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与指导

2016-05-14 19:52陈春华�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趣事个性化设置

陈春华�オ�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丰富阅读积累,促进个性思考

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能储备知识,而丰富的知识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激起个性化思考的基础。否则,学生个性阅读中的理解和体验就是无源之水。目前,初中生的阅读主要以课本为中心,课外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都有待于增加。对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要永不满足对知识的追求,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以开阔的知识视野,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立足课堂、立足教材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比如,在进行某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选择与该篇文章同类的阅读资料来阅读,从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辨、学会求同存异,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思考。二、通过激趣导入,培养个性阅读

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资料上来,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在此列举如下两种。

1. 谈话式

语文源自生活,将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焕发出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与阅读。

比如,《幼时记趣》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对话式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你们童年时的那些趣事现在想起来是否还历历在目?课文中沈复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童年趣事,并说:“时有物外之趣”,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呢?请给大家讲解一下吧?有学生回答:“物外之趣”就是观察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我接着说:为了写“物外之趣”作者介绍了哪几件童年趣事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

简短的谈话导入仅仅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他们在回忆、思考的过程中,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产生了阅读并寻找答案的动力,当然,阅读之后所产生的体验也是独具特点的。

2. 运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导

入,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阅读欲望。比如,在执教《三峡》时,我是这样用多媒体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的伟大祖国有着无数被举世称赞的奇山异水,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其中的一道景观请大家欣赏,请看三峡风光介绍片……

这样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下一步的阅读奠定了基础,也调动了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的多种内因。

三、设置巧妙提问,实现个性阅读

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富有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导下,主动阅读,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实现个性化阅读。

1.提出问题,诱发阅读动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结合文本内容、学生的认知、趣味、困惑、经验等因素来设置,这样的问题才能够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比如,在执教《蔚蓝的王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这段话里哪个词给了你静的感觉?文中写没写花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把白玫瑰换成红玫瑰可以吗?屠格涅夫为什么要写两种白颜色的花?这些问题给学生阅读设置了一条主线,学生阅读的针对性更强,个性化的理解也更加鲜明了。

2.置疑设难,加深理解

部分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其理解能力较差。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只限于字面,要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理解障碍之处设问,开阔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感悟文章深处的意蕴。

比如,《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在教学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代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致,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孔子、老子、孟子、曾子、孙子……我继续问道: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说似乎有些难度了,在他们沉默不语时,我继续说道,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后面带“子”的人,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士,人们为表示对他们的敬重,所以就在他们的姓氏后面加了“子”,晏婴就被称为“晏子”……这样的设问及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建立了初步的感知,为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也强化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理解。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理念所重视的教学理念,也是提升阅读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究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见解,让个性化阅读之花散发出缕缕书香,裨益于学生美好的人生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初中部(215011)

猜你喜欢
趣事个性化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蟹棒趣事(5)
蟹棒趣事(4)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