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朗读与现代诗歌教学

2016-05-14 19:12唐华凤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契机文本

唐华凤

关于朗读和小组合作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师对此深有体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体味作品内涵,感知文章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语感。而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在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将朗读融入到小组合作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朗读,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一、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组合作朗读将小组合作“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让学生自己朗读,因为缺乏竞争的氛围,很多学生容易流于形式,随随便便地应付一下,很难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别说做到声情并茂的程度了。这时,朗读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完全靠学生的自律了。积极上进者,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朗读的任务,而那些懒散者就可以偷工减料,得过且过了。

而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就不同了,因为存在竞争,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即使是懒散者也因为害怕拖后腿遭受小组成员的批评而积极主动起来。况且在小组合作中,因为组长的积极组织和分工合作更能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营造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朗读氛围。

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朗读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基于知识、阅历、思想、语感等综合因素在内的综合素养,也是学生对文本自我解读的外在体现。每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一样,他的朗读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同一个作品让不同的人朗读,因朗读节奏、语速、高低音的处理不同,其朗读效果往往会出现差异。

在小组合作朗读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或小组讨论,或查找资料,或向教师提问,都在为问题的解决而努力。朗读教学牵引的是学生的眼、口、耳、心,它激发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它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通过小组的合作深入地理解了教材。

三、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契机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导学生时不到他想弄明白却弄不明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就是说教师进行教育时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只有把握好教育契机才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进行现代诗歌教育过程中,教学契机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契机。

然而,这样的教育契机往往不够自然,带有“请君入瓮”之嫌。不如学生直接暴露自己理解的障碍,并且带有想要探究和深入理解的欲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小组合作朗读正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导致在小组合作朗读中存在意见的分歧,因此造成了朗读的障碍。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教学契机。

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要朗读好现代诗歌除了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感,也需要读者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直接与文本接触,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这解读的过程就需要朗读。在小组合作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查找资料、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和展示。

五、丰富朗读的表现形式

小组朗读因为人数的增加及个体的兴趣、爱好、水平不同使得朗读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除了常见的小组齐声朗读、逐个呈现之外,更是涌现出许多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朗读样式。很多小组根据角色的不同采用分角色朗读,有的采取一唱一和式,还有循环往复的强调式。很多小组根据组员男女的不同、水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进行合理分配,既能扬长避短,又能根据文本的需要进行创造性改编,使得每个小组的朗读各不相同,提高了朗读的欣赏性与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在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对于教学来说,益处多多。教师借助这一教学形式因势利导,可以创造有利的教学契机,推动文本的研讨和解读,也能在班级中营造朗读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26100)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契机文本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