日期间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选角工作于2016年3月14日开始在汉堡进行。

贝隆夫人再临音乐之都

2016年3月9日,在阔别维也纳三十五年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乐剧《艾薇塔》(Evita)又回到了这座音乐之都,在罗纳赫剧院(Ronacher)成功首演。饰演艾娃·贝隆(Eva Perón)的凯特琳娜·梅埃林(Katharine Mehrling)也在她的维也纳首秀中给观众们带来了一位令人信服和印象深刻的艾娃。托马斯·博赫特(Thomas Borchert)的贝隆将军(Juan Perón)和德鲁·萨里奇(Drew Sarich)的切(Che)也收获了一致好评。这次维也纳复排版的幕后阵容也很强大,德语歌词的翻译者是德语音乐剧词作者与剧本作者米夏埃尔·昆策(Michael Kunze),导演则是《艾薇塔》1996年电影版的编舞文森特·帕特森(Vincent Paterson),他与麦当娜(Madonna)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均有过多次合作。目前,《艾薇塔》的演期排到2016年6月29日,是否会延长档期还是个未知数。

古乐先驱哈农库特去世

2016年3月5日,在亲人的陪伴下,尼克劳斯·哈农库特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的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虽然哈农库特位列万人迷指挥行列,曾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但他广为世人敬仰的,还是作为本真运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哈农库特伯爵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后裔,1929年12月6日生于柏林,后举家迁往萨尔茨堡。二战期间他曾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因为不加入的话就没法考学和毕业”。1952年,身为大提琴家,他加入了维也纳交响乐团。次年,他成立了维也纳古乐团(Concentus Musicus Wien),开启了自己在本真音乐领域的探索。这支乐团成为本真运动的试验场,孵化、实践和推广用古人的方式演奏古乐的前沿阵地,也树立了古乐演奏的高标准。

这一举措的重要原因是哈农库特对当时一大批指挥家用勃拉姆斯的“声音概念”来指挥亨德尔作品心怀不满,尤其是卡拉扬对巴洛克音乐的处理方式。在奠定了自己作为本真运动扛鼎人物的地位后,哈农库特利用苦心经营的名声逐渐向巴洛克之后直到早期浪漫主义曲目过渡,推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舒曼的系列作品音乐会及唱片,如愿以偿地用自己的方式指挥了“滥情过渡”的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交响曲,还于2009年在老家格拉茨指挥了一场格什温的《波吉与贝斯》。大卖的唱片和售罄的门票与哈农库特的名声形成了水涨船高之势,他取得了本真运动其他同行可望而不可及的功名,由此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登台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有本真运动标签的音乐家。他于2015年底宣布因身体原因退休前录制的最后两款唱片中,再次挑战自我,找来了郎朗合作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虽然哈农库特在本真运动领域的衣钵将由法国的威廉·克里斯蒂、活跃于柏林和弗莱堡的雷尼·雅各、斯图加特的赫尔穆特·里霖、比利时的菲利普·赫尔维格、西班牙的萨瓦尔、英国的罗杰·诺灵顿爵士和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爵士等继承,但恐怕这些专家再也无法企及哈农库特的全盘影响力和高度。由此,本真运动最辉煌的时代随着总舵手的陨落应声落幕。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面向中国推出网络直播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近日在上海举行了网络直播的推介会。早在2013年,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就推出了网络直播,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网络直播平台之一。投入使用至今,该平台已经在上一个乐季播出了近百台演出,囊括歌剧与芭蕾。这些节目都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网络直播平台(www.staatsoperlive.com)面向成千上万的订阅者付费直播或点播。

作为奥地利乃至全球极富盛名的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自1869年5月开业以来,便依靠强大的演员阵容、星光闪闪的大牌指挥家及歌剧导演奠定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一些音乐界传奇人物都曾是该院的音乐总监,从古斯塔夫·马勒到理查·施特劳斯,从“指挥皇帝”赫伯特·冯·卡拉扬到在中国沈阳出生的小泽征尔。基于如此的名声,2014-2015乐季,歌剧院取得了99.01%的上座率。为了将这些精彩的演出带给更广泛的群众,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决定于2013年推出网络直播服务。2016年夏,网络直播服务计划将直播内容从该院演出扩展到来自全球其他地区、乐团和歌剧院的演出,既提供直播也提供点播。这一扩展也是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向尽可能多的观众展现世界文化及音乐多样性所作的努力,其中必然包括中国。截止至今,网络直播业务已经覆盖网络平台,苹果、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原生应用程序,内置于苹果电视、亚马逊电视机顶盒及三星智能电视等。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网络直播负责人克里斯托弗·维道尔先生在推介会中表示:“作为全球歌剧与芭蕾演出网络直播的领导者,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网络直播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提供来自其他音乐机构的演出内容,包括在中国发生的重要首演、音乐会及新版制作的歌剧。”

