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6-05-14 11:12冉胜刚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新课改培养

冉胜刚

【摘 要】问题意识是开启思维的动力,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石。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不可推卸的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就成了落实数学奠基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培养;问题意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问题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是实现新课改根本目标的关键

新课改下的创新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一切创新都开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将成为空谈。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新课改推进的最重要一环。

2.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课改将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显然已行不通,这一根本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学习的动机也才会更加的强烈。培养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对所学知识只能被动接受,那么这种主体地位将无法发挥。培养问题意识能够更好地推进新课改的落实,也是达到新课改要求的重要推动力,它既落实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把这种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1.构建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如果我们把数学的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有效的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问意识呢?我认为以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为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如:在讲“乘法估算”时可演示情景图课件:某学校组织五年级96名学生去看电影,每张门票3元,带300元够不够?限3秒内抢答。此时,有的学生不高兴了,说时间短算不出来,此时少数几名学生举起了手轻松答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想问的问题出来了。有时我还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问题的情境或以童话故事、模拟生活情境等形式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

2.融洽课堂氛围,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爱”是敢问的前提。如果教师能用满脸的阳光和灿烂面对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其次,“民主”是敢问的基础。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当学生发言时,我耐心地听、虚心地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如我常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你想补充点什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我备课的预想,我也决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尽力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由于采取民主鼓励的方针,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进行各种尝试。

3.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求知欲。因此,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事物发生疑问,乐于探索,赋予追根问底的精神。因此,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动力。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好奇地提出:能不能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统一成一个求积公式?经过验证,说明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从而又创造出一个新的认识。另外,在学生产生好奇、勇于提问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发散性,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可能性,从一点向四处发散,寻找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每种解答。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计些开放性题型,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程度。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出示如下复习题:“六年级一班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28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2人, ?”学生看题后,从简单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入手,通过尽情思考、交流,到应用“比”、“百分数”的知识,使学生提出20多个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拓展教学视野,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我们鼓励学生发问,但教师不必、也不可能一一作答。因为有些疑问,仅凭本节课知识、本学科知识无法诠释透彻。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里产生出来”。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长分别是10㎝、5㎝和4㎝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把这一问题诱导学生在课后解决。第二天,许多学生竟找来初中课本研究讨论起来……课堂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如果我们能善于把问题引向课外,这样,课外知识就会成为学生“问”的源泉。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不断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效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为时代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卫英.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1年02期

[2]孙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2010年10期

[3]朱小静.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J].科学咨询.2008年12期

[4]连世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小学科学.2011年11期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新课改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