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2016-05-14 19:56蔡珍
党史文苑 2016年8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蔡珍

[摘要]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中,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和起义军广大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它蕴涵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因子。它不仅是对人民军队,同时也是对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用八一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关键词]八一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八一起义中,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和起义军广大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目前,全国高校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八一精神作为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如何弘扬、传播八一精神及其在培养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新时代精神方面的探讨已有诸多研究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校红色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1]。为了更好地推进八一精神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弘扬和继承,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八一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八一精神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令人堪忧,有17%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没有树立自己的理想;有62%的同学有理想,但是缺乏实际行动;剩下21%同学则是能够较好的根据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大学的时光。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理想信念迷茫,政治观念淡漠。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取向在市场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他们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不良倾向。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面对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大学生在理想选择中往往会出现种种困惑和迷茫。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信仰所造成的冲击,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滞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因此,部分大学生思想上感到迷惑、彷徨,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显示,少数大学生认为“理想是虚的,离现实很远,讲理想不如讲实惠”,缺乏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必能实现理想的信心。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因素,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失去了方向,人生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无论是从个人考虑,还是以社会发展考虑,都有弱化的趋势,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不得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并引起高度重视。

2.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本应在思想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从未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且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社会特点的影响,“人活着就要及时享受”的观点越来越为部分大学生所信奉,并且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日益增高,部分学生把金钱视为人生第一要义。在实际消费方面,部分大学生比吃、比穿、比花钱等现象日益严重,部分学生甚至把享受当作一种快乐,一种派头,一种价值体现。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会给大学生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严重的挑战,对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危机的出现。”[2]

3.理想信念相对化。现代社会是个民主、自由、多元的社会,自由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并且可以自由地追求和判断自己心中的价值。“人们不再相信任何普遍的价值理想与终极的美善生活。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于我们的时代,一些大学生非常推崇西方的相对主义思潮,崇尚随心所欲,将理想仅仅看成为个人欲望的表达和个人的自我实现,并在追求这种欲望化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把他人、社会仅看作为谋取成功的工具和手段。这些学生不相信人们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追求,不接受共同的、最高的理想信念,只承认个人的理想和信仰。这种理想信念不仅难以真正提升他的精神品质,而且会造成个人无法从公共生活中获得作为精神源泉的价值支撑,常常会导致其精神理想上的迷茫与困惑。理想信念的相对化已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时代病症之一。”[3]大学生理想的相对化一定要引起社会尤其是高校的重视,不能让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成为自私自利,只满足于个人欲望和自我实现,而不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八一精神富含理想信念的教育因子

1927年8月1日,年轻的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在南昌进行了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而诞生了彪炳史册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为民奋斗、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这其中富含理想信念的教育因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1.为民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人民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等众多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干部为革命英勇就义。面对反动派制造的腥风血雨,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更没有被征服。相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4]P1036。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控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中的中共党员和热血官兵,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心系身重灾难的人民,战争中奋勇当先、视死如归,取得起义胜利。广大起义将士在血与火的搏斗中,表现出的为民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2.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南昌首义诞新军”,“八一功在第一枪”。自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南到北,到处充满白色恐怖,中共中央临时常委迅速决定实行武装反抗,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作为领导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在议决南昌起义过程中,不惜对代表中央意见、传达共产国际复电、主张应得到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可动的张国焘拍桌子,在前委诸同志的支持下,起义终于定了下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诚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等,“开启了我们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八一精神最为突出的品质特征。

3.听党指挥、坚定信念、的精神。南昌起义集中起来的部队,以贺龙为军长的第二十军为主力,共8000多人。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被委以南昌起义总指挥。7月26日贺龙率部抵达南昌后,28日,周恩来前往第二十军指挥部会见贺龙,告以中共中央关于南昌起义一的决定和具体行动计划。贺龙当即表示:我会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这是何等对共产党的信仰!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贺龙提出入党要求,根据贺龙在南昌起义中表现出来的觉悟,周恩来和周逸群表示同意,经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8月底在瑞金,他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从此,他义无反顾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仅存朱德、陈毅率领的一小部分部队以广东三河坝转入赣南安远天心圩,朱德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今后这支部队由我和陈毅领导,愿意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继续奋斗的,可以出走,只有十支八支枪,我还是要革命的。并且坚信,黑暗遮不住光明,只要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就能成功。他率领部队在赣南实行“三整”,后来转到湘南领导暴动,之后上了井冈山,朱毛会师,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共产党的信仰,身居高官的贺龙不可能听共产党的话,跟着共产党走;如果没有对革命坚定信念,朱德不可能危如累卵的形势下,铿锵地说“只有十支八支枪,我还是要革命的”。

三、弘扬八一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1.弘扬八一精神,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弘扬八一精神,应从各方面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将八一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八一精神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乐趣,体验到校园文化的精神、情调和气质。

(1)深入开展对八一精神的学习,营造研究氛围。例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于2010年成立八一精神研究中心,校领导为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员,引导全校,推进八一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并设立八一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同时积极开展八一精神选修课,为学生深入了解八一精神搭建平台。

(2)从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对八一精神进行宣传。每年从全校各院系各班中选派学生代表实地参观革命旧址,比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并指派这些学生回到院系和班级后进行演讲,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与同学分享。同时可以在学校选择一些场所,竖立象征革命烈士或革命故事的雕塑,使其成为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

(3)在八一精神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曾说过:“大学应该有一种精神,应该有一种活跃的学术氛围,鼓励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八一精神作为一种历史形成的优秀思想融入其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学校应针对师生员工的心理特点和专业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采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大型活动和小型讲座等形式,把八一精神与人文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丰富师生员工的精神生活,培育和提高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媒介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文化载体。在进行八一精神的宣传时,可运用网络、校报、学报、校园广播等,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师生员工吸收先进文化,开辟有效的思想教育、心理咨询渠道,专门邀请优秀专业教师定期参与交流。

2.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八一精神。新时期、新形势对大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渠道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将八一精神的理论学习转化为道德培养,从而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大学生中弘扬八一精神,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为大学生积极创造八一精神教育实践场地。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实施实践教学,利用开设课程或节假日组织大学生亲临革命旧址参观,通过到现场亲身体验,重温八一起义的历史,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震撼。

八一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在政治教育、文化传承、精神继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发挥文化软实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人们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通过对革命前辈价值观、人生观及人生精神的反思,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却频频告急,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弘扬八一精神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李雷,叶桉.论八一精神与新时期大学生党性教育[J].前沿,2012(13).

[2]侯帅.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3).

[3]张艳新,武慧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舒醒.论八一精神与南昌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8).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