英王御前作曲家戴维斯逝世

2004年起上任英国御前作曲家的彼得·麦克斯韦尔·戴维斯爵士于2016年3月14日因肺癌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戴维斯是英国战后最为多产和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居住在奥克尼一座山头的房子里,那里没有电力供应。正是在那种近似修行的隐居环境下,戴维斯写下了其最富盛名的一些作品,诸如1971年为女中音和器乐而作的《从岩石到荆棘》。

彼得·麦克斯韦尔·戴维斯1934年9月8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周边的萨尔福德,早年便展露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但由于其小学老师较为保守,抑制他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所以他采取私人考学的方式通过了音乐考试。后来他去罗马深造,并与当时英国一批致力于先锋艺术的音乐家形成一个松散的小团体,后人称之为“曼彻斯特学派”。在音乐语汇上,他接近于维也纳第二乐派以及先锋派诸如勋伯格、韦伯恩、路易吉·诺诺和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音乐。

戴维斯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文艺复兴甚至是中世纪音乐,还有印度音乐。他以结构和表现力著称,并坚信只要一部作品有着严谨的结构,听者自然会理解作品含义。在职业生涯早期,他的作品其实更具沃恩·威廉斯般的田园诗意,后期则注重结构和对位的乐趣,追求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可能是1972年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首演的歌剧《塔文纳》。

就在逝世前不久,戴维斯获得了英国皇家爱乐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戴维斯也由此成为金质奖章的第一百零二位获奖者。此前的金质奖章获得者包括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伯恩斯坦和布列兹等。

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迎来五十周年庆

大众熟知的卡拉扬是一位指挥,而他作为歌剧制作人兼导演的魅力也许被忽略了。作为歌剧制作人,卡拉扬的实践始于1967年。那一年,他创建了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这一音乐节除了堪为欧洲四大复活节音乐节之楷模和龙头外,也为卡拉扬实践自己的舞台美学奠定了基础。自此,卡拉扬之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就像麦克斯·莱因哈特之于萨尔茨堡音乐节,以及理查德·瓦格纳之于拜罗伊特音乐节一样,既是创始领导,更是精神领袖。

1967年,在首届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上,卡拉扬便推出开幕大戏瓦格纳《女武神》并亲自指挥,由君特·施耐德-西姆森(Günther Schneider-Siemssen)设计的舞台将这一北欧神话的神秘主义再现于当时全新打造的节庆大厅舞台上,成为一部标杆性的歌剧制作。

2017年,恰逢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五十周年金庆,音乐节决定复归传统,再度推出这部五十年前的历史性歌剧制作,不是为了重现过去,而是为了展现卡拉扬的舞台美学即使放在今天和未来也有其永恒之处。重新制作的歌剧乃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这也是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自2013年的《帕西法尔》之后第二次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歌剧。

2016年是音乐节新任总监彼得·鲁策齐卡主政的第一年。在发布会上,他与音乐节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一起宣布了2017年五十周年金庆的重量级节目。除了复活此版《女武神》外,另有塞蒙·莱托率领柏林爱乐乐团自2013年投奔巴登-巴登后再度回归。弗朗茨·维尔瑟-莫斯特和郑明勋将先后登台指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

位于萨尔茨堡的卡拉扬基金会则会在2017年的音乐节期间联同莫扎特音乐学院一同主办音乐科技的论坛。此外一系列纪念活动诸如论坛和展览也会在2017年举办。2017年的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将自4月8日至17日举行。

长江钢琴再登《新闻联播》 民族品牌助力公益活动

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诗歌日,一台由北京大学爱基金、《诗刊》杂志社、乡村教师培训志愿者联合会、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柏斯音乐集团、香港《镜报》、北京亮彩一品广告协办,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力支持的“爱只因有你——献给地球的诗篇”大型公益诗歌朗诵音乐会人民教师专场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礼堂隆重举行。

诗歌朗诵音乐会一开场,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美国朱利亚音乐学校最高级别钢琴演奏博士、联合国艺术大使元杰便奏响长江钢琴,献上钢琴独奏《黄河颂》,澎湃激昂的乐曲配上长江钢琴优质的音色,瞬间将观众带入到大气磅礴的意境之中。随后,国家一级演员、青年钢琴演奏家张乐又以一曲钢琴独奏《平湖秋月》展现出长江钢琴音色柔情细腻的一面,用音乐“吟诵”诗篇。

