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反思

2016-05-14 22:41于洋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学习迁移素质教育

于洋鹏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教学”的实施。“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帮助学生学会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紧扣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与操作相结合;促进了学习迁移的产生;优化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当前实施“互联网+教学”主要面临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建设、教师的教育理念亟须更新、转变家庭与社会错误的教育观念等问题。促进“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学习迁移;素质教育;先行组织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62-0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互联网+”为背景,实施“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这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2015年黑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课”的评选研究,就是对“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在“优课”评选活动中有一定的亮点出现,同时也看到了不足。保持亮点闪光,弥补不足之处,会促进“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一、以“互联网+”思维审视课堂教学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其核心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用这16个字来解读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概括。

(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着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要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内容、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学生,并持续不断地改进教学,以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找准定位、持之以恒

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提倡拿来主义,已有成熟经验在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时,要关注细节,找准定位,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待新的技术和方法,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加尝试,很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应持续不断地优化

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进,以量变积累为质变,积持续微创新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颠覆式创新。

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互联网+教学”的实施 黑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在网络教室中上课,90%的网络教室安装了课堂教学广播系统,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计算机的即时监控与管理。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室能够连入互联网,具有实施“互联网+教学”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上,我省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室的网络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验和探索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一)微课的探索

黑龙江省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微课大赛,并有多名教师在比赛中获奖,在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中,获奖教师做了微课相关的专题讲座,培训教师学会制作微课,教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微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探索

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加慕课学习,在系统学习了翻转课堂的课程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教师尝试转变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提供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创设题库,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网络答题方式获得反馈,同时在累计积分系统、积分排名系统、积分购买个人服装秀系统、积累积分闯关(单元测试)提升军衔系统等的支持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做中学”,将学生创作的作品放在网上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同学的作品开展自评和互评等等。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多年教学实践与不断努力,黑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积累了基于局域网、互联网的大量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验成果。

三、信息技术学科“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科优势进行“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在一系列的探索中,出现了教学的亮点,也显示出了不足之处。下面就以2015年黑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课”的评选研究为基础,谈一下“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体现出的亮点与不足。

(一)实施亮点分析

1“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较前沿的教育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陶冶。教师能够创设相应情境,恰当地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初中的《给家人的一封信——赞黑河》一课,授课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家乡的赞美,展示自己家乡的成就,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教育,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为首的德育教育。

2“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两个问题会完全相同,但的确有许多问题具有共同的特征。根据结构,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就是那些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就是那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1]。这里的结构不良并不是指这个问题有什么错或有什么不适当,而是指它没有明确的解决途径。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是结构良好的问题。但当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发表见解,写一篇小议论文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结构不良问题,因为缺乏明确的、清晰的途径帮助他们选择写作对象,研究写作对象并最终写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互联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用以提供各种可能的思路,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是“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最大亮点之所在。

(一)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建设问题

“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需要必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撑,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监控的互联网广播系统,教师和学生或小组的交流内容可以方便地在大屏幕和学生终端进行切换。需要线上和线下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系统。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亟需更新

“互联网+教学”不是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学生学习实现电子化、教室接通互联网就算完成了,教师教育理念没有转变就没有应用互联网的需求,也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师掌握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行为的切实转变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采用认知主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的教师就可以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整体上看几乎从20世纪50年代横跨150年直到当代。培训教师统一思想成为当前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除了理念问题,要实现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还要培养教师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转变家庭与社会错误的教育观念

实施教育变革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来源于学校,而是来源于家长和社会,来源于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本来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但在社会上、在家长眼中似乎人人都是教育专家,讨论一些似是而非或完全错误的教育观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驳斥错误教育观念,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正视“互联网+教学”可能引发的问题

任何技术都会具有两面性,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教学”理念推行中也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例如2015年11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卡农城高中爆出“集体艳照门”事件。

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教育负责。让学生适应彼此的想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能够接受批评,乐于助人,并且愿意为整个学习团队负责。在学习中体会他人的感情和思想,体会他人为了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并把整个小组当作自我的延伸,最后在学习小组内所有成员能够达成共识,并通过从多种学科和多种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某个领域,使学生们的头脑变得更加开放,学习的欲望增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强,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J.Sternberg,Wendy M.Willianms.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88—289.

[2][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5.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7.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67.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先行组织者学习迁移素质教育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中职英语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迁移及示例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