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宇:为神殿赋予当代情怀与光采

2016-05-12 21:06刘元举
音乐爱好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建宇弦乐协奏曲

刘元举

举几年前,我曾在深圳这座“金树”撑起的音乐厅里,被白建宇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所深深打动。那一次,我并不知道这位韩国人已是誉满天下的钢琴大师,只是由于我对“拉二”情有独钟,怀有热烈的向往。由于此前听过诸多名家的演奏,我对“拉二”充满挑剔,令我震惊的是白建宇的“拉二”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现场版。他既有高超的技巧,又有对音乐的深度诠释,而台风又是那样的朴实无华。这一次,听说白建宇要再度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我自然有了更热切的期盼。

我最关心的是曲目。白建宇这次何以选择了比较生癖的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Op.39)呢?深圳交响乐团所有人几乎都未接触过这部作品,甚至好多人都闻所未闻。就连见多识广的被喻作“桂冠”总监的克利斯蒂安·爱华德,也是头一次接触这部作品。据业内人士说,布索尼的这首钢琴协奏曲在我们国内是首次奏响。

布索尼不仅是位了不起的作曲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在作曲与钢琴演奏方面他有着同样惊人的才华,只是他的钢琴成就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他的作曲天才。仅就这首《C大调钢琴协奏曲》所达到的成就而言,就如同独步云天,评论家对此发出这样的惊叹:“在音乐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具有空前绝后的价值。”

协奏曲通常只有三个乐章,少有四个乐章的,而这部作品却是五个乐章。它结构宠大,织体宏阔精美,还在末乐章引入合唱。既有舞曲又有美妙诗篇,全曲时长近七十五分钟,简直就是一部色彩纷呈的交响曲。

素朴自然的白建宇大有宠辱不惊的特点。排练时我见缝插针地问他为何选择布索尼这首作品,他先是风趣地说了一句:“这首曲子很容易弹啊。”接下来,他郑重地说了真正的理由:其一,这部作品他曾得到过布索尼的真传,他跟作曲家的学生学习过;其二,2016年正好是布索尼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还有第三个原因他没有说,但我知道,那是1969年,他在布索尼国际钢琴大赛中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一举拿下公众选择奖。

年已七旬的白建宇可谓少年成名,十岁时便与韩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1961年,这位十五岁的韩国钢琴少年来到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奏了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全套钢琴作品,一鸣惊人,就连一向苛刻的《纽约时报》也为之折服,评价为“电闪雷鸣,能唤起古老传奇中的灵魂”。

白建宇是位有着键盘深度与厚度的艺术家,他的录音让“深交”的乐手着迷。一位打击乐手盛赞他的拉威尔,激情满满地向我推荐他的全套录音。白建宇通常会选择录制作曲家的作品全集,在CD中不仅展现出高超的演奏技术,更展现出一位“钢琴学者”的深厚积淀。他曾说:“要了解一位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必须要有完整的视野,这也是我为何热衷阅读作曲家所有作品的原因。”1992年与1993年,他录制的斯克里亚宾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全集先后获奖。2000年,为纪念塞巴斯蒂安·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他录制了布索尼改编的巴赫管风琴作品,在古典乐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不乏其人,但我们还没有一位像白建宇这样的钢琴家,因为他这个年龄段的钢琴家在我国是“断代”的,皆因“文革十年”荒置。白建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来到纽约朱利亚音乐学校,跟随钢琴教育家罗茜娜·列文学习,又去了英国和意大利分别跟随圭多·阿戈斯蒂和威廉·肯普夫两位演奏大师学习。此后,白建宇开始了职业钢琴演奏的生涯。他在瑙姆堡国际钢琴大赛中一举夺冠,受到世界乐坛的关注。那时候,正是我国方兴未艾的“文革”景象,许多有才华的钢琴苗子卷入了“上山下乡”的大潮流中,钢琴也自然成了“毒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一方面感慨白建宇的幸运,另一方面惋惜跟他同时代的我国钢琴人才的遭遇。

