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突破善坚守整纲纪求胜利

2016-05-14 19:56刘勇
党史文苑 2016年8期
关键词:信丰革命精神

刘勇

[摘要]信丰是一类革命老区[1]p812,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过,孕育了信丰革命精神,原中顾委委员李聚奎上将称誉信丰“革命火种不灭”[2]p2。

[关键词]信丰 革命精神 内涵及启示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信丰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孕育形成了信丰特色的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信丰革命精神,对于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决胜同步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信丰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

信丰革命精神是信丰无数革命先烈、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彰显了信丰革命斗争的特色和个性,其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敢突破、善坚守、整纲纪、求胜利”。

(一)“敢突破”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英雄气概。“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3]p640陆定一同志的壮丽诗篇,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当年中央红军敢突破的革命精神。1934年10月,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为阻击中央红军长征,国民党先后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就是以信丰桃江为天堑的弧形封锁线,被陈济棠吹嘘为“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红军休想越雷池一步”[4]p6。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前卫部队在信丰新田百石村与国民党军遭遇,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就此打响,红军全歼守敌200余人。经过几天的英勇奋战,红军又先后在信丰县境的新田、金鸡、古陂、石背等地打垮了国民党守军,取得了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战斗的胜利。百石战斗中,时任红四师师长洪超亲临第一线指挥,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壮烈牺牲。百石,长眠着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矗立着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第一座烈士墓碑。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如果当时红军在思想上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在军事行动上不敢主动出击、不敢突破,后果将不堪设想。历史和实践证明,“敢突破”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英雄气概。

(二)“善坚守”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钢铁意志。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于1935年3月底率部从于都上坪山区突围到信丰基本游击区,把游击大本营安扎在信丰油山,建立了交通总站。因此,信丰成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和指挥中心。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赣粤边广大军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陈毅在信丰油山写下的《赣南游击词》《油山埋伏》《雪中野营闻警》等诗作记述了这一艰难岁月。面对国民党军队反复“清剿”和血腥镇压,在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下,红军和游击队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浴血坚持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发展了革命力量,表现出了钢铁般的革命意志。1937年10月,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高度评价包括信丰在内的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们“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这是“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三年游击战争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就是红军和游击队始终抱有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以强大的恒久耐力浴血坚持。历史和实践证明,“善坚守”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钢铁意志。

(三)“整纲纪”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制胜法宝。1927年10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信丰县城,针对有些士兵钻进饭馆大吃大喝不付钱、闯进当铺强行用手榴弹诈骗金钱、跑进布店抢劫布匹现场贱卖等恶劣行径,面对官兵思想混乱、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减员严重的严峻局面,朱德、陈毅当机立断,把部队带离县城,在信丰西牛源和与丫叉桥之间的一个山坳,召开整顿纪律大会。朱德、陈毅先后发表讲话,对全体指战员进行革命前途和革命纪律教育。朱德大义凛然地说:“愿意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5]p237接着,他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教育大家要严格遵守纪律,号召所有指战员大胆地同破坏纪律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陈毅在讲话中严厉地批评违反纪律的现象,重申部队纪律。他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人民的武装……现在你们竟如此忽视军纪,随便抢劫当铺,这那里还像个革命队伍,和歹徒强盗又有什么两样呢?”[6]并谆谆告诫大家:“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有着铁一般的纪律的,因为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否则,我们这个革命队伍就一刻也难以存在下去。”[6]会后果断处决了3名严重违犯纪律的不良分子。信丰党组织积极为南昌起义部队筹粮筹款、提供向导,对部队整顿纪律给予有力支持。通过“信丰整纪”,南昌起义部队逐渐走向团结统一,军事、政治素质大大提高,组织纪律进一步加强,逐步完成了从旧式军队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变。“信丰整纪”在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和实践证明,“整纲纪”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制胜法宝。

