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6-05-14 12:24王丽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交流文本

王丽辉��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主要场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水平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教学策略的应用上,教学策略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与内容准确定位,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2016年3月我在海口七中参加同课异构,讲了《柳叶儿》这篇课文,我采用了“引入,自学,交流,展示,练习,总结”六环节教学模式,课堂上我按照六环节授课模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2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学、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整堂课师生互动的效果很好。

如:学生回答吃柳叶体现出“乐”的问题时,有这样一句话“满心里香的不行”,一名学生第一遍没读出感情来,我引导他说:你最爱吃什么?他回答说:油条。我又一次让这位学生读“满心里香的不行”时,这位学生的感情就非常饱满。又如,学生回答: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这句话体现出苦涩时,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时,我引导学生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为什么不能放开了吃啊?学生马上就回答出因为不够吃。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学生自学后回答“我为什么最乐”时,多为“我”能抢柳叶儿,能上树爬高,经过小组交流后,学生指出了“‘我欣赏美景也能体现出乐。”讲完课后们老师对我的课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肯定: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梯度性,能一步步完成学习目标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和“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课堂上的生成效果好。因此,教师准确把握课标,了解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

二、准确地解读文本

教师要由文本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只有做到研究文本,把握住文本体系,深入了解内容,才能寻找到文本的价值取向,才能灵活地运用文本,对文本进行适当地取舍和拓展。例如:对于阅读课教师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从内容到写法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忌搬——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忌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颇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与需求点。正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完全可以独立解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并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评价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新课程理念更是倡导“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例如:学生在受批评之后,绷着脸听课,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如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

2.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如我在教学《谈生命》这一课时,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然后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阅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批注、写读后感;也可以用朗读的形式,用自己声音传达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班上有喜欢写诗的孩子,他们也可以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受等,在这次教学中,由于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习效果很不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们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为此,课堂上的练习要尽可能减少目标单一型的练习,要尽可能注重多元化练习,尽可能让练习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准确了解学科特点,合理地运用教材,研读文本,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还要注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以课堂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浩特六中(026000)

猜你喜欢
实效性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