这位被世界各大音乐厅争相邀请的贵客,早在2000年就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有过成功的合作,成为第一位受中国政府正式邀请来华演出的韩国音乐家。如今,他能够在高手云集的古典乐坛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才气不减,越弹越好,不能不说与他的天才和勤奋密不可分。在他的身上,你丝毫看不到物欲时代的浮夸与浮躁,出现在深圳交响乐团排练厅时,他就像一位普通的观众,着一件非常随意的深灰色毛衫,浅灰色条绒裤子,头发零乱,满面倦容。由于布索尼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对于深圳交响乐团所有人来说都是新的,排练场上的气氛有几分紧张。团长聂冰以其职业小提琴家的眼光,为了保证这次演出的质量,特地从新加坡借来首席,另有各声部数位新人加入。经过调整后的乐队,在这次全新的磨合中,逐渐显露光彩。

我目睹了一次艰辛的排练。在这个过程中,指挥爱华德竭尽全力,挥汗如雨,在乐队间歇时还来到钢琴前,与白建宇研读谱子,十分谦逊。乐队上下也是鼎力配合,拿出看家本领。最苦的还是白建宇,他当天舟车劳顿空降深圳,不仅未及修边幅,身体也大有不适。他不断咳嗽,偶尔喝上一口水。从下午到晚上,排练一波三折,各衔接部分不断出错,指挥只能不停地打断重来,重复无数遍。白建宇等于是在陪练,他实在支撑不住,趁停顿瞬间,一头伏在钢琴上小憩。我曾无数次听过“深交”的排练和现场演出,也曾多次赞赏深交并为其撰文,皆因这个乐队有一个特点——通常在排练时你看不出多少效果,甚至提心吊胆现场会不会砸锅,但一旦到了现场,他们就会显灵般焕然一新,大放光彩。

爱华德回柏林好长一段时间了,此番他的归来等于开启了新的演出季。开场是莫扎特的《第三十六交响曲》。爱华德的头发更白更灿烂了,指挥手法也更加娴熟,风拂杨柳般自在自如,轻盈优美,惠风畅达。有诗意的肢体,也有柔软的表达,就像莫扎特的华美音色,通过他充满灵动的指挥棒漫溢出来,点亮乐队,让所有管弦刹那间遍地生辉。

重头戏显然在下半场白建宇的指尖下。布索尼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标题为“前奏”,那是优美的前奏,引人入胜的开卷。爱华德神采飞扬,开篇就让乐队全体振奋起来。如此快地进入状态,这是“深交”的好兆头。弦乐在优美中开启序曲,单簧管华丽地接续,圆号迅速拓展音域,气势磅礴。壮美的前奏,锦绣的前奏,波涛万倾的前奏。

最显赫的还是钢琴,插入时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既有飞瀑的绚丽,又有波纹的精致,这是技巧的精湛显现。七十岁的人了,技巧还如此炫目耀眼,对高难度的乐段完成得轻松自如,令人瞠目。小号适时地切入。平时我并不怎么喜欢的小号突然间在钢琴的微风抚慰下,显得那么清脆甜美。吴滨不愧是小号首席,这几年他对音色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C大调主题旋律由弦乐奏出,那是大手笔的陈述,笔力万钧。乐思在乐队齐奏中得以扩展,钢琴在沉郁雄厚的气氛中开始了歌唱。触键灵敏,音色饱满,白键宇在明亮的光彩中召唤着乐队。

弦乐马蹄般顿弓,圆号浑厚阵阵,长号介入,呈现鼓乐齐鸣的万千气象。高调,高奏,高耸,这就是布索尼作品的“神殿”构思。布索尼在1902年时这样描述这部作品:“我用图画中具有象征性的建筑物和自然景致来表现我的钢琴协奏曲。左中右矗立的三幢建筑分别代表协奏曲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乐章,夹在它们中间的是充满生机的谐谑曲和塔兰泰拉舞曲;神奇的鸟和植物象征谐谑曲,维苏威火山和柏木则象征着塔兰泰拉舞曲;……画面最右边富有奇幻色彩的翼人形象取材自丹麦诗人欧伦施莱厄的诗作,象征着大自然的神秘主义。”

