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引入民间工艺元素的思考

2016-05-14 08:43李升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民间工艺高校

李升

〔摘 要〕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将民间工艺发扬光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必要引入民间工艺元素,保护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起源于手工业时代、兼具实用与审美特性的造物设计,历史悠久,几经传承,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综合生活实践与审美的结果。

民间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艺术性、趣味性、地域特色著称,时间跨度长,即便是今天,中华大地上仍然存在着花灯、剪纸、编竹等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因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引入民间工艺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对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的尝试,不仅有利于现代设计资源的扩充,同时还极大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构建特色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民间工艺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民间工艺,传统民间工艺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珍贵的文化价值以及令人称赞的工艺手段,因而与艺术设计教育根本目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谋而合,民间工艺元素融入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民间工艺本身含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包括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物质指的是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品物质形态,而非物质则是对其工艺手段、创作理念乃至文化价值的高度概括。

我国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时代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需求,但是早期的教育体系通常将民间工艺排除在外,人为阻断了传统手工造物对现代设计的积极影响,最直接后果就是当下的艺术设计不是根植于民族属性的造物文化。其实,艺术设计同民间工艺一样都处于造物文化的范围内,虽然在民族、历史、基本理念上有所差异,但立足于民族文化系统发展的角度,生产力之物质文化的共性使他们没有明显区别,本质上都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甚至可以说,民间工艺美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设计艺术。既然民间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后者有着绝佳的发展平台,互相影响、促进、渗透、转化,那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添加民间工艺元素就有其必要性,民间工艺作为人类历史的瑰宝,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也势必会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步入新阶段。

二、民间工艺元素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

民间工艺传承至今,必然有着其延续的道理,探究下来,背后的“文化意蕴”和“生活情趣”居功至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民间工艺传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城市现代化的逐步展开,使许多民间工艺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根基遭到严重破坏;创新缓慢,与新时代的理念格格不入,人们厌倦了长期形成的审美,尝试接受新的艺术形式,民间工艺的受众大量减少;市场化做的不够,毫无品牌意识,实用性的弱化使民间工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以西方艺术设计主导的现代竞争中全面落败;最为关键的,社会整体对于民间工艺的认识不足,致使学徒资源严重匮乏,存在灭绝的危险性。在这样紧迫的形式之下,将民间工艺元素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民间工艺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民间工艺的教学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1、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无论何种民族,其文化都突出表现为创造性和迥然不同的价值理念,它是基于当地风俗和生活习性,历经长期演化得来的,这正是文化多样性在民间工艺造物上的充分体现。文化价值容易受到地域、民族、历史背景的影响,因而难以重复,就像流淌于民族的血液一般,见证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通过学习民间工艺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价值的认同,有利于精神品质的传承。民族的每个个体是文化继承的载体,学习民间工艺就是具体的手段,优秀民族的最终形成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延续,因而,民间工艺渗透到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满足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与教育之间相协调。转型期间的磕磕绊绊使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如果将之视为主体属性,艺术设计的目标就是对应的客体属性,真正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因此,教育界必须重视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

2、民间工艺的实践价值。民间工艺有着强烈的母体性与实用性特征,造物更多是出于使用的考虑,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民间工艺区别于书法、绘画,群众基础广泛的原因了,这一点古人早已认识到,并给出了民间手工艺的定义:由手巧的匠人主导的目的性极强的造物活动。事实证明,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民间工艺显示出物质的使用价值,以一种带有功能性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建立于匠人对于材料、工序、性能的认识,甚至包含环境、天气的观察。民间工艺的辉煌证明了人对于客观物质的改造能力,以及人的意志究竟有着多大的潜能来客服实际困难,一切造物过程中形成的观念都来源于实践,对于当下我国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来说,拥有实践性特征的民间工艺无疑是一个适时的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思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能离开实践教育而单独存在,单纯的理论是不完整的,只有经过实践积累经验完善的艺术设计理论体系才能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实践教育,这样看来,民间工艺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教育界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知,同时实践的量化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其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3、民间工艺的审美价值。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有很多,俗话说,一千个眼里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但审美特性是最为认可的,也是最表层的属性。民间工艺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造物艺术,自然也具有审美表现,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可以从历史、文化、地域、宗教、民族众多角度考虑。民间工艺是精神与文化的物态体现,兼具实用和审美,针对当代的艺术设计发展情况而言,民间工艺在实用性上渐渐失去优势,那么做出改变,将目光放在审美价值上不失为一个发展的新机遇。民间工艺不是孤立存在的,制作过程中必然有着文化、精神、工艺手段、材料的融入,善于发掘工艺背后的东西,从而获取整体认知至关重要。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学生如若有机会接触民间工艺,将会加深他们关于艺术造型、手工工艺、色彩以及深一层次的民俗雅习的理解,最终促进民族独特审美价值的传播。

三、关于传承民间工艺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具体措施

民间工艺的传承需要建立在高校学生对其的正确认识上,包含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工艺手段的娴熟于心,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有所作为。首先,民间工艺课程的开设要逐步落实到各高校,以艺术类院校为主,教学内容涵盖民间工艺的造型艺术、审美特性、精神文化,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增加互动性,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于民间工艺和艺术设计的兴趣。这里,广泛实践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比如缺乏工作室、资金等,就需要教师向学校反映,争取项目资金,建设独立的工作室以便于实践学习。当地特色工艺资源是高校需要关注的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当地工艺产业积极沟通,争取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内部,从而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对当地民俗、精湛工艺理解的提升。回到校内,相关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民间工艺展览或者开放工作室,非但宣传了民间工艺,更促进了民族文化在高校范围内的传扬。

结语

民间工艺是现代设计创作的无尽源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民间工艺元素,既提升了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认知,又有利于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新思路的落实,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艺术教育根本目的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融合民间工艺元素的尝试会使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走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赵洋.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5(1):148-149.

[2]李雅日.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探析——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6):95-98.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育民间工艺高校
游戏的吸引力研究及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基于系统思维与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安徽民间工艺大师: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