长江钢琴作为本场活动指定用琴,在诗歌朗诵音乐会进程中为多首诗歌配乐,以其卓越品质与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及深情款款的朗诵者们一起深深感动在场观众,如潮的掌声和着铿锵激越、优美动听的诗乐,在剧场里此起彼伏。

2016年是“爱只因有你——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公益项目十周年。诗歌朗诵音乐会上,主办方播放了来自各地乡村教师们向支持帮助“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爱心人士表达致敬与感谢的视频。其中安徽黟县碧阳小学的音乐教师通过视频表达了对“长江音乐示范教室”项目的感谢,以及对北京大学爱基金与柏斯音乐集团资助的长江钢琴的喜爱,她表示将用好钢琴和孩子们一同追逐音乐梦想。

“长江音乐示范教室”是“爱只因有你”系列公益活动2016年的开篇项目,由北京大学爱基金、清华大学百合公益基金、柏斯音乐集团共同发起,通过赞助优质音乐教学器材,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室配置,为中小学生打造更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长期以来,柏斯音乐集团秉承“推广音乐文化,培育音乐人才”的企业宗旨,一直致力于音乐艺术推广活动的开展、音乐教育的普及和音乐惠民工程的推进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柏斯音乐集团将以更广泛的公益行动回馈社会,促进我国乃至世界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2016广州乐器展再创佳绩

2016广州国际乐器展览会于3月5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圆满落下帷幕。作为2016年第一场乐器行业盛会,本届展会正值采购旺季,四天展期共迎来近七万名海内外观众前来观展(含同期灯光音响展),参展企业及与会观众数量均再创新高。同期举办多场精彩主题活动,展会获得了展商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知名品牌齐聚,突显生产基地优势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开设三大展厅,汇聚钢琴、提琴、吉他、电声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民族乐器、音乐书籍、乐器配件及音乐教育与培训等产品。钢琴与提琴馆秉承了一贯大气优雅的风格,除了展示古典老琴以外,今年展会现场更出现了许多创新产品,如自动演奏钢琴、智能钢琴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今年电声馆依然人气火爆,馆内演出一场接一场,木吉他、电吉他、贝斯等齐齐亮相,展示了“广东制造”的典范。民乐馆琴声悠扬,赏乐、看货、采购的人群络绎不绝。

音乐教育成为新的制高点

今年展会首设的音乐教育与培训区人气高涨,受到了与会观众和参展商的热烈追捧,包括罗兰教育、乔迪少儿钢琴、辛巴星教育和The One智能钢琴等知名音乐培训企业参展。展会现场还设有音乐教育观摩体验课堂,让与会观众和加盟商更进一步了解智能音乐教育。

业界人士评价

首次参展的一诺乐器带着韩国纯手工制造的小提琴亮相广州展。总经理钱军建先生对展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道,今年第一年参加广州乐器展,效果出乎意料,国外买家比预期的多,展会的第二天已经谈成多笔订单,明年还会继续参加广州乐器展。

今年恰逢扬州龙凤乐器三十周年,古琴广陵琴派传承人田泉老师表示,近两年广东的客户越来越多,消费群体发生了转变,这促使了他们再次选择广州乐器展。展中以展示和会见老朋友为主,人流量超出了预期,明年还会继续参加。

本届展会期间人气高涨,与会观众亦对琳琅满目的展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韩国的John Kim先生表示:“广州乐器展越办越好了,这次收获满满,找到了几家新的、有发展机会的中国供货商,厂家的产品质量都很好。”

德国的Abby女士已经是第二年来参观了,很高兴看到各种中国古典乐器,使她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聚焦行业热点,品味文化盛宴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乐器展览会,本届展会还举办了一系列专题讲座、研讨会和现场演奏活动,在与音乐爱好者共享音乐盛会的同时,更为业内人士提供了经验分享和信息交流的良机。

经过十三载的不懈进取,广州乐器展规模稳步上升,展出效果不断提升,得到了展商和观众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广州乐器展在业界的影响力。感谢各界的厚爱与支持,让我们相约2017年2月22-25日广州再见!

猜你喜欢
土拨鼠维也纳音乐节
Meet a poet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土拨鼠小姐的烦恼
音乐节
巴西 音乐节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图说
土拨鼠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