第二乐章是谐谑曲,钢琴在这里魅力四射。触键呈跳跃状,伴随着鬼火般闪烁的弦乐颤音和柏辽兹式的管乐异彩。白建宇还是以他那种浑朴自然的风格旋入乐队,他在波澜不惊的触键中征服了所有演奏员。他跟指挥一道高扬着自信与稳健,一步步彰显着古典精神的旗帜。他是那么耐心细致地跟高山大川般的管乐弦乐密切联系着,共同的呼吸,和谐的震颤。他不是为了突显自己,他甚至没有任何花俏的多余动作,除了手指有表情之外,没有任何附加的东西,他是真正靠古典的精髓去表现音乐。

在高音区,钢琴的声音如破碎的五彩玻璃一样清脆剔透,随后键盘发出的沉重低音和打击乐的声响将乐曲带进旋风魑魅一般的狂舞,直到突然间乐队高昂的齐奏将阴霾扫尽。乐队排练时,作品前两部分显得有些松散,甚至支离破碎。一位资深乐手说,感觉布索尼这两个乐章写得有点过于随意,好像“即兴式”的创作,但白建宇却强调一定要听完整部作品,才会有一个深刻完美的印象。事实上,排练跟演出现场的效果实在是大相径庭。

第三乐章作曲家不吝笔墨,份量颇重。它由一个前奏段落和三个完整的部分组成,织体宏大。前奏过后,钢琴先奏出一首宁静的众赞歌旋律,随后乐队加入,对其进行烘托。钢琴含蓄地影射出肖邦Op.62夜曲的旋律,之后众赞歌被木管乐再次呈现出来。接着,钢琴在弦乐的扶衬下奏出铿锵坚定的主题,乐队再对它进行展开,钢琴与乐队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

布索尼的大景观需要高超的键盘技巧来完成。这个键盘不同于以往的钢琴与乐队的关系,不再是对抗统一性的,而是和谐融入的一种新型关系。这需要对钢琴属性的深度体验,也需要对交响乐器的全方位掌控,还需要对合唱元素的精准认知。这就像一座博物馆的魅力与价值在于丰富多彩,然而,如果不是精准有序地摆放设计,那将会杂乱无章。我想,这首堪称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多年来没有成为“热曲”,甚至从未在中国演奏过,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难度吧。

钢琴在第四乐章“塔兰泰拉舞曲”中再现光采。白建宇的手指以一种低沉的上下翻滚状音型融入了木管乐的喧嚣声中。乐曲奔流,颇有一泻千里之势。

第五乐章加入了男声合唱,标题为“颂歌”。舞台上方的坐席齐刷刷立起一道合唱的人墙,真不知道合唱队是什么时候排列成阵的。乐章由弦乐开始,巴松管和圆号追忆起慢乐章中间段的主题,由小号和长号作答,伴随着叮咚作响的钟琴。双簧管吹出了第一乐章的旋律,把人带到过去的记忆中。随后,在轻柔的弦乐铺垫下,高耸伟岸的男声合唱团亮开歌喉,唱出了为丹麦诗人欧伦施莱厄的诗作而谱写的颂歌,唱词来自欧伦施莱厄的《心向永恒万能的神》(Hebt zu der ewigen Kraft Eure Herzen),歌颂了古老文明伟大不朽的成就。

歌声从四面八方缓缓升腾,那是一种渐强的颤音,笼罩着大自然的神圣和静谧之美。一首那不勒斯水手之歌再度令人迷醉。结尾处,那种肃穆深沉的氛围被出人意料的钢琴华彩所打破,霞光万道般照亮整部作品。评论家形容这部作品是以“绚丽夺目”而告终,这种绚丽的核心,还是来自键盘的深厚功力。“我对色彩的感受和想法主要来自我的视觉经验。我非常喜爱绘画与摄影,对色彩本身比较敏感。当我演奏钢琴时,我会试着将我的视觉所得转化为声音,按照心中的图像创造色彩与层次。”白建宇如是说。他在接近布索尼“神殿”之时,不仅将作品还原作曲家的宏伟“建筑”意境,而且为这种意境赋予了精美的当代情怀与光色。

惺惺相惜。白建宇对布索尼这样的大师及经典作品如此厚爱有加,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更希望在当今喧哗的古典演出舞台上,这样的伟大声音能够继续鸣响。

猜你喜欢
建宇弦乐协奏曲
Formation of honeycomb-Kagome hexagonal superlattice pattern with dark discharges i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A study of response of thermoc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 ENSO events*
Analysis of monthly variability of thermoc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跳高比赛中的意外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