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篮球教学中的品行教育

2016-05-14 13:07陈同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为品德教育篮球教学

陈同琴

摘要:篮球作为竞技运动项目,是以投篮为中心,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和勇于拼搏的品德。

关键词:篮球教学 品德教育 行为

篮球作为三大球之首,深受学生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大批的篮球爱好者,一个球,一架篮板和半块篮球场地,就能让一群孩子乐此不疲一个下午,即增进了友谊,又活动了身心,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深受大家喜爱。品行,即品德和行为;听其言,观其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在篮场上的行为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连NBA的赛场上都有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也看到了很多体育超级明星的品德魅力。在各级各类比赛的宗旨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用自己的品行去诠释体育的精神。

一、全面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篮球训练与比赛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心理表现,学生在篮球上所表现的态度、价值观、和对规则的理解和尊重,都可能尽现其行为当中。在了解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的同时,也要调整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思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如和同伴间的配合,自我情绪的调整,和队员之间的互动。篮球是合作意识和个人能力结合的项目,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对集体的关心,结合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给予设计、帮助和指导。

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需要不停地攻防转换,大运动量地跑动,练习过程当中也比较辛苦,运动消耗量也较大,这时候学生要克服自身体能消耗带来的不适,也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运动当中。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在篮球运动中尽情挥洒汗水,日积月累,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并把这种品质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同时控制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如过分表现自己,对自己的情绪缺乏控制等。

2010年,带领校女篮参加市中学生篮球比赛,4场比赛被放在连续的2天内完成,其它参赛队都有比赛在下个周末。女篮队员们克服体力上的巨大消耗,咬牙坚持了下来,最后因为体力严重消耗的情况下,动作做不到位,12次罚球竟然一次未进,最后以1分之差获得第三名。同学们在比赛后都瘫倒在地,久久站不起来,个个体力不支。我深知两天4场比赛对她们意味着什么,是坚强的意志支撑大家坚持下来。在感动之余,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成为其终生的财富。大量的事实表明,校篮球队同学在课余时间参加训练和比赛,不但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反而加强了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意志品质也大大增强。

三、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教师首先应根据高中学生人格形成的特点与规律,以关心的态度真诚地对待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和他们相处,充满爱心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少数学生会有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对自己和团体缺乏责任感,不尊重他人,比较孤僻的特征,心理学上称为集体中的嫌弃型成员。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有一定障碍,通过组织一些特殊活动,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引导教育,以及让同学间进行帮扶,让个体主动的学会和团体及社会和谐共处。

笔者带的班里有一个学生,是校篮球队成员,篮球各方面技术水平在他们班都是最好的。但是,每次要求分组比赛的时候,他却总是一个人在旁边冷漠地投篮。后来仔细观察后发现了问题,因为他个人技术好,而班级其他同学技术平平,所以他在不管分在哪一边,只要球到了他的手上,他从不信任同伴,也从不传给任何人。他只想着通过自己的个人技术,蛮打蛮干,通过个人能力把这个球打进去,弄得队友不敢传球给他,防守队员也对他不快。久而久之,打球时双方都不愿意他的加入,弄得他很没趣,和同学们也渐渐疏远。

笔者在课余主动找他谈心:“篮球是一项集体的运动,它需要五个人在场上互相欣赏,互相信任,队友间的进攻、防守、配合、缺一不可;球场上绝不是个人的表演,更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就算个人技术再好的人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在后来的教学中,主动让他做助手,让他帮助辅导同学的技术动作,多为大家服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信任同伴,协同配合,一段时间下来,篮球课上出现了其乐融融的画面,不但大家技能水平有所提高,该同学也获得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肯定,后来顺利当选体育委员。他的改变,不仅收获了友情,更改变了他的性格,他渐渐变得阳光开朗。这是培养学生品德升华,行为转变的良好范例。

四、注意发挥学生在群体中的自我教育

根据高中学生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规范意识和评价能力。积极组织体育骨干参加学生会竞选,篮球社团工作的组织、体育比赛的策划与裁判工作,通过大量的社会活动,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在实践当中,通过组织比赛,在篮球社团当中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性格转变和个人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学校每年进行的篮球联赛除决赛外,其余都是有学生会、篮球骨干组织编排;裁判工作,比赛操作等都有学生完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引导学生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献策出力。同学们出板报,介绍篮球规则和知识,突出校园篮球文化;课余到社区去教小朋友们打篮球,当小老师;通过组织相关的社会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体育与健康权利和义务的理解,明确了个人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了友谊,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对自我进行了再教育。

五、学会包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篮球场上需要英雄,更需要互相之间的谦让、包容。球失误了不责怪,不抱怨,互相鼓励;比赛中处于劣势不气馁,不沮丧,勇敢顽强。人人争做集体的排头兵,个人不但要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为球队的调节剂,才能成为运动场上的宠儿。我带的历届学生中,有一个王张赵“铁三角”组合,一般高中男子篮球当中,高三水平最强,而他们3个人的组合从高一开始,就一直是学校三人篮球赛的冠军。他们论个人技术,都不是特别拔尖,但他们3人之间的配合堪称绝版,3人之间互相信任。失误了,主动承担责任,逆境中互相鼓励,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使防守他们成了最难的事,而他们也通过互相之间的协调配合,成为学校篮球运动的传奇。包容是他们致胜的法宝,集体的力量使他们所向无敌。

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来讲,它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它的特点是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篮球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加人的运动经验积累,能为今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一定帮助。

在篮球场上,学生品行教育贯穿教学始终。球品如人品,就像在篮球课上常常强调的,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学生在篮球场上的训练、比赛,不但能强身健体,学习运动技能;还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加集体与队友之间凝聚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行为品德教育篮球教学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