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也可如此生动

2016-05-14 19:12徐剑峰��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楚王晏子文言

徐剑峰��

学生戏谑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文言文为三怕之首,由此可见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何等困难。文言文教学中,常见教师琐碎冗长单调的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此以往,学生安能不怕!笔者经过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课堂语言力求生动鲜活

文言文教学课堂语言乏味,某种程度上跟教师为了考试一板一眼,根据教参照本宣科,有极大关系。如此一来,教授的内容是高度准确标准化了,然而由此却败坏了学生学习的胃口,低落了他们的兴趣。

比如学《刻舟求剑》时,有学生问“是吾剑之所从坠”中的“之”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涉及到语法,初中文言教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本来可以不必深究。然而既然学生问了又不能不解答。常规的讲解方法是从主谓宾的语法角度让学生明确“之”的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是,这么专业、抽象的讲解怎么能让这些刚进初一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明白呢?

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运用简单的语法知识对这个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后,便用形象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之”的用法。我指着这个句子说,这个句子是我们党中央,而这后面呢,是某个地区,它本来是完全接受党中央的领导的,可是它壮大起来后就有了野心,想要另立门户,从而脱离国家的统治。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派了一个人打入它的内部,去瓦解它。这个人的名字叫——“之”,所以,它—— “吾剑之所从坠”这个句子,“最后只能乖乖臣服于党中央。经过这番演绎后,学生便彻底明白了“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意思,他们再也不用头疼地去死记硬背了。

简而言之,我们应着力改变文言文教学课堂刻板的授课语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文言文才不会让学生那么恐惧。

二、解读思路突破教学常规

因为担心学生不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常规文言文教学囿于课文内容,讲究字字落实,译讲翻来覆去,方法单一,程序单调。如此学习,学生怎会不感到窒息?如果我们打破常规,创新方法,朝着课外推开一扇窗,逆向思维打开一扇门,那我们的课堂就有了源头活水。

比如讲《出师表》,不要急着进入文本,先让学生讲讲或给学生说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以及有关刘备摔阿斗和乐不思蜀等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他们会发现课文还联通着课本之外一个个精彩的桥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诸葛亮和刘禅的为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在学习课文时,他们就更能理解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再三叮嘱之意。

因为年代相去久远的缘故,我们常担心现在的学生无法理解文言文,因此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译讲课文。其实对于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或者随着学生文言学习的积累,只要给他们一定的文言语境,他们已经可以意会,达到以文言解文言的程度,甚至不必以现代汉语言传。

比如在教《郑人买履》时,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想象郑人与旁观者对话的情景,然后进行填空练习。

郑人( )曰:“吾忘持度。”

人( )曰:“何不试之以足?”

郑人(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结果学生纷纷填了好多令我惊异的答案,尽管答案各一,但都无一例外地突出了郑人的迂腐、固执。然后,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仿照刻舟求剑的结尾,用古代文言给郑人的行为续写一句评价。原想学生初学文言,这样的要求恐怕有些高了,恐怕要曲高和寡了。谁知学生反应竟非常热烈,有学生这样写道:“度即足长,信度而不信足,买履若此,不亦惑乎?”

逐字逐句译讲课文,然后再由段到篇解读课文,这是我们常规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必一定要完全这样做。有时,我们反弹一下琵琶,就会给我们沉闷的课堂引入一道道活水,就会让我们的课堂荡起阵阵涟漪,激起朵朵浪花。我们的课堂因此才会打破沉寂,焕发生机。

三、学习形式力求丰富多样

教师一言堂,学生整堂听。再精彩的讲解也扛不住长时间听讲的疲劳。这种单一的讲听模式必须得到改变。只有打破旧窠,引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文言课堂的沉闷气氛才能得以扫除。学生文言虚实词的掌握和句子内容的理解,并非只有译讲一条路可走。

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为了落实文言字词的教学和文句的疏通,变“教师译讲学生听记”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我让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学生为了完成表演,通过自查注释,讨论疑难,演练磨合,不知不觉间就把晏子和楚王之间的文言对白全部译讲出来了。

师:楚王设宴款待晏子。席上玉盘珍馐,金樽美酒,琳琅满目。其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正在酒酣耳热之时,有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犯人走到楚王跟前。楚王说……

生1(楚王):(恼怒地)哎,你们干什么的?真是扫兴,没看见寡人正在和晏大夫喝酒吗?嗯……那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生2(二吏):(恭敬地)禀陛下,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生1(楚王):(嘲讽地)你们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生3(晏子):(严肃地)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到了淮北就成了枳了,它们只是叶子很相似而已,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姓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生1(楚王):呵呵,晏大夫,朕刚才跟你开了个玩笑而已,不必当真。晏大夫不愧为齐之习辞者也,今天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晏子与楚王交锋的场面,既避免了单纯译讲的枯燥,而且还增加了情趣,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凡是场景化的文言文几乎都可采用这种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的形式来驱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学习形式自由活泼,学习状态兴奋昂扬,极大地改善了文言文学习沉闷无趣的现状。文言文学习形式的选择,我们也可以因文制宜,譬如一些游记或写景的散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导游词或景点介绍;一些议论性质或带有思辨色彩的文言文,我们还可以开展辩论……多样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至少文言文在他们眼中不至于那么可怕。

尽管文言文使用的年代离我们已然久远,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的学生应当疏远他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学生畏惧他的借口。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潜心钻研,从各个方面改善我们的教学,文言文的学习完全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完全不会再谈古色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215008)

猜你喜欢
楚王晏子文言
晏子不辱使命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楚王失弓新编
文言实词推断法
晏子使楚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