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为政以德

2016-05-14 16:12何建华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政晋文公史记

何建华

我们常说要以史鉴今,但如何才能做到呢

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钱跃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一书,是一部全新视角解读《史记》智慧的智慧之作。全书共64篇,旁征博引、借古鉴今、文字严谨、叙事生动,既有凝炼的古语箴言,又有现代风格的演绎,既为读者提供了轻松阅读的快意享受,也为读者深刻理解、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哲学、政治价值和政治文明,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为政以德 有德者昌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之时,常常疏于留意这部巨著其他方面的价值。事实上,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对政治、经济、社会、人性等极有洞见。散见于《史记》中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特别是德政廉政方面的智慧,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味、深思和启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总结,但至今尚未有人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提炼。

《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一书,力图总结提炼《史记》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思想,关注治乱的经验教训和治国理政者的德政和廉政能力建设,可谓全新视角。

作者从《本纪》《世家》《列传》中提炼出古代政治家的执政思想和风格,从《平准书》《货殖列传》中看到金融手段,从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列传》中联想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工作……全书贯穿一根红线:聚焦为政以德的先贤和政事,倡导有德者昌的为政理念。

书中赞赏古公亶父“有民立君,将以利之”和宋景公“君者待民”的朴素民本思想;佩服伊陟对太戊帝的规劝:“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仗着刀锋之利在周都郊外阅兵,并向周王室的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本来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深受教育。《楚庄王以德服人》一章中极为赞赏王孙满的观点,同时记述——魏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军事家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倡导为政以德,并没有忽视法的作用。在《孔子的“申论”答卷》一章中,作者写道:“倡导以德治国,说明治国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化人心和思想宣传的重要性,这是治国技巧更加圆熟的标志。倡导依法治国,说明治国者已经告别了传统儒家的空洞的政治理想主义,而具有了清醒的政治现实感。‘德主刑辅、‘礼法合治这一传统治理国家的主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具有很现实的启迪意义。”

《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一书作者不吝笔墨赞扬了两千年前那些为政以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那些坚信德治的先贤充满敬意。

宏大故事 深度思想

格局决定布局。与热衷于“碎片化”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不同,《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的作者,一扫那种一味求窄、求细、求小的拘谨姿态,没有满足于在小块的田畦上耕耘,而是以宏大故事及其深度思想,准确地把握历史全局及其磅礴气势,成功地提炼出《史记》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思想和价值。

《重耳如何论功行赏》一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广博的价值取向和写作意图。

晋楚两国“兵车之会”,晋文公重耳遵守流亡期间和楚成王的诺言,“退避三舍”。当晋军退至城濮,恰是三舍(九十里)之地,与楚兵会战,先轸指挥作战,大败楚兵。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论功行赏,狐偃属头功。有人说:城濮之战,是先轸的计谋。文公说:城濮之战,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孔子听到了,说:“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作者对此感叹不已:“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历尽人间险轭,62岁时才在众谋士的谋划、辅助下,借助秦缪公的扶持,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随后对内修政施惠,对外文治武功,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从他对‘一时之权和‘万世之利的理解,从他对狐偃与先轸的论功行赏,可以看出,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作者联想到晋文公另一次行赏。返国后的晋文公没有忘记与他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开始大赏从亡及守国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狐偃、赵衰、魏犨等尽皆得到封赏。壶叔也是从亡之臣,作为“生活秘书”,一路上照顾重耳的起居,可以说无微不至,功劳大大的。在晋文公行赏之时,壶叔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会得到丰厚的奖赏。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数轮封赏结束后,仍未赏到自己。这下,壶叔沉不住气了,主动向晋文公表达自己的疑惑与不满:您三次赏赐功臣都没有轮到我,请问我有什么罪过?

文公的回答是这样的:“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聊聊数语,却是何等的恢宏!当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却又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寻找更有价值的“灵芝仙丹”,因而无法提升自身境界之时,《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中真正的智慧俯拾皆是,足以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取其精华 微言大义

我们常说要以史鉴今,但如何才能做到呢?

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有生动的记述,但后人对之缺少积极总结。《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一书,总结了《史记》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特别对《史记》中德政、善政、勤政、廉政等思想和实践进行挖掘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繁就简,其微言大义,值得反复阅读。

在《子产的“水火论”》一章中,作者认为,子产关于为政应宽猛相济的主张,至今仍然值得治国理政者反复体会。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

《祁傒荐贤不避仇》一章中,晋悼公向大臣们询问可以任用的人,祁傒推荐解狐。解狐是祁傒的仇人。悼公又问还有谁,祁傒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当时的君子评价说:“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赵简子的忧虑》一章中,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简子每当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常常不高兴,大夫们纷纷请罪。简子说:你们没有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请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作者借古语感慨:“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太公到齐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太公简易近民》一章写道:“李克强强调的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实际上与两千多年前姜太公总结的政令简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是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梦想。”

在《李克关注干部的“微信朋友圈”》中,作者认为中山相李克所说的“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等五条标准,值得今天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时借鉴;作者还倡导像晏子、季文子、公仪休、公孙弘等古代官员那样俭以养德、正己修身、廉洁自律。

《有德者昌——<史记>中的德政廉政智慧》是名副其实的智慧之作——由于司马迁及其《史记》蕴藏的智慧,作者才能独具慧眼挖掘提炼出这些智慧。这是志存高远的宏大智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智慧:立身以廉,为政以德。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德政晋文公史记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Anomalous 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 in single-crystalline Co/SrTiO3(001)heterostructures∗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