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实现高效

2016-05-14 19:12李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背影课文文本

李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从而真正实现高效呢?结合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导入新课,进入文本的初步阅读中

新课的导入一般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开场白,它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很好地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营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氛围。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敕勒歌》时,这样引入:时下,好多同学口中都模仿传唱着一位蒙古族歌手那粗犷、浑厚的声音,这歌曲得到大家的喜爱并不仅仅在于他音色的动听,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位歌手是谁?(腾格尔),接着老师又打出了表现草原广袤、富足,令人向往的一幅幅图片,这一步的导入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了解欲望,接下来应该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诗歌展现的场景。

但是课堂设计的第二步,老师又给学生介绍《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北朝民歌》文体知识和背景介绍,而不是了解诗歌内容中所描写的草原情景。背景文体介绍完后,第三步老师才让学生朗读理解诗歌。这样的环节设计,会使课堂应有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如果我们把文体介绍与朗读了解这两个环节互换一下,课堂教学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理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篇课文学生读后,会有一定的感想,这时,教师要利用他们阅读后的体会,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上《岳阳楼记》这一课,经过对课文的初步朗读环节后,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后,文中哪句话,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有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回答“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景物描写的句子,还有同学能够谈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

这样,教师抛开了原先机械的依照文章结构的讲法,没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讲解,而是以最快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激趣理解,从而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学习和理解,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因循不变,按照原来的篇章结构,由先到后,逐字逐句,进入僵化的程序,让学生落入窠臼,课堂就没有了生气和创意,学生学起来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就无法提高。

三、深入剖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后,许多答案并不完全正确和全面,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学生渴求正确答案的心理,或是进行仔细分析和讲解,或是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和探讨,或是进行分组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例如学习《背影》一课时,老师提出“文中一共几次写了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4次提到“背影”,学生会很快找出。但“起什么作用”,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探讨出问题的答案,4次描写“背影”,首尾两次是虚写,中间两次是实写,文章着重描写的是中间那次。从刚才讨论可以看出,“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在探讨“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细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一共写了我的几次流泪?”,然后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为什么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和情感有什么不同”等。

经过讨论可以明确:一是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二是父亲对儿子怜爱之情的理解,三是对父亲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感激,四是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这些具体细节的理解,让学生贴近课文去理解,去感受,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去发现,去感悟,去交流,去欣赏。

四、迁移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

当师生一起把课文学完之后,都有一个拓展训练的环节,主要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增长点加以培养,使其获得持续发展。因此,对课文的延伸拓展要合适。一位老师在学完《麦琪的礼物》一文后,对文本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练习。学完课文后,学生了解了德拉卖掉心爱的长发,给丈夫买了表链,吉姆卖掉了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发梳,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珍贵的东西——纯洁的爱,告诉人们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的主题。

之后,教师又对文章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训练,他分别引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珍贵的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的阅读片段,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做人,心中有爱,善良最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延伸练习是水到渠成的,不露痕迹的,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的,也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735300)

猜你喜欢
背影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两个背影
背影
背课文的小偷
背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