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2016-05-14 10:41伍成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生活化课文

伍成英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生活课堂化,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1.访一访,认知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二、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因此,教学中,要尽力做到语文课程生活化。

1.课内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内容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实际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外体验生活。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自己去亲自品尝。同样,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如此,例如,朱自清的《春》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文中语言准确生动,清新明快,可是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写景抒怀散文,往往缺乏深刻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这课时,如果正值春季,不妨带学生出动体验生活,领略风景,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就会体会深刻,回味无穷。

3.语言实践生活化。

教师是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的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广泛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言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发布会等。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无用。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推向“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

三、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彭城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许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等等。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笔者教《口技》时为学生表演了鸟叫,有的同学自告奋勇仿火车声、仿马蹄声,又有人说这些都没有洛桑表演得好,他能同时发出大鼓、小鼓、大号、小号的声音。这时笔者说: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妙,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老师话还没讲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总之,教学应捕捉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语言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生活化课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