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6-05-14 12:51蔡雪萍
新教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考试分数素质教育考试

蔡雪萍

人的素质就是全面发展,离了全面发展就没有素质可言。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实践证明,素质教育不是没有考试的教育,而是对考试的要求更高了,要建立多元化的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一、对素质教育的几个认识误区

1. 用等级制替代百分制。

与以前的百分制相比,实行等级制能为学生创设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但这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涵,只是考评方法的一种改变,抓素质教育也不一定就非要实行等级制不可。

2. 过于重视课外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但不少学校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等,把这些活动当成一种点缀,当成应付检查的手段。笔者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应该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遵循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只能看作是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体和全部。

3. 不做或少做作业。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相反,素质教育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和大纲的基础上,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全面优化教学程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学生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一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可以放松教学要求,不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得越少,就越重视素质教育,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4. 不要分数和升学率。

笔者认为,考试分数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的确不能真实地反映某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和某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但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考试分数毕竟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决不能在评价教学质量过程中完全抛开考试分数。试想一下,如果取消一切考试,不要分数和升学率,那将给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二、正确处理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们把传统教育及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一概称之为“应试教育”,这体现了人们对现行教育寻求改革的积极态度。目前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使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笔者认为,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同时,不能轻率地否定考试制度,把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素质教育仍然要用考试作为检测师生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未能找出更好的手段代替目前的考试制度前,决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考试是了解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对教学成果的量化评定,对教学的竞争机制发挥着督促作用,引导教与学的方向。考试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尤其不是终极目标,考试只是也只能是教学检测和人才评估、选拔的众多手段之一,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实行科学的考试,全面地、合理地评价学生和教师。实际上,考试制度只要处理得当,实施素质教育与抓好考试工作并不是矛盾的,两者可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三、考试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考试分数如同一根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一定等于合格人才或优秀人才吗?大文豪郭沫若16岁读中学时,有这样一张成绩报告单: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从这张成绩单上看,郭沫若实在算不上优等生。最惹人眼的是算术100,却未成为大数学家,国文不及格,却成了大诗人、大文豪。可见,仅凭某一次或某几次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让许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是不公平的。现代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现行考试制度,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这一教育检测手段,充分发挥其诊断、评价、反馈、预测及激励的功能,促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已成了当务之急。

1. 优化试卷设计。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试改革应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状况,尽可能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讲究试题难易水平的层次性,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能摸清自己的真实成绩,也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各种、各类考试必须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去设计,讲求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测试的学习内容有相应的覆盖面,接近学生学习实际。设计试题前,首先应作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如测试范围、测试内容、能力要求、学习目标和学生素质状况、学习发展情况等,然后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测试目标。命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课本,注重“双基”,绝不能盲目加宽、加深、加难,重走“生怕学生会做”的命题老路。注重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两者的结合,防止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积累、轻运用,出偏题、怪题等现象发生。

2. 创新考试方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考试改革应充分考虑对学生主体性的检测,要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为此,创新考试方法要以达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为原则,按照教学目的、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实践考和情境考等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基本知识、识记能力层面的题目可用闭卷考;考创造性、综合性的题目可用开卷考;语文朗读、外语听力、计算机操作则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查;语文的辩论和演讲、思想品德课的人际交往、外语会话则可以通过设置一定情境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搞得生动活泼一些,从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出发,试题要尽可能有一定的趣味性,形式灵活、新颖、多样、有效,在理性中渗进感性的东西,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感到有趣味。

3. 改进考试评估。

小学培养的人才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考试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导向,才能使小学人才培养不至于滞后于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跟得上先进的、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与人才观念。原始的卷面分数仅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片面性的数量化的表现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看出学生在班内或校内的相对水平和学习的发展情况,因而分数不能作为评估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和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但考试的结果对于教与学两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科学地总结并正确地利用考试结果,对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达成有重要的作用。在考试成绩评定方面,评分标准不能框得太死,要有弹性,允许有不同见解的答案,而且不能仅仅看答案对错,更重要的是关注答题的思维过程;采用多种的成绩评定方式,可以打分数,也可以分“A、B、C、D”级,或者分“优、良、中、差”“甲、乙、丙、丁”级;发布考试成绩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或公开,或个别通知,决不搞分数排队,学生最终成绩不以一次考试来评定,应把平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把单项成绩和综合项成绩按一定比例进行评估核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旅,始于今朝。当我们在为中国教育扼腕叹息的时候,如果还不大力改变“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种现状,恐怕我们的子孙在若干年后还会继续扼腕叹息下去。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澳前大磹下小学)

猜你喜欢
考试分数素质教育考试
考试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交白卷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考的不好没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