(四)“求胜利”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伟大理想。信丰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所进行的艰难斗争历史,以及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所进行的可贵探索,就是“求胜利”革命精神的有力佐证。据不完全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丰先后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的共2.69万人,在战斗中牺牲的2314人。之所以称信丰“革命火种不灭”,就是因为有这种追求胜利的伟大理想,激励和鼓舞着信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赣南第一位共青团员郭一清创建了赣南工农红军第二十六纵队,一直跟随彭德怀转战湘鄂赣和湘赣边区。1930年7月下旬,郭一清在攻打湖南长沙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他英勇果断的指挥才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彭德怀的热诚称赞:“一清同志为中国人民事业坚决勇敢、艰苦奋斗之精神,永远留于人间,值得我辈学习!”信丰第一任县委书记肖凤鸣,革命从自家开始,把自己家的谷子、田地等财产分给贫困农民,还当众烧毁农民租借土地的契约。1928年初,肖凤鸣等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信丰农民武装暴动,因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受挫,但肖凤鸣没有因革命受挫而气馁,他率暴动队伍转入农村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春,肖凤鸣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慷慨就义。曾任信丰县委书记的曾纪财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即使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房子被当地土豪劣绅烧掉、父亲也被杀害、妻子在为红军挑粮途中被山洪冲走的情况下,仍然想方设法找到红军,把项英、陈毅带上信丰油山后,坚决跟着他们打游击,直至被捕遭受百般折磨凌辱,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从郭一清、肖凤鸣、曾纪财身上,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追求胜利的伟大理想。历史和实践证明,“求胜利”蕴涵和彰显了信丰革命精神的伟大理想。

二、信丰革命精神的现实启示

信丰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信丰革命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俱进。面对新常态,必须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定信念、保持定力、牢记宗旨、艰苦奋斗、实干担当、勇争一流,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传承和弘扬“敢突破”革命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铿锵激昂的号令。解放思想是发展的永恒主题,思想一旦落伍,行动必然迟疑。不破除思维定式,就无法实现思想解放;不打破路径依赖,就无法实现行动突围。弘扬“敢突破”革命精神,就是在新常态下,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犹豫、不折腾,突破思想藩篱,敢闯新的路子,以思想的解放,促进行动的突围,实现发展的跨越。要把遵规守纪作为解放思想的底气,以解放思想来彰显遵规守纪的价值。要付诸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革除障碍,冲破束缚,涵养正风气,形成正势能,开创事业新境界,再创发展新辉煌。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应对社会发展与全球局势变化的国家战略。改革是新思想对老观念的挑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头脑先行,要掀起头脑风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唯新唯实、求变求破,锐意改革、激励创新,为走出一条不畏艰险、敢为天下先的开拓之路提供思想先导与行动力量。

(二)传承和弘扬“善坚守”革命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就是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弘扬“善坚守”革命精神,就是在新常态下不怀疑、不徘徊、不动摇,以恒久的耐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力,在政治上坚定信念,坚持在群众实践中砥砺意志和品质,把坚定理想信念与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决胜小康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

要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在经济发展上坚定信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深处着力,精准发力,永不放弃、志在必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宽阔胸襟和思想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三)传承和弘扬“整纲纪”革命精神,就是要牢记宗旨、艰苦奋斗。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党的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就是要坚持从严治党,继承好、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多办为民实事。宗旨问题,说到底就是对百姓利益的态度问题。与民争利抢利,必然水火不容;始终维护民利,必然鱼水情深。弘扬“整纲纪”革命精神,就是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把党的宗旨牢记于心、付之于行,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两条例一准则”,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坚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四)传承和弘扬“求胜利”革命精神,就是要实干担当、勇争一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雄关漫道真如铁”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再到“长风破浪会有时”,无一不是追求胜利的伟大理想,引领着中华儿女去追梦圆梦。弘扬“求胜利”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胸怀追求胜利的伟大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实干担当、勇争一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常态下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忠于事业、信守承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担当,民族才有希望。敢担当,生命才会闪光。敢担当,人格才最高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以实干精神直面矛盾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第一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回顾过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重要的是汲取力量,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传承和弘扬“敢突破、善坚守、整纲纪、求胜利”革命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继往开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国革命老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2]信丰县党史工作办公室.信丰人民革命史[G].1999.

[3]信丰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4]全国政协文史委.文史资料选辑(62)[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史料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

[6]赵镕.跟随朱德同志从南昌到井冈山[J].近代史研究,1980(1).

责任编辑/冷 波

猜你喜欢
信丰革命精神
习作《水粉画静物》
赣南名楼
——信丰阁
江西信丰县蔬菜防寒防冻管理技术
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信丰脐橙产业转型发展
基于数据分析分享经济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
大庆精神的传播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