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青春的“豪赌”

2016-05-12 21:06马慧元
音乐爱好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卢卡斯协奏曲决赛

马慧元

近日最牵动我的事情,就是第十五届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了。仅就钢琴这个项目来说,预赛之后是第一轮,每人弹一套四五十分钟的曲目,柴赛曲目保守,第一轮都是以巴赫开始,以传统的浪漫派结束。第二轮则是另一套独奏,外加一首协奏曲,这次都是莫扎特的协奏曲。决赛对体力是更大的考验:连续弹两首协奏曲,中间只有时间喝杯水。每轮结果出来的时候,当然是不出意料地令人扼腕无数次——有些人在我眼里已经无可挑剔,但都无声无息地出局了。

尘埃落定,钢琴选手中我最支持的卢卡斯(Lukas Geniu?as)未获冠军,让我小小地内出血一下。我心绪不佳,连获奖者音乐会都没看。

不管音乐比赛有多少问题,我还是爱追一些比赛。有时自己支持的选手被刷掉,真是万念俱灰。在这种惨烈的自残之下,我依然乐此不疲,当然有一些原因,比如偏爱的选手都是当场听出来的,而不是受名声和先入之见所干扰。有时很确定某人的演奏是自己十分赞同的,但对有些人,意见则有摇摆,甚至跟自己当时的状态相关,假如一定要判断的话,还是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视角。这个过程很真实,也让我更了解了自己跟音乐的交互。

就拿卢卡斯来说,我在第一轮中偶尔看到他,就被吸引住了。好奇地在网上一搜,原来此人曾是201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二名,难怪。音乐的丰富和技术的稳定之外,我格外喜欢他弹琴的姿态:特别“定”和“通”,有控制,不浪费动作,手简直像吸在琴键上那么稳妥,真是人手合一,人琴合一。音乐就不用说了,能坚定到这种程度的人,音乐不会差,因为心力可以投入进去。

乐器演奏是复杂的体育加艺术,涉及的变量很多,又因为从业者无不从幼儿开始,年复一年,渐渐养成了一套个人化的身体习惯。人的身体是敏感的,不比“心”的变化小,指尖的角度、手臂重心的一点点差别,就传达了太多的信息,而我自诩是这类信息的读者。有些人弹钢琴,有“端着”的感觉,臂肘和肩膀都往上抬,好像在跟自己较劲,浪费了许多能量;还有一类人,动作稀释了音乐,力量不是内收而是向外泼洒。他们不一定弹得不好,只是姿态让我心生不安。他们的手和心是脱节的,手指动作跟音乐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网上发现不少人跟我一伙,是卢卡斯的粉丝——他还获得了一个“媒体奖”。我甚为欣慰,也察觉自己已经被“竞赛”这件事套牢了。我开始关切谜底,开始以结果的公正与否(换句话说,跟自己的想法接近与否)来判断比赛的价值——比赛很激发人的动物性,很血腥,从奥林匹克、古典音乐比赛再到诺贝尔奖,无不如此。鉴于上面所说的广为人知的比赛弊端,有人折衷一下,搞个音乐节,不以名次为目标。这当然很好,不过以我个人经历来看,不少钢琴音乐节还真不如高水平的钢琴比赛那么牵动人心。好吧,大家都拼了,为音乐,为名利,也为万千观众之中的气场,生命因此拥有怒放的一刻。在此之前那漫长的煎熬,是一场青春的豪赌。

不过,在牵动人心的决赛之中,我终于有了一些竞赛之外的感受,那真是被几位水平极高的参赛者打动而产生的敬意。太多人弹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让我想吐,但大厅中那种“larger than life”的现场感,还是让我迅速进入角色。卢卡斯仍然沉静成熟,唯一遗憾的是最后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略平。黎卓宇一如既往地高亢而精彩——因为年轻,网上不少人说他“不够成熟和深刻”,但我觉得他分明处处游刃有余。还有一位叫作丹尼尔的十六岁小朋友,那么坦然、大气和率真,令人难忘。如果我是评委,肯定绝望得只能抓阄决胜负了。

职业钢琴演奏这个事情,其难不用说,就比赛针对的年轻人来讲,能达到决赛水平的,都是那些二十岁前处处完美的人——天才加刻苦加良师加机会,毫不浪费资源。这种脆弱的职业道路,没什么容错度,不允许年轻人恣意生活,放纵性情,你必须准备好一种激烈、狭窄、密度极高的人生。长远的人生是不是必须残酷成这个样子,难说。不过,他们虽然辛苦,也看到了我们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风景。

比赛过后,我稍有不舍和伤感,好像送别一场狂欢。网上居然有一些旧日比赛的花絮录像,甚至是二十年前的比赛。以前我看的美国范·克莱本钢琴比赛花絮集锦,展现的都是志愿者和音乐家的其乐融融。而历届的柴赛花絮,则充斥着选手的抱怨:食物没法吃,美元不许用,旅馆里都是蟑螂,下飞机没人接……比赛当然要请一些旧日获奖者来访谈,总有人回忆这个比赛如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并不佩服这种在长远人生中过度看重比赛的音乐家,不过,对具体的人来说,金奖占尽风光,第二名以下的人,不知吞咽多少苦涩。这种挫伤,本来不该是艺术的一部分,但艺术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躲不开真实的波澜。在古典音乐演奏这种太浓缩、太人工的生活里,我为他们甩在身后的寂寞欢呼。

猜你喜欢
卢卡斯协奏曲决赛
挺进决赛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