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2016-05-14 12:24陈芳琼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察者事物习惯

陈芳琼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已被人们所共识。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叫苦不迭,总觉得没话可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身边的生活,是观察能力差或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可谓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理解观察这一行为的特征

观察这一行为有它的具体性、准确性、深刻性和计划性。这“四性”较全面地体现了对观察者的要求。所谓具体性,就是要求观察者对被观察事物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印象,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准确性就是要求观察者不仅要注意事物的主要方面,而且还要注意到事物的次要方面。深刻性就是通过观察者在观察活动之前,确定观察的方法、顺序和重点,以免观察盲目、无效。

郑板桥的“胸有成竹”,了然于心泼墨自洒脱;朱自清描写他的父亲过铁道买桔子时“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字字准确,传神;法国作家布丰描写松鼠“尾巴总是向上翘起”,“不躺藏在地底下,经常在各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的生活细节,这些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教学中须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和体会,观察活动会对语文学习及写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方向性的指导。要使观察训练实践有效地进行,从而逐渐形成,我们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和写作训练,向学生介绍静态观察,动态观察,顺序观察和侧面观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认真细致抓住对象的特征,避免表面现象对事物内涵的遮掩。

初中语文《一面》中“隶体”一字的胡须“根根竖起的头发”的外貌描写,就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抓住了事物特征,通过这样的描写,人们不难体会鲁迅坚强、倔强的性格,而《白杨礼赞》作者描写白杨树的美“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写它的神美“力争上游”,“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所有这些都是观察细致、抓住特征的典范。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众多的事实证明,没有观察和学习的习惯,知识是不会持久的。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观察过程的持久性。许多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比较缓慢,要认识它的整个过程,就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都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重复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我们的学生要是没有对同学进行长期的接触观察、也就无法细致刻画“他(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莫泊桑如果没有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进行长期的观察、积累,也就无从刻画“羊脂球”,“路瓦栽夫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就不可能成为“短篇小说之王”。可见,观察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有它的艰巨性。语文观察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长期督促,经常训练,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思考,让他们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我们应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而努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个推动力量。激发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起点。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笔者认为,其一,让学生明确学会观察的目的。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源于伟大的目的。”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会产生实现的顽强毅力。要求学生写一篇“笔”的说明文,我们就会引导学生对笔的家族的每一个成员的颜色,构造,功用进行细致的观察,而后才可动笔。这种“功利主义”是十分必要的;其二,设法使学生感受到取得成功的快乐。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小小的作文比赛,参赛范围之广,热情之高,着实令人感动。布置着参赛作品的橱商前,经常有一些学生驻足徘徊,品头论足。而当获奖名单公布后,则万头攒动,翘首看榜。这就是潜藏在学生身上要取得成功的欲望。好奇、好胜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好奇心,是触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导火线,好胜心,往往会促进学生上进,不甘示弱地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发观察的要求。

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要力争让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取得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孟诺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要求成功的努力。”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影响极其深远,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使学生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355200)

猜你喜欢
观察者事物习惯
上课好习惯
美好的事物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与事件在观察者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